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中原
(江蘇省徐州醫藥高等職業學校,江蘇 徐州 221116)
目前高職校園里移動終端設備普及,校園網絡實現全覆蓋,學生擁有智能手機、電腦等工具。學生能夠熟練瀏覽視頻網站,掌握上傳下載等操作。加上專業課程內容枯燥,學生不滿足教條化、灌輸式的學習方式。近年來筆者所在學校舉辦各種微課大賽,安排教師參加信息化培訓。在大數據時代,高職教師應以創新的姿態接受新鮮事物,探索微課教學,改革教學方式。
微課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圍繞某個知識點展開的教與學的活動過程,具有“短、小、精、悍”等特點。所謂“短”是指時間短,一般不超過10分鐘;所謂“小”指教學目標明確,主題突出,資源容量小,便于存儲和傳輸;所味“精”指內容精選、設計精細化;所謂“悍”指短小聚焦且交互性強。滿足學習者隨時、隨地、隨需學習的需要,效果好[1]。微課是對傳統課堂的拓展,各省市紛紛舉辦各種微課大賽和培訓。
傳統教學中教師采取灌輸式教學方式,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存在滯后性。相對于傳統課堂,微課教學主題突出、內容精致,具有很強的知識性和趣味性,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學習資源的可移動使學生可以在宿舍、食堂、公交等場所隨時登錄互聯網獲取學習資源,碎片化學習方式使學生學習的效率明顯提高。微課的趣味性,幫助學生理解和消化知識點,并將所學知識向現實中遷移,有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微課是新生事物,對于如何制作微課,如何開展微課教學,很多學校處于摸索實踐階段。希望有更多的教師參與微課的設計,并在網絡課程中應用微課,形成具有自己鮮明教學風格的微課堂[2]。
教師應在所選微課題材上下功夫,從教學重點和難點入手,通過通俗易懂的視頻使學生迅速掌握知識點。制作的資源文件越小越好,方便學生大規模下載學習。
廣大高職教師計算機水平和信息化手段應用能力參差不齊,選擇一些操作簡單又實用的制作工具,同時要考慮教師制作微課的成本和效率性。微課的制作簡潔實用,小載體呈現大內涵。
微課的內容覆蓋課程目標,必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可以借助手機、數碼相機、DV等攝像設備拍攝和錄制。在制作視頻時要注意動靜結合,圖文并茂,整個視頻簡潔流暢,時間控制在5-10分鐘以內。
微課是一種全新的教學資源,方便學生更好的自主學習。當下網絡通訊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已經使自主學習成為可能。教師把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制作成微課,上傳到網絡,學生便可以隨時隨地下載學習,較好的滿足個性化教學和自主學習的需求。教師用講解、圖片、音樂等形式創建新穎的情境,利用豐富精彩的教學視頻吸引學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微課學習后的考核可以采用網絡互評、師生互動、積分獎勵等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中完成學習。
目前,高職學校紛紛加入到信息化平臺建設中來。積極開展微課比賽,完善精品課程等信息化建設,安排教師參加培訓,邀請專家來校講座,讓更多的教師參與微課資源的建設。
筆者學校已建成覆蓋整個教學區的無線網絡,每個教室配備投影儀,機房擴建增加電腦數量,延長機房開放時間。學校對網絡平臺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對微課的制作、資源庫的建設、智慧校園的創建等都要彰顯學校專業特色。高職校通過微課教學可以進行資源的積累、分享和交流,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提高教師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能力。與傳統課堂相比,微課互動效果差,考核、評價機制不健全,加上學生自控力差,需要加強學生學習監管,配套相應的考核制度和激勵措施,完善管理機制。
學校定期安排專家對教師進行培訓,鼓勵教師參加省市微課大賽,促進教師隊伍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加強團隊建設,微課從選材、設計、制作、應用等多個環節,需要充分發揮團隊的智慧。學校科研處制定微課任務,教研室分解任務,專業教師制作微課。微課教學資源應該開放和共享,把優質的教學資源從課堂釋放出來,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學習,避免教學資源的浪費。微課平臺的建設從無到有,循序漸進,不斷地完善和改進。
微課制作簡單易學,教學形式新穎。不僅成為教師和學生的重要教學資源,而且改革創新教學模式。高職教師應該積極參與微課建設,加強知識儲備,了解專業前沿知識動態,提高教學科研能力。微課不能替代教師的主導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微課優化課堂教學,而不是替代教學。教師必須豐富教學手段,提高自身素養和業務能力。
高職學校進行微課教學會面臨各種困難,但也為教學改革提供了契機。微課在促進教師教學創新,學生自主學習方面起了推動作用。高職學校應該加大投入提高軟硬件設施,創建符合自己學校特色的微課資源平臺,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完善管理機制。微課是一場教學改革,每一位教師參與其中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