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黎
(青島市少年宮,山東 青島 266012)
少兒正處于一個比較特殊的年齡階段,心智和生理均不太成熟,對待問題的解決方案相對比較稚嫩,分析問題的能力不佳。因此,少兒在聲樂學習中經常會出現走神、分心、精力不能集中,甚至會出現調皮搗亂、自由散漫的現象發生。在少兒聲樂教學過程中對少兒常見問題的分析,首先要分析少兒的心理狀態,對少兒心理狀態的分析能夠以少兒的身份去解決問題,能夠與少兒達成共鳴,做到正確處理孩子與聲樂之間的關系,完成教學內容。其次,對學生生理狀態進行探討,分析這個階段在聲樂學習中生理狀態產生的問題,有的放矢地找到問題的關鍵。最后,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聲樂是一種技能,和其他技能一樣不是一蹴而就的,聲樂學習同樣也需要一個過程。在聲樂學習中,往往會出現各種困擾和迷惑,使聲樂學習進入不可避免的磨合期,甚至會出現停滯和迷茫的狀態。因此,有些學習者會產生放棄聲樂學習的念頭,有的學生員會認為自己不適合聲樂學習,特別是少兒在聲樂學習過程中,這些現象的發生是對少兒聲樂學習的極大挑戰和考驗。少兒在心智、心理和生理上都處于不成熟的狀態,自我調控能力相對較弱,在聲樂教學中,少兒情緒瞬息萬變,時好時壞,當少兒處于積極和興奮的狀態,對待聲樂學習就會樂此不疲,積極配合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使教學過程極為流暢。[1]當少兒情緒處于低落時,他們就會出現消極怠工,分散思維,無法集中精力進行聲樂學習。因此,在聲樂課堂上會出現抵觸教師的講授,無法真正融入到聲樂學習之中,使聲樂教學的質量嚴重下降。
在少兒聲樂學習過程中,生理特征同樣是影響聲樂教學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聲樂表演藝術之中,嗓音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以下現象:高音太虛,是指在演唱具有較高難度的聲樂作品時會出現聲音發虛的現象。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演唱者的音域不夠寬廣,對聲音的駕馭能力以及歌唱能力不強造成的;聲音顫抖,是少兒在演唱時,在每一句或者是每一段、每一首聲樂作品結束時不自主地出現的氣息抖動現象,音量逐漸減弱,氣息明顯不夠用。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的歌唱狀態過于緊張,喉部肌肉使用的力量較大,喉頭位置不穩,氣息流動不均衡,氣息支撐度不夠造成的;聲音沙啞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有的人天生沙啞,有的是身體不適造成的聲音沙啞,有的是變身期的聲音沙啞,還有是演唱方法不正確造成的聲音沙啞。[2]音量過低的因素包含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是在少兒聲樂學習過程中,一些人性格比較內向,演唱時害羞、拘謹,所以造成了音量過低。生理因素是由于少兒聲帶發育尚不完全,聲帶稚嫩脆弱,音域較窄;咬字問題,在聲樂教學中,咬字方面的問題是相對比較常見的問題,在少兒階段,有的學生還沒有學過拼音,拼讀方式不正確,識字量有限,有的則是因為受到地方方言和父母生活習慣的影響,普通話不夠標準,還有的是因為演唱過程中的發聲不正確造成的;嘴唇狀態,嘴唇狀態直接關乎形象。有的少兒在發“嗚”這一聲音的時候后比較喜歡翹嘴唇,這樣人們看起來會感覺口型不對,實際上這種情況造成的原因主要就是咽部沒有打開,沒能產生咽腔共鳴這一外部表現。然后,有的少兒不管唱什么字都習慣于嘬口,或者是采用比較固定的口型,這樣很有可能導致一些字出現咬不清楚的情況,并且翹唇的時候不僅僅形象十分難看,而且聲音也比較難聽。
歌唱是人體各種器官相互協調的結果,并不是單純的依靠嗓音就能完成的,要求歌唱者做到身體各個器官之間的相互協調和平衡,在演唱的過程中要求保持良好的演唱姿勢,做到氣息平穩,使演出情感和身體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歌唱展現出來。[3]錯誤的歌唱理念會使孩子的發聲器官受到損害,不利于孩子長期發展。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孩子們樹立正確的歌唱理念。
呼吸節奏是聲樂學習需要掌握的重要手段,呼吸是歌唱的基本功,對少兒聲樂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少兒來說,呼吸的節奏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很難掌握,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做到正確引導,訓練學生的呼吸節奏,通過對聲樂呼吸進行生動的講解,引導學生把呼吸做到控制自如,只有這樣才能在聲樂學習過程中做到呼吸節奏的掌握,提高聲樂教學質量。
制定科學合理的聲樂教學規劃其實就是為少兒聲樂學習做好準備,有了合理的規劃后,再配以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必定能夠產生理想的聲樂教學效果。聲樂教師在與少兒交流的過程中,應該加強注意每一個少兒的智力發展情況,然后將其與聲樂教學規律合理的進行結合,以此制定出效果好以及執行力強的聲樂教學規劃。[4]少兒聲樂教學規劃必須有嚴格的要求和標準,不過也不能過于嚴格,否則的話很有可能形成教條化和形式化。因為每一個少兒的發展潛力以及智力結構等有著極大的不同,所以,教師在制定規劃的時候必須充分考慮到少兒的實際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教學規劃符合每一位少兒的學習需求,促使少兒更加健康的發展。
任何一門學科教育都必須尊重學生的自然天真本性,自然教育就是最為完善和理想,且與少兒發展本性相適宜的教育方式,合理地開展自然教育使少兒的本性不受外界因素的感染,使得他們能夠自覺主動開展聲樂學習。因此,少兒聲樂教師要嚴格按照少兒特有的成長階段規律進行教學,制定出符合他們成長特點以及年齡特點的教學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管少兒會不會唱,他們在上課的時候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緊張情緒,這就需要教師采用各種方法幫助幼兒進行調整。如可以采用一些幼兒比較熟悉的教學內容,采用一些比較歡快的節奏,以此有效地調動少兒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對于哪些性格比較活潑的少兒,可以為他們選擇一些節奏感比較強的樂曲;對于課堂上過于興奮活潑的,則可以選擇一些柔美且抒情的樂曲;對于性格內向并且不善于表達的少兒,則可以選擇一些比較激情活潑的歌曲。
除此之外,還要做到讓少兒在聲樂教學中掌握真假聲的正確運用,還要注意孩子的咬字問題,加強少兒普通話訓練,不斷進行正確的引導,激發學生聲樂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聲樂知識的欲望,最終實現提高少兒聲樂教學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