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娥
(東風小學,山西 石樓 032500)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語文素質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語文閱讀除了課內閱讀之外,還需要進行閱讀空間和范圍的拓展,提高對課外閱讀教學的重視,讓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得到延伸發展。課外閱讀能夠有效熏陶學生的情感,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應用到課外閱讀教學中除了可以提高課外閱讀效果之外,還能夠充分發揮小組優勢,拓寬學生的眼界,為學生語文素質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下面將重點就如何將合作學習運用到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中進行探討。
眾所周知,每一個學生在情感態度、認知等多個方面有共性,但是也存在著極大的個體差別。要把幾個擁有極大個性差異的學生組成一個語文課外閱讀小組,首要條件就是要保證每一個小組成員的志趣相同。他們能夠在相同志趣的引導之下構建更加穩定的合作學習關系,同時還能夠保證每個小組組員都能夠最大化的發揮自身的創造力,有效提高學生的合作閱讀效果。反之,如果小組成員之間在性格、志趣、認知等方面存在極大的沖突,那么就會出現很多的摩擦,自然無法保證合作閱讀的效果。當然,在評價學生志趣時不能夠將能力強弱作為標準,而是要放在情感以及興趣的相投方面,保證每一個小組擁有共同的動力與目標,培養小組團隊良好的精神面貌。
學生個體在各個方面都有著極大差異,而且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于是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雖然學生存在著很多個性化差別,但是這些不同個性的學生可以在合作當中互補和互相促進,最終實現小組閱讀能力的綜合發展。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和閱讀時,要盡可能的幫助學生構建正相互依靠關系,這樣各個成員之間才能夠互相補充。所以,在同一個閱讀目標的指引之下,在劃分課外閱讀小組時要保證小組成員在興趣方面和諧相融,在性格方面剛柔相濟,在情感態度方面冷熱互補,在性別方面男女搭配。這樣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帶動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同時彼此之間還能夠互相學習優勢以及彌補不足,最終實現共同進步,而這就是異質互補原則的巨大意義。
單一從學生個體方面上看,每一個學生都是平等而獨立的個體,并不存在主層方面的差別,也不存在重足輕從的思想。之所以要說明主從協和這樣的原則,實際上是想要通過對這一原則進行貫徹來優化小組的組織管理,保證小組之間的各個成員能夠彼此扶持依靠,最終進行互相促進和共同發展。在每一個小組當中都應該加入具備極高組織領導能力以及協調能力的學生,也就是要將這類學生分散到不同的小組當中,讓他們能夠在小組當中起到核心帶動作用,這樣小組管理質量和效率都能夠得到提升。在具體實踐當中,要在最大化滿足學生自愿組合的前提條件之下進行微調,避免將教師意志加到學生身上。
之所以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中,是因為小組合作方法有助于課外閱讀目標的達成,也有利于學生的共同發展與進步。而為了保證課外閱讀的效果,必須要讓每一個小組成員做到團結協作和步伐一致,同時還必須保證每個小組組員適量。通過大量的實踐表明,在小組合作學習當中3-5人的數量較為恰當。這是因為如果小組當中人數過少,那么合作學習的價值就得不到體現,但是如果人數過多的話,通常會出現無法統一行動的問題,影響到合作學習效率與質量。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相對較差,在課外閱讀當中通常無法準確把握閱讀方向,那么在合作學習當中為了讓學生可以明確課外閱讀的方向,教師要注重設置科學合理的合作閱讀目標,有效提升閱讀質量,確保課外閱讀活動的順利展開。為了保證合作閱讀目標設置的準確性與科學性,教師在正式教學前,先要分析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對其進行深層次的解讀研究,在此基礎之上分析學生的學習和閱讀特點,進而確定各個階段和總體的課外閱讀目標,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打下堅實基礎。例如,在學習了巴金的《海上日出》之后,教師可以選擇《巴金自傳》之《文學生活五十年》作為課外閱讀內容,讓學生深層次的走近作者。由于選擇的課外閱讀內容較為綜合,其中有很多知識是學生還不能理解的。于是教師鼓勵學生利用小組合作的方法完成課外閱讀任務,同時在合作閱讀目標設置方面進行調整:第一,初步把握巴金的人物形象和品質特征。第二,總結巴金的人生歷程,反過來分析巴金創作的《海上日出》的深層內涵。目標設置具有層層遞進的特點,同時也能夠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因此能夠讓小組在課外閱讀當中有更加豐富的收獲。
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當中強調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價值,使得學生能夠有,充足的思考與自主探究空間。而要體現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并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空間,并不是要教師完全放任不管,而是要讓教師調整角色,運用合理的引導方法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小組合作閱讀目標,提高課外閱讀效果。當學生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外閱讀時,教師可以以參與者的角色投入到小組討論當中,及時發現以及點撥學生的錯誤思想,在學生討論遭遇瓶頸時適當指導,讓學生克服課外閱讀當中的難題,強化學生的合作閱讀動機。例如,在閱讀《神筆馬良》這部課外篇章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用朗讀的方法基本了解文章的內容,接下來要求各小組結合自身對于文章的理解進行情感式朗讀,體會文章表達的感情。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文章的細節內容進行把握,并讓學生總結馬良用自己的神筆做了哪些事情?通過這些事情能夠展現出馬良的哪些品質?最后,教師可以要求各個小組成員在小組當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最后選擇代表進行總結發言。在整個過程當中,教師始終沒有干預學生的思考,重視在課外閱讀合作當中給予學生耐心的指導,所以能夠強化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讓學生感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
隨著現代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變得更加廣泛,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數字化的學習環境。數字化環境下的課外閱讀合作學習較傳統學習模式來說更具靈活性和多樣性,能夠讓學生的閱讀時間更加靈活,讓學生的閱讀空間得到拓展,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合作閱讀當中增長知識與技能。在數字化環境當中,包括文字、聲音、圖像等多種多樣的媒體資源,同時還能夠實現多源信息的有效傳播,完全不會受到時空以及地域限制,能夠讓開放性課外閱讀真正成為現實。學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獲得大量的課外閱讀資料,接觸到大量課本上不會涉及到的內容,有效解決教材內容滯后的問題。教師可以為小組布置課外閱讀的拓展任務,鼓勵他們從網絡平臺上搜集大量的課外閱讀資料,拓展教材內容。另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外閱讀指導當中,利用現代技術手段輔助閱讀教學和閱讀指導,比方說,用生動直觀的多媒體為學生呈現課外閱讀的內容、線索等。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門重要的教學藝術,也是一種現代化的教育觀念,通過將合作學習模式應用到語文課外閱讀教學中能夠推動語文閱讀教學改革,同時還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的自主學習和閱讀能力得到鍛煉。為了保證合作學習的效果,教師首先要關注的就是科學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接下來則要確定好合作學習模式的具體運用方法,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