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以利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近些年來,由于高職生源不足,各高職院校推出提前招生、對口招生、注冊入學等多種招生方式,致使生源質量嚴重下降,以至于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繼續學習所需的基礎知識嚴重不足,使得教師教學進度嚴重受阻,學生上課精力不集中,課堂紀律難以維持,課下不學習。結果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都不高,并由此進入惡性循環的怪圈。然而,進入高職院校的這些學生,卻有著另外一些特點,雖然他們考試分數不高,理論學習能力差,但是他們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卻很好,甚至優于那些高分學霸。
針對這些情況,南工院實施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行動,從學校到二級學院的領導班子到教師和學生,全面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并給與諸多激勵措施,全院師生的行為習慣及學習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效果十分明顯。南工院為全國高職高專創新創業理事長單位,2017年入選國務院第二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是唯一入選的全國高職高專院校。
在學校的這種創新創業環境下,筆者實時抓住機會,對移動應用開發專業班級,進行創新創業行動激勵的班級管理工作,充分利用自己專業教師優勢,采用創建班級科技創新創業團隊的班級管理模式,建立了一個創新創業氣氛濃厚的班集體,激發了班級學生創新創業熱情,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建立學生個性化分類檔案,為建立班級科技創新創業團隊打基礎
大一入學時,筆者就開始著手建立學生個性化分類檔案,或深入學生宿舍,或不定期約談學生,或利用QQ微信等網絡社交工具,與學生通過個別談話及廣泛接觸,了解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并做約談記錄,建立班級成員信息分類檔案,為以后班級建立班級科技創新創業團隊等工作提供一手資料,為個性化教育管理提供依據。
(二)組織返校校友言傳身教,激發學生專業學習興趣
移動應用開發,是智能手機平臺上的應用軟件開發技術,為近年來快速發展起來的一門新型專業,屬于南工院重點培育的國家級一流建設專業,向學生們講解該專業的美好的發展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同時,每學期開學都請來本校畢業的相關專業往屆畢業生返校,讓他們講解在南工院學習和生活以及應用開發的學習方法與技巧,講述他們在畢業后的學習工作情況,讓這些學姐學長們現身說法,以他們的自身體會,來鼓勵這些同學珍惜時間,激發專業學習興趣。
筆者作為專業教師,除了深入學生宿舍,了解每一位學生特點和特長,做好記錄,還可利用自己專業教師優勢,向學生講授軟件專業學習方法、課程設置及就業情況,為學生釋難答疑,激發學生專業學習興趣。
(一)根據學生的個性化記錄及興趣,以自愿原則組建創新創業團隊
在該班級里,筆者主要組建了四個團隊,UI圖形圖像制作團隊、移動應用開發團隊、自媒體制作團隊以及創業團隊。每個團隊選出組長和副組長兩人,分別負責技術和管理,團隊是班級組成的一部分,服從班干部的統一領導。團隊指導老師,有的是特邀專業老師,有的是高年級或多媒體專業的學長。同時,各個團隊均建立與已畢業校友qq技術聯系群,以得到企業技術指導,并定期舉行討論會。
(二)團隊參與商業項目開發、大賽以及創業項目,成果豐碩
團隊建好以后,讓這些團隊參與商業項目,例如在教師或專業團隊負責人的帶領下,承接一些簡單可行的校企合作項目,或教師的科研項目,包括橫向及縱向項目。
對于每年校內外的一些學生大賽項目,基本上全部參加,各個團隊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大賽項目或市場項目,激發團隊成員的開發熱情;此外,還參與一些學?;蚴±锏囊恍┐髮W生創業項目。
在這種創新創業班級管理模式下,在筆者的這個移動應用開發班級體里,涌現出來多個技術骨干,且成果豐碩。團隊獲軟件著作權6項,并先后為學校開發就業通、頂崗實習管理系統等APP商業應用軟件。大賽成果更為豐富,2位同學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開發賽項一等獎;2位同學獲江蘇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開發賽項一等獎;1位同學獲全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大賽一等獎,獎金一萬元,并獲最具投資價值獎;1位同學獲中國軟件杯優秀獎;6位同學獲“發明杯”全國高職高專創新創業大賽一二三等獎。
創業團隊,在學校以項目為引導、以任務為驅動、以案例教學方式進行的創業教育培養模式下,也成功獲得了學校創業項目。班團支部書記兼任創業團隊組長,帶領同學成功拿下“3d打印機”項目,首學期實現盈利一萬元,先在“南工院大學生創業園”銷售打印產品,現已孵化到了南京創業園。學生創業團隊,初步收獲了創業的喜悅。
班級實行優秀團隊技術輻射幫扶模式,即優秀團隊中的優秀成員,輔導幫扶班級其他同學或進一步輻射到低年級的學弟學妹,實現優秀團隊開發技術輻射,使得班級接受慢的同學或低年級同學快速上手。例如,移動開發團隊中的多名同學,結對輔導低年級團隊,并分享大賽及開發經驗,帶動和幫扶了多名同學,現都成為移動應用開發主力。
筆者通過建立班級創新創業團隊模式,充分利用自己專業教師優勢,激發了班級學生科技創新創業熱情,成就了多名優秀學生,建立一個創新創業氣氛濃厚、相互之間和諧團結的優秀班集體,形成了具有一定實際成效和推廣價值的科技創新創業的學生管理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