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忠海 王 茜
(吉林藝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聲樂表演是表演者音樂素養,演唱技巧,文化底蘊與表演技巧的綜合的體現。音樂藝術實踐中蘊含著審美意識,符合美學原理。要想對聲樂藝術實踐中的美學原理進行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豐富聲樂藝術實踐中表演藝術的內容。就需要在聲樂藝術實踐中與美學中,找到他們之間在哲學與科學之間的聯系與依據,運用哲學中的思辨與聲樂藝術實踐中的美學將理論與實踐結合,進行規律論證,使聲樂藝術實踐有科學規律可循。
作詞家與作曲家在對藝術作品進行創作時,都有一個背景和情感作為創作依托,他們將自身的情感與思想融入到作品中,用音樂的形式記錄流傳下來。在聲樂藝術實踐中,要想呈現給觀眾最好的藝術感受,首先就要對藝術作品進行深入的,全面的剖析,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并在了解的前提下使自身融入到創作背景中去。深入的體會創作者當時的心境和情感。每一位創作者的生活經歷,情感經歷不同,這些不同到的經歷和情感影響著創作者思想的方式,作品的個性。所以作品的風格也大有不同,要想在不同風格的作品中得到觀眾的肯定,就要引發與觀眾的共鳴,而引發觀眾共鳴的最好方式就是將觀眾的思想情感帶入到自身演繹的思想情感中去,要想將觀眾帶入自身演繹就要求演繹者對作品的創作背景和歌詞的深意有深刻的個人見解。
在聲樂實踐中,通常需要演繹者滿足三個要素。首先需要演繹者扎實的掌握演唱技巧,演繹者能夠靈活的把握演唱和樂器表演的技巧是為觀眾帶來視覺與聽覺享受的基礎。在演唱的過程中,演繹者要能夠平穩的控制氣息,要做到不破音,不走音,遇到持續高音的部分,能夠平穩的演唱。在演唱者能夠熟練的運用聲樂歌唱技巧的同時,也保證了演繹者的表演情感,使演繹者在使用聲樂基礎技巧時投入更多的情感形成更加高超的技巧打動觀眾。其次,需要演繹者充分理解自己演繹的作品,從作品想要傳遞給觀眾的情感意義到作品背后蘊含的深意。在聲樂實踐的過程中,要了解作品在哪里投入了情感,投入了怎樣的情感,只有表演者在表演前充分了解作品,才能將作品的情感在演繹時表達出來,這是決定聲樂演唱成功與否的關鍵。最后,需要表演者將自己對作品的真情實感與作品作者的情感進行融合。演繹者在聲樂實踐時,單單表達作品的情感或者只表達自身理解的情感,都不是成功的聲樂表演。
在聲樂表演中,首先要擁有正確的歌唱姿勢。許多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演繹者沒有將站姿作為聲樂演唱能否完美的一個重要條件。但經實踐證明,站姿對聲樂發聲有著重要的關聯,站姿的標準與否關聯到演唱者進行發聲時,各個器官配合的協調性,只有站姿標準發聲才會正確。當演繹者抬頭挺胸時,胸口會變得開闊,呼吸會順暢,身體更容易得到足夠的氧氣,這樣會使演繹者的精氣神調整到較好的狀態,將更好的狀態呈現給觀眾。
聲樂表演中除了基本的演唱與站姿外,面部表情的變化也是格外重要的。在演唱不同情緒的歌曲時,應該有不同的表情。人的表情會和內心情緒相一致。如果面無表情或者是表情過于虛假都會導致表演效果大打折扣。關注希望從表演者的臉上看見最真實的情感流露,這是對觀眾和藝術的尊重,更是對表演者自身的尊重。在進行聲樂練習或者演唱時,如果面部表情及狀態是正確的,會達到一種理想的歌唱狀態。比如在演唱時面帶微笑,使笑肌被提起,那么口腔中的上顎和軟腭也會隨著笑肌一同被提起,在這種情況下,喉嚨也會被打開,聲音出來的更為順暢動聽。并且要謹記在唱歌時,面部表情不要過于夸張,夸張的面部表情會使面部肌肉處于一種緊張的狀態,這種情況往往會使發聲變得吃力。而在聲樂演唱中,配合恰到好處的手勢往往能誘發觀眾對形象內容細節的認識。手勢的運用不僅僅是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更能將演唱中想要表達的東西具象化,向人們指示出歌曲中的律動,從而幫助觀眾得到領悟,喚起觀眾的內心視覺。
[參考文獻]
[1]中央音樂學院學報編輯部,華樂出版社編輯部編.怎么提高聲樂演唱水平[M].北京:華樂出版社,2003.
[2]冷永銘.論喚起演唱激情的基本能力,方法與途徑[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2,01.
[3]鄭璐.接受美學觀照下的聲樂表演藝術及其美學特征[J].江西社會科學,2011,31,06:188-191.
[4]陳蒞菡.聲樂表演藝術的形體語言研究[J].黃河之聲,2017,14:94-95.
[5]王鸝.技巧與情感的匯合 藝術與生命的交融-初探“聲樂表演藝術的再創造”[J].科教文匯,2006,01: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