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君
(南京市弘光中學,江蘇 南京 210014)
音樂教育是學校美育的重要途徑,它在陶冶情操、提高素養,特別是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以及創造、創新能力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因而,學校音樂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素質教育的整體推進。九年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音樂體驗。因此,引導學生在器樂教學中學習音樂,提高其綜合音樂素養,從而提升學生音樂學習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為他們喜愛音樂、享受音樂、熱愛生活奠定基礎,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中小學器樂教學的最終價值體現。
近年來,在各地中小學音樂教學中掀起了一股“樂器進課堂”的熱潮,常見的樂器有豎笛、口琴、口風琴、陶笛、吉他、葫蘆絲、古箏、電子琴等。南京市區的部分學校也陸續開展了此項活動,視其為學校的特色課程,并且有了一些成功的實例。
我校的音樂教學在過去的幾年中主要是將豎笛引進課堂,對初一年級學生進行豎笛基礎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市教育局提出的“唱好歌曲,掌握一門簡單的樂器”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我校音樂組教師經過多方面比較和考察,提出了將電子琴納入音樂課堂,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并使其成為具有我校特色校本課程的設想。學校領導的這一辦學思考立即使我產生了共鳴,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后,我有了一些體會和設想,下面簡單談談我對運用電子琴于音樂教學之中優越性的認識,以及電子琴進入我校音樂課堂教學的初步設想。
從音色來說,電子琴能較為逼真地模仿許多樂器的音色以及各種樂器合奏的效果,從而極大地豐富了孩子們的藝術享受。只要經過合理編配,四個人就能演奏出一個較好的樂隊效果,無論是交響樂,管弦樂,軍樂團樂曲,爵士樂等,電子琴都能表現得惟妙惟肖。
從音域來看,電子琴音域寬廣,有助于教師進行合唱教學,解決音準、節奏和聲部合成的困難。如先用電子琴分別彈奏出每一個聲部,引導學生跟琴視唱各聲部樂譜;然后,用電子琴將各聲部進行合奏,加強學生對聲部合成的音樂聽覺感受;再進行聲部的合成練習,這對于我校音樂教師有效進行合唱排練大有好處。
從音量上說,只要采用足夠的功率音箱,要多大就能有多大的音量。這使得電子琴樂隊的演出可以根據場所的情況隨時進行調節。同時,電子琴可配備耳機,這使得課堂教學秩序得到了保證,而不會影響到他人。
除此以外,電子琴還有錄音功能,可錄下彈奏的樂曲并予以保存,每學期將孩子們演奏的一兩首好的樂曲錄制下來,做成光盤,在畢業之際送給他們,也是一個值得紀念的音樂學習回贈。此外,自動伴奏功能大大豐富了伴奏的音樂感染力,編排唱歌、舞蹈的配樂,一臺小巧的電子琴就可以幫我們辦到了。
電子琴的入門是相對簡單的,它不像鋼琴對雙手的配合要求高,需要長期練習。電子琴演奏的原理簡單來說,就是“彈奏簡單旋律,快速切換伴奏按鈕”,對手上功夫的要求不高。往往孩子們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就能夠演奏幾首簡單旋律,經電子琴自動伴奏等功能一渲染,聽起來就十分熱鬧。換句話說,就是電子琴容易出效果,這對于我校絕大多數沒有鍵盤基礎的孩子來說是可行的。 而對于已經具備一定鍵盤基礎的,特別是升入我校之前已經完成了電子琴十級或鋼琴八級以上考核的孩子來說更是一次鞏固和提高專業水平的機會。我想,這是能得到家長們支持的。
與其他樂器相比較,電子琴價格相對便宜,我走訪了南京幾家較大的琴行,一般來說,功能齊全且外觀漂亮的電子琴每臺在1500元左右且配有支架,店家負責安裝和售后維護。一個功能齊全的電子音樂教室缺不了一個小的電視視頻攝像和同步播放裝置,以便于老師能為孩子們做集體示范,這既能保證秩序井然,也能使大家獲得視覺和聽覺上的感受,這樣的裝置也是不貴的。此外,音樂課中常用到的,而我校正好緊缺的一些例如小鑼、鈸、雙響筒、鈴鼓等小打擊樂器可以和店家要求贈送,一并解決。
