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娜
(通化市二道江區教育局,吉林 通化 134000)
在信息化時代中,教育管理信息化成為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能夠促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穩定發展。近幾年,隨著我國高校教育、管理與科研工作數據量日漸增加,數據處理也變得更加困難,但是運用數據說話,已經成為高校發展的決策優先考量條件。大數據時代下,加強資源共享與后臺計算,能夠運用大數據存儲帶來的各類優勢,切實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效率,才能夠充分挖掘數據價值,能夠為高校教育管理改革創新提供信息化建設發展方向。
信息技術的更新換代速度是我們難以估量的,信息技術的覆蓋范圍與處理能力,我們也難以掌握,但是仍在追求更加卓越的發展方向。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必須緊密跟隨互聯網發展進程,確定教育目標,提高管理效率。由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涉及部門較多,結構復雜,信息傳遞的實效性與準確性也是硬性要求,再加之高校教育管理涉及人數較多,覆蓋范圍面廣,例如學生與教師、行政人員與校外工作對接等,都需要提高管理成本與管理效率,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時間的情況,也決定著管理效能與效率的提升空間。
在大數據時代,信息化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社會的各行各業都在加強信息化建設,但是我國部分高校并未意識到大數據時代對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對信息化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存在認知不清與抵觸情緒。具體在于教師缺乏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相關知識技能,難以發揮信息化教育管理作用,高校對于信息化教育管理體系建設作用認知不足,缺乏信息化硬件設施,也并未高效開展信息化教育管理工作。
我國部分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走入誤區,雖然教育管理信息化表面運行正常,但是,教育管理信息體系卻存在背離情況,例如:構建信息化教育資源庫,是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但是高校卻并未將信息化教學資源當成獨立數據庫,并未挖掘互聯網共享功能,這一類工作存在抵觸與消極心理,認為進行互聯網資源共享會影響本校園的教學活動,此種觀念誤區,也難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大數據時代,高校要想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就必須貫徹落實信息化建設,形成正確的認知創新工作途徑。高校應當將信息化建設思想貫穿于教育管理全過程,可以召開交流座談會,使教育工作人員發表對信息化建設的看法,或者是展示工作思路,這能夠及時地糾正教育工作人員思想認知偏差或是錯誤,從而保證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信息化有序開展。
構建教育管理信息化校園,高校應當從學生學習與生活兩方面進行,例如需要在室內安有簽到器,學生上課要打卡簽到。在食堂用餐以及圖書閱覽室,都應當打卡簽到,對學生進行集合管理,將各項功能集中在卡上,實現一卡通。也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一系列社交軟件,進行管理,實現一卡通充值與成績查詢、課程查詢等,進而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校園。
構建高校教育工作隊伍,教育工作人員,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專業技能,滿足信息化教育管理發展,才能夠促進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高校必須對相關人員展開系統性培訓,特別是教育管理直接人員,通過開展定期培訓,引入考核機制,提高教育管理人員的知識技能,加強師生溝通,有助于了解學生多元化的需求,并以此作為構建教育管理信息化體系的重要參考依據,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認可并接受教育管理信息化。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在大數據時代,教育管理信息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高校應當進一步認識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創新教育管理思想,構建信息化體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才能夠有效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