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宜
(沈陽師范大學戲劇藝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正所謂臺上一分鐘的表現,需要臺下花費十年的功夫進行訓練。對于舞者而言,雖然舞蹈動作的演繹過程只有舞臺上的短短幾分鐘表演時間,卻是基于舞者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艱辛付出與努力,臺下的訓練成果都要在舞臺上進行展現并得以檢驗。對于舞者而言,如果舞臺表現力差,則必然會影響舞蹈動作的演繹效果。
作為現代高校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隨著教育教學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雖然舞蹈課程整體教學水平有所提升,但依然存在著較大的提升空間。比如,舞蹈門類教育在當前高校藝術教育體系中并未得到重視,起步晚、發展慢,專業舞蹈類院校鳳毛麟角。從發展歷程來看,直到20世紀末,國內高校才陸續設置了舞蹈類的相關課程以及本科專業。由此而言,舞蹈專業起步較晚,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該學科的快速發展。從重視度來看,整體上重視不夠,具體教學實踐中為數不少的師生一味追求速度,較之于舞臺表現力的培養更關注的是形體以及舞蹈技巧的訓練,甚至有意避開舞臺表現力不談,以致于學生在舞蹈表演過程中總是感覺不到感染力,難以打動觀眾。針對這一問題,高校應當反思,尤其是舞蹈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舞蹈動作及其舞臺表現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謂舞臺表現力,實際上就是舞者對作品理解力以及通過舞蹈彰顯作品內容及其想要表達的內容,以舞蹈形式呈現,然后經過表演技巧的延伸而形成賦予作品感染力的手段,其關鍵在于將舞蹈者的形體動作、作品內涵以及情感表達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引起受眾的共鳴。事實上,舞蹈是一門非常高雅的現代藝術表現形式,一方面對舞者自身有較高的要求,其中包括形體技巧動作等;另一方面對舞者的文化素養及其情感表現力等也有非常高的要求,合二為一即舞臺表現力。
作為舞臺表演藝術形式,在舞蹈演繹過程中,要求舞者表演時通過動作語言塑造某個或者某類事物的形象,并且深刻表達作品的思想內涵。舞蹈屬于表“情”藝術,舞蹈節目編排設計以及每一個動作中都蘊含著非常豐富的內容和情感。
基于以上對現階段國內高校舞蹈專業學生加強培養其舞臺表現力的必要性分析,筆者認為,在未來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努力。
首先,教師應加強個人素養的培養與提高,不斷開拓視野,深化對現代舞蹈藝術豐富內涵和表現形式的理解,其中,舞臺表現力是最為關鍵的點之一。就目前來看,國內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關注和反思舞蹈教學中的問題,比如,過分關注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與訓練;然而,為數不少的高校依然認識片面,比如,舞臺表現力不用費工夫培養,當學生的能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提高其舞臺表現力。上述觀念是錯誤的,同時也是導致國內高校舞蹈專業學生舞臺表現力差的一個重要原因。針對這一些問題,筆者認為,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擺脫以往過分注重形體動作技巧的誤區,并在此基礎上培養提高學生或者舞者舞臺表現力的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全面貫徹和執行這一思想。思想是行動的指導者,只有加強思想重視和提高對表現力培養的重視度,才能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
其次,優化改革課程設置以及評價管理體系。對課程進行適當調整,使學生加快接受舞臺表現力培訓的進程,并隨學習的深入得以強化。在培養學生舞臺表現力過程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對評價體系進行優化調整,同時還要引導以及確保對舞者舞臺表現力的關注。在此過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和方法進行評價,比較關注形成性的客觀評估,在日常教學實踐中隨時可以關注高校學生舞蹈動作的舞臺表現力。值得一提的是,總結性評估過程中既要注重考查學生的舞蹈技巧,又要借助現代數字技術手段以及多媒體平臺,對他們的舞臺表現力全面考查,也可以單獨設一個考查項目。
在高校舞蹈教學過程中,應當將舞蹈視為一項專門的技術性課程,其教學目標相對比較片面,主要是指導學生在掌握演繹技能以后能夠更為深刻地展現舞蹈作品。基于這一教學目標,教師比較看重的是訓練學生基本專業技能,理論教學薄弱。學生在沒有充分準確理解舞蹈節目內容以及藝術內涵之前,應當加強動作訓練,否則會導致演繹的動作顯得冰冷而又生硬,更無法準確傳達舞蹈作品的思想內涵。基于舞臺表現力以及感染力的視角而言,舞蹈演繹不只是獨特表現形式,更重要的是應當作為獨具內涵特色的藝術作品。縱觀國內外經典以及較為優秀的一些舞蹈作品,不只是動作優美,更重要的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學生若想在演繹舞蹈作品時展現豐富的舞臺表現力,則應當充分了解舞蹈作品的文化內涵,形成對作品獨特的感悟。在高校舞蹈教學實踐中,我們應當在舞蹈專業訓練時強化理論方面的知識教育,并且向學生及時而又準確地灌輸舞蹈方面的理論知識和表現技巧,讓學生獨立分析作品意義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文化背景,感悟作者和作品的情感藝術,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獨立創作和創新。
舞者的舞臺表現力很大程度上源于自己,這體現在他們自身的審美水平和能力上。舞蹈作品的魅力需要舞者通過舞蹈表演的形式來彰顯,試想,如果舞者認為該舞蹈作品不夠“美”,或者自身審美和鑒賞作品的能力有限,如何希冀其能夠展現舞蹈作品之美。基于此,在高校舞蹈教學過程中,如果想要提升學生的舞臺表現力和表達情感的能力,則應當增強他們對舞蹈作品的鑒賞與審美能力,這是基礎也是保障。 師生在欣賞舞蹈作品時,應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達到一種忘我之境,真正與舞蹈融合在一起。
總而言之,對于舞者而言,其主要是通過個人的表演創造性地展現或者創新舞蹈作品的情感,這需要發揮舞者的主觀能動性,并且融合多種表演技巧,以此來傳遞舞蹈精髓。舞蹈效果呈現主要取決于舞者在演繹作品時的舞臺表現力,從這一層面來講,培養高校學生舞臺表現力非常有必要。無論舞蹈教學改革之路有多遠,我們都應當堅持創新和變革,在培養學生舞臺表現力方面下功夫,否則舞蹈教學必將“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