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立法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3)
黨員發展應當嚴格標準,全面考察,不唯成績,不唯學生干部履歷。當前,高校在發展學生黨員過程中,過于看重成績排名或者綜合測評,多數采用綜合排名前百分之幾的方式,確定入黨積極分子,進而成為發展對象。這樣的做法,一方面可以減輕基層黨務工作人員的工作,可以簡單、機械地完成黨員發展工作;另一方面,綜合測評靠前的同學,多數是班級學業成績優秀的同學,這些同學在班級群體里有一定的說服力;但是,這不符合黨員發展的基本原則,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第一章《黨員》第五條規定,發展黨員必須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成績優秀的同學中,必然會有一些政治素養高的同學。
因此,在發展黨員過程中,應當著重考察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集中考察入黨積極分子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等基本理論,注重考察入黨積極分子對黨的最新理論政策。堅持政治考核第一,綜合測評、集體評價為輔的三位一體選拔標準。政治考核既要考慮學生的理論素質也要考察學生的入黨動機,充分保證新發展黨員的政治本色、政治定力。
在發展黨員過程中,不同程度存在“被推優”、“被發展”的現象,“入黨申請書”由老師通知填寫,積極分子由老師“推薦”、發展對象由老師“指定”等等,這些做法都嚴重違反了黨員發展的基本程序,嚴重削弱團組織推優的制度性作用,使得發展的學生黨員在群眾中的“可信度”不高,黨員學生自身的“榮譽感”不強,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也難以有效彰顯。
根據《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發展黨員的基本程序應該是,有入黨志愿的同學主動提交《入黨申請書》,全面匯報自己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工作、思想等各方面情況、表達自己強烈的入黨意愿,然后由班級團支部通過公開答辯等形式確定“入黨積極分子”,隨后基層黨委組織入黨積極分子開展系統的政治理論學習,二級學院的學生支部對入黨積極分子經過一年以上的培養和考察,最終確定發展對象。最后,在發展對象到預備黨員之間,應當經過嚴格的審查和集中培訓,當前在高校實務過程中,入黨積極分子被確定為發展對象后就直接成為了預備黨員,缺少一定的集中培訓和基層黨委考核,更沒有個別的談心談話,形式化現象比較嚴重。因此,在全面從嚴治黨的背景下,必須嚴格規范黨員發展程序,加強發展黨員過程的透明化和制度化,發揮紀委監察的督促作用,保證黨員發展過程是“一塵不染”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的事業發展永無止境,在發展過程中會出現各種新的問題新的情況,這就要求我們全體黨員同志時刻加強學習,向改革開放的實踐學習,向廣大人民群眾學習。在高校發展黨員過程中,存在著“一學永逸”的消極現象,黨員的政治理論學習大多只有成為積極分子時學校統一安排的3-4周黨課學習,之后黨員學習制度幾乎沒有,定期匯報學習情況也流于形式上的“念本本”匯報,談感悟、談啟發的少。結合黨中央最新理論政策學習的少,從而使得高校學生黨員的政治素養很低。因此,我們需要在發展的全過程注重黨性教育。既要注重發展前的集中學習,也要注重發展后的長期學習,要建立學生黨支部長期學習制度,充分發揮新媒體網絡平臺的作用,使學生黨員牢固樹立時刻學習的理念。
在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實踐中,從事學生黨員發展工作的主要集中在二級學院專職輔導員身上,由于輔導員日常工作的繁、雜、多,一線輔導員理論學習時間有限,專門從事學生黨建工作的精力也有限,很多輔導員只是把黨員發展作為一種“季度性”任務,在接到上級發展指標后,集中在1-2周時間內完成黨員發展任務,在黨員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趕材料”的情況,背離了黨員發展應當堅持的“有領導、有計劃進行”的原則,屬于典型的“關門發展”,有的時候連團支部推優也僅僅是“班主任推優”、發展黨員成為“少數人的評優”,完全脫離了群眾。
因此,要切實改變這種情況,一方面需要上級黨委加強對基礎黨支部的考核、把黨員發展的質量、程序納入二級學院年終考核中,將發展黨員工作擺在輔導員思政工作考核的首位。另一方面,基層輔導員要加強自我學習,認真學習《黨章》和《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中關于黨員發展的各項細致規定,嚴格對照要求、對照標準,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做好黨員發展工作。學校層面要多組織相關培訓,切實提高基層黨建工作人員的黨建工作水平。此外,高校應當鼓勵輔導員走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不要讓輔導員承擔過多與學生工作無關的事務,從而使一線輔導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黨員發展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