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郡 湖南城市學院
時代在發展,人們對于藝術的追求也從未停止,中國水彩畫是現代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從萌芽到成長再到成熟,都離不開藝術家們不斷地創新與發展。身處多元化的社會中,中國水彩畫也正以自己獨特的魅力朝著多元化方向蓬勃發展。本文將闡述中國水彩多元化發展的必然性,并對中國水彩畫的多元化發展進行簡要概述,希望對相關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有所裨益。
中國水彩畫是從西方流傳到中國的,眾多水彩畫家由最初的簡單模仿,到后期將中國傳統元素融入其中,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水彩畫越來越多元化。
藝術家是中國水彩畫的主體,通過慧眼、巧手,將靈感描繪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藝術家自身的創作環境、審美特征、藝術修養等是不相同的,因而所創作出來的繪畫作品也各具特色,使得水彩畫趨于多元化[1]。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尤其是改革開放后,中國文化領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藝術市場發展迅猛,藝術品拍賣更是異常火爆,而水彩畫也進入拍賣市場,眾多的水彩畫作品被展出拍賣,也逐漸被大眾接受[2]。此外,官方畫展陸續在全國各地進行展覽,水彩畫也占據著重要位置,越來越多的人被水彩畫的創新意識吸引,低價位、高水準,滿足了人們多樣化的藝術需求,也推動了水彩畫多元化發展。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傳統文化更是讓中國人引以為傲。古代畫家比較注重“意象”,而在水彩畫中,“水”蘊含著一種靈性,潑墨揮灑之間,將畫家心中所想表達出來,也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中國水彩畫的用筆、用水、用色與水墨畫有相似之處,并且在水彩畫創作中融入抽象的線條作為造型符號,使得水彩畫更具有層次感[3]。
時代在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人們的審美需求也趨于多樣化,水彩畫家們也在不斷與時俱進創造新的創作技法,在媒介材料上也進行了不斷地嘗試。水彩筆、水彩色這種司空見慣的材料,會讓人感到枯燥,水彩畫家們大膽地打破水彩顏料的局限,嘗試用塑型膏、丙烯、水粉等顏料,并嘗試新的技巧手法:復印、拼貼、剪接等。此外,使用不同材質的紙張,創作出的水彩畫的視覺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比如,水彩畫家坎勒用玻璃卡紙創作《來自森林的報告》,玻璃卡紙表面光滑不吸水,顏料滴在上面蒸發之后留下許多斑點,會使畫面的肌理富有層次感,作品更加細膩[4]。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生活習慣、民風民俗也各具當地特色,中國土地廣袤,民族眾多,因而創作風格也更為多樣。在時代變遷中,我國的水彩畫家對于水彩畫的創作觀、審美觀也在不斷地調整,吸取西方水彩畫的優點,再加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部分,使得中國水彩畫更具民族特色。藝術源于生活,水彩畫中很多作品以寫實主義手法為主,將社會現實通過水彩畫描繪出來,使得作品更加的飽滿和真實。比如古元的作品《太湖炊煙》。另外,抽象線條及夸張變形等也在水彩畫種凸顯出來,使得水彩畫的風格更具層次感。
中國水彩畫經過多年的發展,日漸成熟起來。近年來在水彩畫的畫展中,以人物為題材的作品日益增多。比如,蘇海青水彩畫《群英會》中的關公、秦瓊,兩個人物形象都是俠肝義膽,義薄云天的英雄形象。在題材上也在不斷地嘗試探索。又比如,李劍晨的《東海風云》將海天風云的激蕩雄偉渲染得淋漓盡致。
水彩畫是一種外來畫種,比較側重色光效果及造型的準確。隨著時代的發展,水彩畫家們對水彩畫也不斷進行創新和嘗試,并推出了眾多優秀的水彩畫作品。改革開放之后,中國水彩畫更是出現了百花齊放的景象,在創作技法、創作風格以及題材方面都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這些都是中國水彩畫得以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