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蓉
(平陸縣文化館,山西 運城 044300)
隨著全民藝術普及的深化,人們日益認識到聲樂文化在推動群眾文化發展方面所表現出的積極意義。音樂作為人們抒發情感的途徑,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以其獨特的感染力成為很多人的精神寄托,撫慰人們的心靈,幫助人們抒發感情,有助于群眾文化的傳播。我們應當承擔自身責任,落實我國文化發展戰略,提升群眾文化素養,建設群眾文化隊伍,挖掘聲樂文化對群眾文化的促進作用,有效推動群眾文化健康發展。
聲樂文化是一定時期社會生活的音樂表現形式,人們借助音樂表現社會生活,使音樂具有強烈的社會性。聲樂文化與群眾文化有天然的契合性,聲樂文化是群眾生活的音樂表現,更符合群眾價值取向,可以拉近群眾與藝術的距離,受到了群眾的廣泛歡迎。火遍大江南北的《小蘋果》《最炫民族風》等音樂歌曲,無不成為全國各地群眾活動的音樂“主流”,群眾借助這些音樂開展集體活動,借助這些音樂展現自身歌唱能力,借助這些音樂交流溝通,都反映了聲樂具有明顯的社會性。同時,群眾聲樂文化表現形式豐富靈活,不需要雄厚的場地和設備資源支持,只要不違背《治安管理條理》(主要涉及音樂分貝值問題、音樂舞蹈活動占用場地問題等),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開展聲樂活動,人們也能選擇自身喜愛的聲樂形式(如戲劇、流行音樂、通俗音樂、民歌等)進行聲樂活動。通過聲樂活動,實現了放松身心、抒發情感、豐富業余生活的目的,如此一來,不但提升了群眾藝術修養,還提升了群眾生活品質。
群眾聲樂活動,具有明顯的大眾性特征,如果不能面向普羅大眾,群眾聲樂文化就缺乏了群眾基礎,就不能真正成為“群眾”聲樂活動。但是,人民群眾的聲樂需求千差萬別,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對聲樂文化活動的需求截然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難度。
目前,我國群眾性聲樂活動本質上是一種娛樂活動,人們進行聲樂活動的主要目的是休閑娛樂,人們主要在閑暇時間借助聲樂活動互動娛樂。但是,很多熱愛聲樂活動的群眾也向往向更高專業層次發展,提升自身藝術修養,這反映了群眾聲樂活動的隱藏專業性特征。在實際活動中,組織者既要考慮活動的娛樂性,讓更多群眾參與聲樂活動,又要考慮群眾的專業需求,讓有需要的群眾向更高層次發展,這就增加了群眾聲樂活動組織難度。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聲樂文化和地方群眾文化息息相關。比如,藏族群眾喜歡郭莊、藏戲等,維吾爾群眾喜歡新疆舞、維吾爾民間音樂等聲樂活動。為了使群眾聲樂活動更好滿足大眾聲樂需求,應當結合地方實際情況,開展地方特色聲樂活動,滿足本地人民群眾的需求。
同時,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發展,人民群眾的業余生活更加趨向于多元化,不同群體的群眾對聲樂文化有不同需要,因此,應當組織豐富多彩的聲樂活動,以更好滿足更多群眾需求。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需要做到以下方面:雅俗共賞,既要包含優美的音樂活動,比如歌唱會、音樂舞會等,又要包含通俗音樂活動,比如大合唱、群眾性聲樂演出等,讓各種文化程度的人都能欣賞;老少咸宜,既要包含學生群體喜歡的流行音樂活動,又要包含青年群眾喜歡的西方音樂活動,更要包含中老年群眾喜歡的地方特色音樂活動和廣場舞活動,讓各個年齡段的人都能參與音樂活動;男女皆宜,既要包含男性群眾喜歡的陽剛型音樂,又要包含女性群眾喜歡的婉約型音樂,讓不同性別的群眾都樂于參與音樂活動。只有組織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才能真正提升群眾聲樂活動的效果。
群眾聲樂活動的主體是群眾,脫離了群眾,聲樂活動不具有任何意義。現實生活中,人民群眾的藝術水平有高有低,其中專業素養不高的的群眾占據了主體地位。聲樂活動本身是一項群眾性活動,但是受群眾專業水平限制,導致群眾性聲樂活動不能很好激發群眾參與程度,影響了群眾聲樂活動的實際效果。為了滿足群眾專業性追求,我們應當大力組織群眾輔導培訓,為群眾提供提升自身專業素質的平臺,幫助群眾性聲樂活動得到更好發展。
首先,組織專業培訓。文化館的優秀聲樂人才要不斷對群眾進行聲樂知識的培養,并且對群眾進行耐心的講解,推動群眾性聲樂藝術的發展,廣泛深入的提升群眾對聲樂知識的理解和滲透。其次,走出文化館。聲樂輔導培訓工作,面向的是廣大群眾,只有走出文化館,進入群眾中間,才能真正發揮實際價值。因此,工作人員應當主動走出文化館,讓專業的工作人員下基層、走社區、進村居,深入到基層群眾中進行培訓活動,讓廣大群眾能直接接觸群眾聲樂教育,更好提升群眾藝術素養。再次,應當因地制宜。對于擁有一定基礎、熱愛聲樂活動的群眾,可以對他們進行專業指導,定期組織培訓活動,向他們傳遞有效的訓練方法,并主動解答他們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更好地提升自身聲樂品質。最后,創設良好環境。加強群眾性聲樂活動的宣傳普及工作,借助廣泛的宣傳教育,使群眾聲樂文化得到普及,讓更多群眾接觸、認識、了解群眾性聲樂文化,為群眾性聲樂活動開展奠定良好的群眾基礎,如此才能有效促進群眾聲樂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要想實現有效借助聲樂文化推動群眾文化發展,就必須提升工作人員工作素質。工作人員,特別是文化館的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直接影響著群眾聲樂文化的傳播效果。因此,要加大對文化館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以便更好地讓這些專業技術人員可以更好地服務群眾,增強工作人員群眾文化工作能力,提升工作人員群眾文化素質。
首先,應當實施人員培訓。組織專家培訓、脫產培訓、休息日培訓、網絡培訓等多種培訓活動,并掌握工作人員培訓動態,監督工作人員培訓結果,真正提升培訓的有效性,促使工作人員不斷增強自身素質。其次,應當加強工作考核。有效的工作考核是促使工作人員不斷提升自身素質的動力。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工作考核,公平、公正地考核工作人員業績水平,遵循“不講情面”的考核要求,將不合格的人員清除出工作隊伍,從而提升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最后,做好崗位培訓。不同崗位需要不同的工作能力,依據崗位需求開展人員培訓,以更好地實現培訓工作與現實工作的銜接性。在群眾文化崗位培訓中,既要從工作人員政治理論素養、文化程度和群眾工作水平出發,又要考慮崗位對聲樂、舞蹈、藝術素養的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按照不同崗位要求組織實施人員培訓。
綜上所述,聲樂文化對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的傳播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可以有效推動群眾文化持續發展。因此,文化館應當高度重視聲樂文化,正視群眾聲樂文化推廣中存在的問題,主動提升自身工作素質,并結合群眾實際需求,通過鄉土文化、豐富活動、輔導培訓等措施,讓聲樂文化在群眾文化中大放異彩,使聲樂文化成為群眾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提升群眾文化素養,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形成人人傳播弘揚群眾文化的生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