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鵬飛
(江蘇科技大學,江蘇 鎮江 212000)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由投資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潮流下,大學生就業形式日趨嚴峻,這體現了社會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國大學生群體中,理工科學生數量占比大,就業壓力也相對較大。開展創新創業素質教育能夠有效調動理工科學生創業的積極性,促使更多有創業意向的學生投身創業。同時擁有工程、技術或自然科學背景的創業者已經成為推動科技創新創業的主導力量。但是目前我國工科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還是較低的,學生普遍缺乏創業創新的觀念、熱情、毅力、觀察力和思維能力。由此可見,工科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養成已成為高等教育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成為高校核心競爭力之一,更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戰略核心。
王濟干教授在《大學生核心素質模型構建及提升路徑研究》一書中提到創新創業素質作為大學生6大核心素質中重要一環。尤其工科大學生易形成與創新創業相適應的認知系統,而認知系統是其學習、生活經驗的結果,工科大學生系統的專業學習、日常的專業熏陶、堅實的專業實踐容易形成與創新創業相適應的認知系統;同時,工科大學生具備創新創業實踐的基本知識與能力要求。
人文社科知識匱乏是工科專業大學生的普遍特征之一。突出表現在不懂管理、不會協調、創新意識淡薄、自主創業面前自信心不足、畏難情緒較大、缺乏人際關系和商業網絡等現實問題,從而帶來創業過程中的各類困難,讓其在自主創業面前不易邁出第一步。
工科專業學生因其專業局限性,無法將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明確化。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方式太過于片面化,導致目的單純以營利作為評判標準,忽視了創新創業的初衷與目標。以某江蘇高校為例,創業教育的活動方式主要以學院社團展開,無法形成大規模、大氣象;或以移動創業園商品營銷為開展方式,活動規模小、時間短,營利少并且評價標準單一,最終結果導致學生喪失創業熱情。
當前創新創業課程已被列為工科大學生的必修課,以江蘇省高校為例,為大二學生開設必修課《創業基礎》。但是在具體實踐過程中由于創新創業教育并不是主流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并且工科學生面臨的學業壓力也比較大,創業課程的教學模式單一和缺乏體系更加導致學生的不重視。
任課教師資源是創新創業課程教學的重要部分,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教育涵蓋的知識多、綜合性和實踐性強,實踐經驗所帶來的體驗要多于傳統概念規則的講授,因此任課教師要兼具較高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管理經驗。而高校目前承擔《創業基礎》教學的相當一部分任務由管理學院老師和輔導員承擔,他們大多缺乏企業管理、創業及培訓的經驗。
工科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可施行的土壤。無論是政府還是高校,都需要轉變教育理念。創新創業教育要以創造性、開拓性、創新性為基本內涵,主要載體是課程教學和實踐活動,要把提高和開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作為終極目標。深化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業意識、團隊合作精神、社會責任感等品質。
在此基礎上,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高等院校應加快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實踐教學和技能實訓環節,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實踐教學平臺是實現實踐教學的基本物質保障,工科院校的基礎實驗室、專業實驗室、實習實訓基地等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鼓勵和倡導學生參與教師科研活動,指導學生參與學科及科技競賽活動,培養大團結合作的精神,積累各類資本,使學生有更高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來投身創新創業實踐教學中來。與此同時,還需鼓勵并引導大學生參與“國家大學生創業創新訓練計劃”、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等,有助于學生科研素質、實踐能力、總結理論成果能力的培養。
開展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在任課教師原定授課內容的基礎上,可以改革和重組課堂的部分教學方式,如采用翻轉課堂形式,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充分了解授課內容,帶著問題聽課并相應展開小組活動與討論,另外可安排一些角色游戲或模擬課堂等。
堅持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三結合,一是觀念更新與教學改革相結合,堅持以就業創業創新類相關課程建設為載體,積極做好平臺建設、不斷更新各類教師教學理念。二是課堂學習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繼續通過課堂理論教育和課外實踐活動引導,強化創業創新理論、提升工科專業學生創新意識。三是課堂質量監控與課堂效果評價反饋相結合,以江蘇科技大學為例,繼續通過柴油機拆裝、海洋航行器設計、人力資源沙盤等學科類競賽,在實踐中不斷培養、拓展學院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必須形成一個有機整體,這需要的是更加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總體來說由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管理、教學評估等要素構成,在此基礎上將一些地方高校人才的培養目標與當前的就業市場和經濟發展融為一體。以工科專業學生專業特長為主,教師在學生專業課學習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開展創新創業相關課程的學習,使其成為具有創業創新品質和相關商業運作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首先要增強高素質師資力量建設,吸收優秀教材中的智慧結晶和具有工程實踐背景的優秀企業家的豐富管理和創業經驗。除了專兼職教師之外,要加大“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強調教師的綜合素質,既要重視理論水平又要重視實踐教學。正確看待教師擅長領域的多元化和教師自身水平的多元化,要形成教師梯隊,以老帶新,鼓勵新人,培養新人,給年輕教師快速成長的環境。
其次創新創業教育的接受主體是大學生,而高等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學生和其家庭投資接受教育,學校就應當結合專業特點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優質的大學資源,統籌安排好學生們對校內實驗室、科研基地、實訓基地等資源平臺的充分利用。同時,建立大學生創業項目孵化基地,讓學生在其中體驗創業的過程。并且創新創業教育可以和相關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將企業資源帶進創業教學環節中去,一方面能夠保證企業項目的順利實施,同時讓學生得到實踐鍛煉的機會,為學生后期創新創業奠定一定的基礎。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創新創業精神對民族乃至國家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深化工科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但任務非常艱巨,困難較多。各高校應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指導下,統籌做好工科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制定出適合自身發展的培養計劃;而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者要更加全面地認識自己的職責,秉承鍥而不舍的精神,進行大膽的探索與實踐;政府部門與民間企業以及社會組織也要團結一致,真正踐行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多渠道就業創業,為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