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馨 陜西服裝工程學院
高職院校的幼師學前教育非常重要,擔負著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幼師人才的重任。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開設了很多課程,聲樂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基礎課程,也是該專業的必修課程,聲樂教學不但傳授學生最基本的聲樂知識,還傳授學生聲樂技巧,全方位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這是學生將來從事幼師教育必備的技能,也是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對幼師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目標與模式進行分析和探討,希望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有借鑒的價值。
幼兒聲樂教學是以唱歌的形式開展的,一般情況下選擇的歌曲都是朗朗上口的兒歌,這樣學習起來比較容易,能夠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增強音樂教學的魅力。兒歌除了旋律和節奏簡單以外,還表現在音域比較窄。幼兒普遍比較羞澀,音樂教學主要是讓幼兒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大膽地開口唱歌。
高職聲樂教學面向的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全體學生,這些學生大多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聲樂訓練,很少的學生在興趣培養班學習過,但是聲樂知識不夠系統,學生的整體聲樂素養不高。但是在高職教材中有一些聲樂教學的內容卻非常難,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更為主要的是不適合幼兒歌唱教學,這就使得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出現了脫離實際的情況[1]。
通常情況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實行的是集體授課方式,班級人數眾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大多采用的是大合唱或者是分組合唱的方式,反復練習曲目,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感受音樂和鑒賞音樂的能力,聲樂教學的整個過程枯燥乏味,不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創造音樂就更無從談起,這就使得聲樂教學失去了本來的魅力。
幼師學前教育專業是為社會培養幼兒教師的,教學的對象的年齡一般都比較小,這一時期的聲樂教學是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主,不需要華麗的歌唱技巧。可是,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師大多數是音樂學院聲樂專業畢業的,培養學生是朝著演唱方向的,和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出現了背離的情況,這就要求,幼師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目標的設立一方面要根據學生聲樂基礎的實際情況出發,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學生以后所要從事聲樂教學的特點,把兩者結合在一起制定教學目標,這樣才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的實際需要。另外,教師在傳授學生聲樂技巧的時候,要盡量地貼近幼兒教學,最大化的使聲樂教學口語化和簡單化,選曲的范圍不能過于局限,要涵蓋各種音樂形式,這樣才能在開闊學生視野的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和創作能力[2]。
學生將來要面對的是一群3~6歲的幼兒,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天性好玩,對有趣的事物感興趣,如果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采取單一的教學模式,會降低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幼兒園的音樂教學通常是以邊唱歌邊跳舞的形式展開的,有時候還會和游戲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音樂,更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高職幼師學前教育專業也要充分地考慮這些因素,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盡量多采取跳、唱和游戲相結合的模式,這既符合學生未來實踐教學的需要,又增強了高職聲樂教學的實用性。這種教學模式還能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比如演唱、跳舞、演奏的能力,學生的游戲設計能力和組織能力也會增強,進而促使學生的職業素養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另外,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聲樂的魅力會在教學中得到全面的釋放,學生會喜歡上聲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審美能力在提升的同時,歌曲的創作和舞蹈的編排能力也會增強。
教師在進行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編排舞蹈,也可以在音樂中加入一些樂器的演奏,還要保證歌曲與樂器以及舞蹈的融合度,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的藝術修養得到深度的發展。幼兒園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游戲,這就要求教師要鍛煉學生設計游戲的能力,把聲樂教學和游戲進行有效結合,進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總而言之,高職幼師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需要以幼兒音樂教學為出發點,這樣才能保證聲樂教學不會脫離學生發展的實際需求,進而促使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幼兒教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