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霞
(新疆大學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本次調查問卷發放共計600份,回收問卷597份。其中有效問卷594份,無效問卷3份。訪談學生共計21人,涉及XXX高校不同專業大學生,通過后期數據處理發現,新疆籍少數民族大學生占了整個調查大學生的66%。
本調查主要從大學生對本人的就業規劃和定位、對政府就業政策的了解、對就業地域的選擇、對就業崗位性質及收入的要求、對本人專業的學習和就業準備情況、對創業的認識及準備情況幾個方面展開調查,現將具體方面詳說如下:
第一:對就業的規劃和定位。在發放的問卷調查中發現,61.3%的大學生有明確的就業規劃和定位,21.6%的大學生對本人就業的規劃和定位以“順其自然,邊走邊看”的心態對待,17.1%的大學生對自己沒有制定就業規劃和定位,其主要原因是大學生以抓緊專業知識學習,增強專業知識技能,等畢業時,才有更強的就業競爭能力。
第二:對政府就業政策的了解。在發放的問卷調查中發現,57.9%的大學生比較了解國家的就業政策,30.3%的大學生就沒有關注過大學生就業的相關政策,18.4%的大學生認為關注與否根本不重要,通過訪談發現,了解國家就業政策的學生,大多數是通過聽授學校相關就業課程了解到的,有少部分是通過同學解說、朋友推薦、本人了解掌握的;對于沒有關注過大學生就業政策的學生而言,他們主要是沒有放在心上,也不在意就業的問題,而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學習專業課上;對于未關注大學生就業政策的大學生而言,他們認為現在關注與否根本不重要,因為在他們看來,國家的就業政策隨時在變化,等他們畢業時又不知道變成什么樣了,所以他們關心與否根本就不重要了。
第三:對就業地域的選擇。在發放的問卷調查中發現,44.2%的大學生仍想就業本地區,并且更多的希望就業于新疆北疆,而不想走出去到全國其它地區就業,33.6%的大學生想繼續深造上研究生,等將自己專業素質打硬后再談就業問題,15.9%的大學生想到內地去就業,6.3%的大學生認為,在哪兒就業都無所謂,他們均能接受。
第四:對就業崗位性質及收入的要求。在發放的問卷調查中發現,63.3%的大學生將工作崗位定位在了公務員、事業單位、特崗教師、大學生村官、銀行等政府機構和與政府相關聯崗位上,31%的大學生將就業崗位放在了企業、公司上,5.7%放在了自主創業上。對于就業崗位工資待遇而言,4000-5000元(人民幣)的占據了67.5%,5000-7000元(人民幣)的占據了13.1%,7000元以上的占據了12.3%,7.1%的大學生對就業崗位工資沒有要求,并表示只要自己工作順心就好,崗位工資并不太重要。
第五:對本人專業的學習和就業準備情況。在發放的問卷調查中發現,72%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專業知識學習比較扎實,基本能夠滿足就業準備,23.3%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學習功底不扎實,面對就業充滿恐懼感,4.7%的大學生認為本人面對就業根本不知道需要準備什么,該部分大學生一直處于迷茫狀態。
第六:對創業的認識及準備情況。在發放的問卷調查中發現,87.1%的大學生根本就沒有創業的意向,而更多的將就業崗位放在了政府機構、銀行、企業、公司等領域,7.2%的大學生有創業意向,但僅僅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僅有5.7%的大學生對本人的定位是創業,并且基本均有創業即使失敗,但仍然將會堅持下去的決心和毅力。
針對大學生就業意向調查發現,面對大學生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就業相關內容的現象,必須要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視,加大就業指導課程培訓,讓大學生在校期間就養成良好的就業觀,樹立明確的就業方向,制定明確的就業職業規劃,為將來畢業就業做好充分準備。
面對大學生就業難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作為高校,更應該需要幫助大學生增強就業技能,拓寬就業門路,為了讓大學生將來按照本人的就業意向,準確的實現就業,高校需要和多方協作,提供多方面平臺,組織大學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以增強就業能力。
高校更應該利用就業指導課程、職業技能培訓、思想政治教育等,積極引導大學生合理創業,同時,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可以創建大學生自主創業平臺,讓大學生提早準備,以增強大學生就業門路。
高校大學生就業難是一直存在的問題,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是需要社會各層次關注的問題。筆者通過開展問卷調查及訪談的形式,匯總了新疆XXX高校大學生就業意向調查,希望能夠通過該調查數據分析,為高校大學生開設就業與創業指導相關課程或培訓提供幫助,也希望更多的研究者進一步深入調查、研究,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以及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就業做好應有的貢獻。
[1]安躍斌,吳敏,張晉魯,何躍.高校大學生就業意向調查分析——以新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例[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7,33(02):82-85.
[2]王文杰,陳立,樊磊,馬莉.新疆大學生就業意向的調查分析——以新疆農業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學生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6(03):16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