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增芳
杭州市下城區行政服務中心
新《檔案法》明確規定,國家鼓勵檔案館開發利用館藏檔案,通過開展專題展覽、公益講座、媒體宣傳等活動,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檔案館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源、優秀的人才隊伍,具備承擔此項任務得天獨厚的條件。本文針對檔案館青少年教育基地活動存在的問題,提出提升基地活動水平的策略。
大部分場館開展的教育活動,就是讓青少年參觀館內展覽。展陳的內容多為文字、圖片,文獻信息量大,但往往過于枯燥。讓孩子們在很短時間內把這些內容看完并記下來,他們很難有興趣完成。有的展陳長年不變,孩子們來過一次便不會再來。
場館活動缺乏針對青少年的方式、方法,多為灌輸式、成人化,千人一面。比如講解詞,不管面對的參觀者是成人還是中小學生,很多講解員講解的內容只有針對成人的一種,所講述的內容很多中小學生難以聽懂,而聽不懂又何來收獲。
學校教育,每一次活動都會明確一定的教育目標。而場館開展的活動,制定明確目標任務的很少,更沒有設置評價教育活動成果環節,教育成果無從評價,活動結束即任務完成,往往形式大于內容。
檔案場館由于功能的特殊性,一般用于開展教育基地活動的場地面積有限。除了展廳可以容納較多人進行集體活動,其余可開展體驗、實踐活動的場地,只能容納少數青少年開展活動,比如假日小隊活動、小型夏令營等。
各級綜合檔案館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源,以文字材料、實物、音像等翔實地記錄,從國情、縣情教育至科技文化無所不有,為開展教育活動提供了豐富資源保障。活動形式上可采取長期固定和靈活機動的特色專題相結合,展覽、講座、影像放映、實踐體驗等相結合。充分利用檔案材料的真實性、原始性、唯一性吸引人、打動人,激起活動對象的興趣和熱情,確保活動開展得生動、有趣,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參與教育基地的活動。
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點、知識儲備、社會認知具有鮮明的年齡特征。活動內容的選擇要適合他們的年齡特點,檔案文獻呈現,要挖掘檔案背后的歷史,講述檔案里的故事,用生動的故事情節打動他們;方式方法也要有針對性,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和數字技術,再現檔案的歷史情境,通過模擬場景,讓孩子們跨越時空,沉浸到檔案呈現的歷史當中,體驗、感悟檔案承載的意義;活動的組織者要具備從事青少年教育的專業技能,組織活動的語言、動作、情感態度是孩子們喜歡且樂于接受的。
教育活動基地達成的目標任務,不能像學校教育那樣通過課后作業練習、考試等方式來檢驗,可以把目標任務放在互動的內容里,通過互動的方式來檢驗和鞏固教育活動成果。比如設計檔案原件電子拼圖、重大事件探險闖關等游戲,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激發學習興趣,鞏固學習成果。設置電子答題機,把活動的教育目標,通過問題的形式展示出來,讓孩子自我檢測,這是一種最簡單的互動評價方式。題目類型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要有所區別。
如何發揮檔案館每一個活動的最大作用?可以采用館校共建的形式,“走出去,請進來”。館內可移動的展覽、宣講報告等可以直接送進校園。節假日可以把學生請進場館開展活動,讓他們近距離參與到檔案館教育活動中,充分發揮活動的教育意義。檔案館還可以利用新媒體、動漫等現代化技術手段,讓青少年在網上觀展,實現館內檔案館外看,大大提高青少年受眾率。
檔案館各種教育活動基地的創建,不能只流于形式,只有真正發揮其教育作用,才有存在的意義。面對青少年這個龐大的群體,檔案館應利用豐富的資源,采用合適的方式方法,讓青少年看得懂、記得住、感興趣、有收獲,促進館藏檔案的開發利用,更加高效地發揮教育活動基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