結合兩個多月來我對學校情況的了解,實施方案思考如下。
此方案擬在初一年級試行。我校開設音樂課的有初一、初二和初三(上)三個年級,到本學期末現有初一學生學習豎笛一年,初二、初三沒有進行器樂教學。今年9月份之后新生入學,現有初一、初二升至初二和初三。這樣一來,電子琴進課堂的教學可以先在初一年級試行,初二學生繼續學習豎笛,初三(上)由于一直沒有接觸器樂教學,以及中考將近,開設常規音樂課即可。
根據每屆新生中都有一批具有一定音樂、鍵盤基礎的孩子這一實際情況,本著普及、提高雙管齊下的教學指導思想,開設基礎班和提高班,做到既要全面開花,又要重點突破。
基礎班的電子琴演奏課以班級為單位,將現有的每班每周一節音樂課增至兩節,教授基本樂理、指法。但無需過于強調基礎練習,這樣只會使孩子們感到枯燥乏味,望而卻步,久而久之將這門課程推到一個尷尬的境地。而應該盡量降低演奏難度,學生在學會幾個簡單的指法后,就應學習演奏樂曲了。如右手會彈do rei mi三個音時就可演奏《搖啊搖》了,會談do -sol五個音時就可以演奏《小小粉刷匠》《劃小船》等小曲。因為學習內容簡單有趣,當堂內容當堂解決,這樣一來課后也無需進行專門練習,不會占用學生過多時間。
此外,選拔一批鋼琴六級以上的孩子每周另設一節提高班,利用放晚學或者周末時間來排練。目的是培養一支具有較高演奏水準的電子琴樂隊,既能夠對其他孩子施加學習上的影響,又能夠參與到校外的相關比賽中,為校爭光。教授內容為難度較高的電子琴合奏作品,或大型管弦樂隊總譜。合奏班的孩子課后需要進行少量練習,方便的可使用家中的鋼琴練習。如果需要去電子音樂教室練習也可以和音樂教師提出來,每周定時開放電子琴教室兩次,每次45分鐘。
我們需要的電子琴教材是簡單而有效的。由馬小歌編寫,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編電子琴基礎教程》適合基礎班采用。提高班的教學不使用某一本固定教材,而是根據學生的水平和進度,由任課教師自行選擇合適的曲目來編排。開始時,可以用講義的形式進行,一個學期完成2—3首樂曲的學習。
電子琴教學對任課教師提出了較高要求。首先從觀念上來說,我們開設這門課的目標到底是什么呢?把孩子們培訓到一個什么樣的程度呢?這就需要我校音樂教師在這段時間里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我校師生的期望,聽取教研員的意見,參考各地先進的教學理念做一個思考。
從技術上來講,這門課程涉及到對電子琴各種功能的了解和掌握、音色的組合、節奏的選擇、合奏曲的創編、排練的技巧以及配器、和聲等許多方面的知識,并不僅僅是手指彈奏,這一點和鋼琴教學是不太一樣的。同時,在課堂上教師嫻熟、生動地示范演奏在這門課中也是格外重要的。
好在我校兩位音樂教師都有一定的鋼琴基礎,我在研究生階段也有過幾年鋼琴教學經驗,所帶學生中不少人順利通過鋼琴八級—十級的考試。在樂曲的編配方面,我也有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經歷,曾為小學母校創作校歌并做成midi音樂,也編配制作過小型的7—8個聲部的小型室內樂。電子琴的演奏總體來說比鋼琴簡單不少,我校音樂教師需要進行的是對它功能的熟悉、演奏的方式轉變,掌握創編、排練技巧等。這些方面的知識可以通過自學進行,當然如果能夠得到領導的支持,接受相關的培訓那是再好不過的了。南京圈內的優秀師資和即將到來的暑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進一步學習的機會。相信只要肯花心思,到暑期結束我們一定能有所收獲。
電子琴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是不可避免的,電源、按鈕、琴鍵都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店家的保修期一般為一年,過了保修期的維修費用為80元每次,更換配件需要另外付費。這就需要我校形成相應的管理維護機制,如有個別琴損壞嚴重,也可以每學年更換幾臺。長此以往,形成更換的循環,這樣就不用擔心琴的折舊問題了。
硬件方面:一間設備齊全的電子音樂教室(場地、電子琴、支架、耳機、教師控制臺、攝像裝置等)、課時的保證。
軟件方面:教師的培訓、班主任和家長的合作。
總之,電子琴集體教學是一項非常系統的工作,需要不斷地實踐和總結。讓我們不斷探索,大膽創新,走出一條適合學校音樂教育發展的寬敞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