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亞玲
(甘肅省文化館,甘肅 蘭州 730030)
聲樂的基本含義是指歌唱的音樂,可以有音樂伴奏,也可以沒有伴奏,聲樂皆以歌喉為主,與器樂不同。從狹義的角度來講,聲樂就是唱歌,從藝術結構來分析,聲樂藝術講究科學地演唱歌曲,可以說,聲樂和歌曲文化的關系密不可分。本文將簡單介紹群眾文化活動中的聲樂藝術地位,并分層淺談群眾文化活動中的聲樂藝術的普及和發展策略。
聲樂藝術是一種獨特的文化藝術形式,從科學視角來看,聲樂藝術的專業藝術性極高,在群眾文化活動中普及和發展聲樂藝術,不僅能夠為群眾文化活動注入鮮活的生命力,豐富群眾文化活動內容,提高群眾文化的藝術專業性,全面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音樂文化修養,而且有助于擴展聲樂藝術的發展空間,做好聲樂藝術的傳承工作,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增強群眾文化動力。
在群眾文化活動中普及和發展聲樂藝術,首先要做好聲樂藝術文化基礎講解工作。從微觀視角來看,引導廣大人民群眾了解聲樂藝術,必須耐心指導他們學習歌曲文化。群眾文化活動組織管理人員,特別是高層管理人員應該借助文化講座、遠程課講解、微信公眾號推送等不同方式教導人民群眾正確認知歌曲的體裁、創作方法和演唱形式。此外,要讓聲樂藝術深入到群眾文化活動中,則必須引導人民群眾全面認知各種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運用多媒體視頻講座告知廣大人民群眾聲樂演唱形式有獨唱、齊唱、重唱、對唱、大合唱等。其中,獨唱是由一個人演唱的形式,根據歌唱者的聲種、音色、音域的不同,可分為男聲獨唱、女聲獨唱、童聲獨唱、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等。齊唱是由兩個以上的歌唱者,按照同度或者八度的音程關系同時演唱同一曲調的形式。根據歌唱者的不同聲種,齊唱分為混聲齊唱、男聲齊唱、女聲齊唱、童聲齊唱等。重唱是每個聲部均由一人演唱的多聲部演唱形式,根據歌唱者的人數可分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此外,根據歌唱者的聲種可分為女聲X重唱、男聲X重唱、童聲X重唱、男女聲X重唱等。對唱是聲種相同或者相異的演唱者,以問答、呼應的方式予以歌唱的形式,有男聲對唱、女聲對唱、男女聲對唱等形式。合唱通常是以兩組以上的演唱者進行歌唱的一首多聲部演唱形式,按照規模大小,可分為大合唱、小合唱;根據聲種,可以分為男聲合唱、女聲合唱、童聲合唱與多聲部合唱等。
隨著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加強,愛好聲樂藝術的群眾人數日益遞增,在群眾文化活動中保持聲樂藝術的生命力,則需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智慧,定期組織群眾參與聲樂藝術創作。在具體創作過程中,組織管理人員應鼓勵廣大群眾勇于創新,創作獨特的演唱方式和不同的歌曲。與此同時,可以運用推送公眾號的方式讓人民群眾認知中國聲樂的發展歷程,引導群眾在傳統聲樂文化中汲取優秀元素,創作新穎的作品。例如,在公眾號推送唐代和宋元時期的歌唱藝術時,可以用聲音、圖畫、文字、視頻相結合的文章告知群眾:貞觀年間,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國力昌盛,唐太宗說:“天下無事,方欲建禮作樂,偃武修文。”唐代的歌曲藝術以曲子為主,永新是唐代開元年間著名的宮廷歌手,她的歌唱“喉轉一聲,響傳九陌”。到了宋元時期,市民音樂蓬勃發展,這也是當代群眾聲樂藝術的雛形。這一時期,民間音樂活動的中心是勾欄瓦舍,形式有小唱、獨唱、諸宮調、雜劇、散曲等,較為著名的音樂作品有《滿江紅》《天凈沙》等。另外,組織管理人員指導人民群眾認識聲樂作品的不同特點,在創作過程中,把握好作品要點,可以先將聲樂表演活動與聲樂藝術講座相結合,讓人民群眾在欣賞和表演聲樂的同時認知抒情歌曲、進行曲、勞動歌曲、敘事歌曲、諷刺歌曲、詼諧歌曲、舞蹈歌曲、兒童歌曲的特征,然后,根據不同特征進行創作,并在后期進行分享、演唱和評比,以此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創作聲樂藝術作品的積極性。
全面優化群眾文化活動中聲樂藝術的普及和發展策略,做好聲樂藝術傳承工作,必須加強聲樂藝術人才的培養工作,組建高素質聲樂藝術團體。在具體培養工作中,應基于聲樂藝術的特點,以提高人民群眾的聲樂藝術修養為目標,優化專業培訓課程體系。在課程開發過程中,要提醒廣大人民群眾注意多方面的重要事項,使人民群眾的聲樂演唱能力與創作能力能夠逐漸和聲樂藝術專業的標準要求相符。從宏觀視角來分析,聲樂藝術人才培訓的課程開發主要包括知識傳授型課程、問題解決型課程、創造價值型課程等。此外,聲樂藝術人才培訓課程開發流程包括六大步驟:第一,調查課程需求。這一流程主要是確認問題、確認原因及解決方法、分析并確認聲樂演唱技能標準、聲樂藝術創作能力評估與差距分析、確認培養方向。第二,制定課程大綱。該環節主要是確定課程目標與內容、選擇聲樂藝術專業能力培養方案與技巧、確定信息資源、編寫課程大綱等。第三,準備各項課程資源。這一流程需要確認目標、制定備選方案、評估并決策、制作所有需要的課程資料、試講或者試用、修改確認等。第四,編寫課程資料。該環節主要是編寫課程大綱、練習手冊、演示文件、聲樂藝術手冊、學生手冊、課程評估內容和評估方式等。第五,試講與課程評估。這一流程需要邀請聲樂藝術專家和受訓群眾進行評估,并全面收集反饋信息,匯總數據,并提出改進意見。第六,課程修訂與確認。該環節需要根據試講意見修改課程之后,再次進行確定,全面做好課程的修正工作。另一方面,聲樂藝術專業培訓教師要指導受訓群眾在整個培訓活動中做好以下兩項工作:
1、做好培訓前的準備工作。該項工作主要是指受訓群眾要分析聲樂藝術的特點,預測聲樂藝術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發展前景,預想聲樂藝術活動方案,并預測聲樂藝術在群眾文化活動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2、做好培訓記錄與反饋工作。參與聲樂藝術培訓活動的群眾應認真做好隨堂筆記,將重點理論知識和個人知識盲點記錄下來,并對培訓全過程以及培訓授課中的表現進行自我總結。
除此之外,聲樂藝術專業培訓教師要注意做好培養效果跟蹤評價工作,對參與聲樂藝術專業培訓活動的群眾進行跟蹤性評估,通過必要地測試了解他們的聲樂藝術素養,并根據評估結果對他們進行后續性培訓與開發。
綜上所述,全面做好群眾文化活動中的聲樂藝術的普及和發展工作,加強群眾文化建設,努力弘揚與發展聲樂藝術,群眾文化組織管理人員應協同聲樂藝術專業教師做好聲樂藝術文化基礎講解工作,引導廣大人民群眾了解聲樂藝術;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智慧,定期組織群眾參與聲樂藝術創作,并通過開展有效地專業培訓活動來培養聲樂藝術人才,加強聲樂藝術團隊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