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靜怡
(天津市昆明路小學,天津 300050)
面對信息化、全球化的當代社會,英語作為廣泛使用的信息載體,愈發得到人們的重視。英語是小學教育的基礎學科,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旦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則會終生受益。讓學生熱愛這門語言,并能享受學習英語的樂趣是至關重要的。
如何讓英語的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需要,就像日常生活中讀書、娛樂一樣。這對于中學生、大學生來說并非難事,而我們面對的是一些尚未形成獨立世界觀、價值觀的小學生,若要他們真正理解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必須有教師正確引導。
在和學生的首次接觸中,要先進行自我介紹:“I am Miss….I will teach you this term.I hope you like my English class.……”一番開場白后,學生們開始興奮起來,從他們的眼神中我捕捉到某種希望,他們向往著能和老師一樣流利地用英語交談,我便順勢引導,只要努力學習,在一定的知識積累后你們的英語水平會超過老師!鼓勵的話語使得學生們神采飛揚,為后面的英語學習奠定了基礎。
當小學生升入四年級后,就會感覺英語學習突然困難起來,四年級的學生對于語法知識是完全陌生的,只有順利過渡才能真正進入英語學習的更高階段。
為了讓學生感受學習英語的樂趣,我經常會把生活中的情境引入課堂,讓學生結合教材中的句型用英語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如,在講解“后置定語”時,為了幫助學生突破難點,課堂上我構建出一個生活中的場景?!耙晃煌鈬讶俗咴诮稚贤蝗幌肴ハ词珠g,他在問路時因語言不通而焦急萬分?!比绻阍谂赃厬撛鯓佑糜⒄Z告訴他呢?學生們聽后興趣很高,都想方設法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我順勢引出“The house on the right is toilet.”這個“on the right”作后置定語的句子。因為能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他們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意義所在,學習的過程自然充滿樂趣。
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動腦,總結出高效率的學習方法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學生在學習英語時不能找到有效的方法,這時教師就應適度地引導,先教給學生怎樣學習,學生入門后便能自主掌握學法,逐漸培養自信,從而達到愛上英語的目的。
英語學習的過程可以視作:thick——thin——thick,先將課本中的知識加以提煉,總結出科學的方法進行記憶,這樣可以將書本從“厚”學到“薄”;一旦需要運用所學知識時,再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去解決各種問題,即可實現書本由“薄”至“厚”的轉變。例如,在講解肯定句變否定句等句型轉換時,學生因剛剛接觸書寫句子又要掌握句型轉變,錯誤層出不窮。為了讓學生的思路清晰,我將他們了解的肯定句歸納為固定類型,學生掌握句型的變化規律,就能輕松解決常見的句型轉換問題了。由此可見,教師的“教”重在教給學生怎樣學習。
開始接觸語音練習時,學生們常常感到無從入手,因為課堂上沒有系統講解音標,而辨音練習又時常出現,怎樣解決面臨的困難呢?有的學生自己總結出一些元音字母的發音規律,如字母“a”經常發哪幾種音,字母組合“ea”有哪些發音規律……運用這些規律學生在做語音練習時就能順利完成。當發現類似悟性較高的學生時,教師應該大力提倡,讓少數帶動多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善于發現和總結,從而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
我們一直推廣的“快樂學習”少不了課堂游戲的方式,因為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讓他們更愿意在“玩”中學。教師應恰當選擇游戲模式,不能僅注重形式,為了游戲而游戲,更應該重視游戲的科學性、實效性,使它們真正為課堂教學服務。
圖片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因為使用方便,成為我們常見的教學工具。在教學表示職業的單詞時,我也使用了一些圖片,但設計圖片中,卻有意將人物輪廓虛化。課堂上,這種Guess游戲引發了學生特別強烈的興趣,他們在猜測人物職業時不僅練習了相關單詞,更因為圖片的模糊讓他們有加倍的興趣觀察,從而對學生的大腦進行了多種思維訓練??梢?,無論游戲簡單與否,只要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我們就應推廣使用。
教學是一門藝術。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如果能巧妙地安排某個環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每位教師或許都有過“失誤”的經歷,我們知道哪怕是老師課堂上的一次口誤都會引起學生的關注,他們的大腦因受到外界波動的刺激,注意力會相對集中。借助這一特點,我在介紹國旗一課中巧妙地運用了一個“失誤”來突破教學難點。
我們知道,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的國旗容易混淆,課堂上,我故意出示兩張一樣的國旗圖片,分別標有Australia和New Zealand,有的學生很快發現這兩面國旗是一樣的。我隨即承認了自己的“失誤”,在Australia的國旗圖片上添加一顆星并引導學生:左邊“米”字下方的這顆星正是區分兩種國旗的方法。因為學生對這次“失誤”的關注,使他們記住了兩種易混的國旗。我想,一個巧妙的“失誤”片段,達到突破難點的效果,那么這樣的“失誤”值得我們使用。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在于運用?!庇⒄Z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學生在運用英語交流時,會感受到它的實用性,從而體驗學習的成功,只要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興趣,自然取得滿意的效果。為了增加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我有意安排了以下活動:
學習英語是需要語言環境的,學生大部分精力充沛的時間都是在學校中度過,如果課余時間能用英語和同學交流,那么就拓展了課堂口語的訓練空間,增加人人開口練習的機會。為此,我在教室中設立了英語角,在這里講話時只能使用英語。實踐證明,這一設計大大提高了學生們聽、說英語的興趣。
學習英語的環境如果能從課堂延伸至家庭,就可以增加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因此,我提倡學生在家中練習口語,讓他們擔當父母的英語小導師,把自己學會的英語單詞或句子教給家人。同時學生還可用自己掌握的知識給家中的物品做英文標牌,濃郁的英語氛圍形成了,英語學習便真正融入了他們的生活。
信息化的時代為人們學習英語創造了便利的條件,而我國經濟迅猛發展的形勢,更注定了英語作為交際工具的普及。家長對子女的期望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較高的標準,因此我們在教學工作中要時刻做個有心人,如果能讓學生喜歡英語,因興趣而學習,那么學習的功效是水到渠成的。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激發人的創造熱情、好奇心和求知欲?!庇⒄Z教師被新時代賦予了更高的使命與責任,要引領學生學好英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愛上英語,讓學生樂學、好學、學以致用,從而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