孫吳嬌
(石家莊市藝術學校,河北 石家莊 050000)
視唱練耳教學源于西方,主要由“視唱”和“練耳”兩部分組成,是音樂教學過程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基本技能。“視唱”,是指根據樂譜,準確唱出音高及節奏的能力。“練耳”是指聽音的能力,即能夠正確辨別鋼琴彈奏的音或曲調,并將其用五線譜準確記錄下來。“視唱”和“練耳”在音樂教學中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共同促進學生音樂實踐能力的提高。隨著中職院校音樂教學的不斷發展,視唱練耳教學在音樂課堂中的作用和價值更加的顯著,在提高學生的音樂基本功和實踐能力方面,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視唱練耳是音樂基礎訓練與音樂作品練習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它能夠幫助學生更準確地理解音樂,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然而,由于一些因素的制約,我國中職藝術院校視唱練耳教學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礙。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傳統的視唱練耳教學,采用“言傳身教”的模式,即教師通過親身示范進行授課。由于視唱練耳教學涉及很多音樂知識和技巧,學生的注意力稍微不集中,就可能錯過重要知識點,教師不得不重復示范。然而,課堂的教學時間有限,教師難以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很多學生遇到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從而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容易產生厭煩心理,降低學習效率。由此可見,傳統教學模式已經難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中職藝術院校亟待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來改變視唱練耳教學現狀。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和職業教育的興起,職業藝術院校越來越受學生及家長的歡迎。各院校針對不同興趣、不同層次的學生增設了很多專業。由于專業及能力的限制,學生對于視唱練耳學習的需求有所不同。然而,在大多數職業藝術院校,同一教師需要同時教授幾個專業學生的視唱練耳課程,同一課件在不同專業重復使用的情況下屢見不鮮。這就導致視唱練耳教學的針對性不強,學生難以深入了解本專業所需要的視唱練耳知識。
中職藝術院校的學生來源較為復雜,一部分是有一定的藝術特長或接受過一定藝術教育,想通過中職階段有針對性的學習升入高等藝術院校的學生。另一部分則為中考失利而不得不另謀出路,進入中職藝術院校的學生。后者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音樂教育,甚至可能完全沒有音樂方面的特長或學習興趣。對于這部分學生來說,視唱練耳教學的難度過高,他們很難在短時間內掌握諸多專業知識和技巧。音樂基礎上的差異,使得兩者很難在課堂上取得共同進步,從而導致視唱練耳教學進度緩慢。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多媒體教學為主要形式的互聯網教學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這為中職藝術院校的視唱練耳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教師通過互聯網準備視唱練耳課件,在課堂上借助多媒體設備將其直觀地展示出來,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除課堂多媒體教學外,微課教學、微信教學也是近年來興起的互聯網教學方法。教師將其引入到中職藝術院校的視唱練耳教學中來,極大地豐富了視唱練耳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針對不同專業的視唱練耳教學,教師在備課時,應根據專業特點和教學目標擬定教學大綱,創新課程設計。比如,弦樂專業的學生,接觸樂器的時間較早,音樂基礎較好,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應適當加深課程難度,以滿足學生更深一步的需求。而對于剛開始接觸音樂內容的部分專業,教師則要重視視唱練耳教學內容的基礎性,力求為學生以后的藝術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在這一方面,教師可以借助網絡資源,根據專業需求篩選適用于學生的教學內容,這對于加快教學內容的準備和提升教學創意有較大幫助。
中職藝術院校學生參差不齊,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更便于找到學生在視唱練耳學習中的難點和弱點,從而進行有針對性地教學。比如,對于樂理基礎和能力較好的學生,采用真實的視唱練耳教學,教師示范結束后,要求學生獨立完成視唱練耳展示。而針對樂理基礎和能力較差的學生,則由教師引導其完成視唱練耳,對于促進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的共同提高,有巨大的積極作用。由此可見,分層教學便于教師掌握每個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為制定適用于學生的教學計劃,提高學生的視唱練耳水平提供了保障。
綜上所述,視唱練耳是音樂學習的基礎,對于中職藝術院校的學生來說,無論是日后從事音樂類職業,還是步入更高層次的藝術學府,視唱練耳能力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職藝術院校的教學中,必須將視唱練耳重視起來,在教學方法、課程設計、教學進度上全面改革,提高視唱練耳的教學效果,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趙明.淺談多樣化視唱練耳教學[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07.
[2] 白翎.我院視唱練耳教學現狀與發展—兼談視唱練耳教學改革[J].藝術探索,19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