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艷忠
(甘肅省靖遠縣五合鎮中心小學,甘肅 靖遠 730614)
書法作為我校開設的校本課程,是我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和社團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縣教研室和書協具體指導下,深入開展《書法教育矯治小學高年級學生躁動心理實踐研究》課題研究,并以書法教學為研究切入點。我們將學生的書法(寫字)訓練與培養學生的人格品質結合起來,在對小學生的寫字障礙診斷與矯治中,培養學生良好習慣與錘煉學生堅強意志相結合,健全學生人格,逐步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
在書法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書法的基本技能,重視培養學生想象力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在書法教學中引導學生透過筆畫的彈性與節奏體驗美感,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通過形象、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正確分析、診斷學生基本筆法及練習方法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培養學生興趣而激發其求知欲。四(2)班一名同學,在練毛筆字時,經常漫不經心,連起碼的筆法也掌握不好。我們對此學生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對學生行為作了如下診斷:學生對書法缺少興趣,有心理畏懼感。我們針對這個情況,對其進行了跟蹤矯治。古詩詞一般是學習書法創作的入手。指導創作過程就是學習古詩詞的過程,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古詩詞的內容、了解古詩詞的作者及寫作時代背景,才能讓創作如虎添翼。創作書法作品就是體味書法美的過程,在增長古詩詞的認識與理解中拓延課外閱讀能力。
書法家朱守道認為:“在今天的學校里,應該重視寫字教育,因為書法藝術具有使人克服浮躁和急功近利等不良習氣的功能。”學習書法的過程,是煉鑄人精純性格的過程。書法教育中的寫字本身就是修心養性的手段,就是用正面形象啟發感染學生的好手段。指導學生學好書法,學會做人是首要,修養品德是根本。通過書法教學,了解歷代名家創造作品的時代背景,通過作品接受書法藝術的熏陶,在藝術熏陶下接受品德洗禮,從而達到陶冶人的性靈,錘煉人的意志,培養人的情操。
寫字是一種功力訓練,在練習中可以逐步培養學生勇于克服困難的品質。一、二年級學生自制力差,教師通過古人學書法的故事激勵學生堅持練字,而且要輔以嚴格要求,如學習坐姿、執筆必須正確規范并養成習慣。一二年級小學生更容易聽老師的安排指導,教師的微小鼓勵和贊揚都能讓他們得到極大滿足,提升練字的自信心。三、四年級后,學生漸漸形成比較穩定的意志品質,能自覺克服寫字中的困難,多數學生已經不需要教師督促。重視提升學生書寫水平與欣賞能力,同時要積極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和審美情趣,文化生活品位提升中優化自身心理,學會做人做事。
在書法教學中,進步較快的學生往往性格內向,學生沉穩性格更適合于練習楷書,學生容易通過書法找到內心對話的最佳方式。不應讓學生埋頭苦練的“寂寞”變成“自我封閉”,從而妨礙學生個性健康發展,使學生變得狹隘、怯弱、木訥。所以書法練習教師應先開發學生的個性,學生多積極參與有益于身心的實踐活動,教師及時給予鼓勵性評價,增強學生自信。教師要引導學生適當關注他人,熱情與人,寬容待人。積極尋找書法練習與學生個性的契合點,通過契合點把充滿趣味的學習與個性培養結合起來,帶動學生全面發展。
書法作為我校的校本課程,遵循“環境育人”的辦學思想,是校園特色文化的直接體現,均是師生自己的原創設計和布置。校園的角落都是師生書法等藝術才華的最佳展示方位。學校師生近100幅優秀作品經裝裱并懸掛教學廊道,營造出良好育人氛圍,真正達到“讓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想方設法營造積極文化氛圍,使學生在體現自我價值中獲得成功感和愉悅,增強學生學習交流,強化相互之間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勤學苦練的意志毅力,營造出一個學生愿學、好學、樂學的和諧氛圍,提升學生書法練習積極性,喚起學生書法練習心理共鳴,讓學生時刻薰陶在傳統藝術氛圍中。
重視寫字與學生人格教育練習,在寫字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書法創作中陶冶性情和磨煉意志。及時對學生在寫字(書法)學習過程的障礙進行及時的診斷與矯治,讓學生獲得美的熏陶、美的感染、美的享受,增強識別善惡美丑的能力,提高創造美的能力,不斷健全學生自身人格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