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俊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四川 廣漢 618300)
在網絡走進千家萬戶并且越發普及的今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在傳統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師往往依靠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在課堂上遇到問題缺乏足夠的思考時間,只能在課后向老師咨詢。這種教學方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難以適應新時期學生的特點。所以,在網絡被廣泛接受的當下,微信、QQ以及高校學習平臺等網絡交流平臺的出現為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了溝通的橋梁,方便了彼此的聯系,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打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束縛,使學生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獲取知識,同時教師也可以隨時利用網絡充實自身的專業知識儲量。在這樣的背景下,網絡環境在覆蓋高等院校的情況下,不僅會給教師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還為高校教師提供了充足的信息,網絡為創新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思路。
(一)思想意識不夠堅定
大學生由高中半封閉式的學習環境中進入到大學半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面對復雜的網絡環境,由于思想不夠成熟,容易被錯誤的觀念影響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還會成為不法分子利用的對象。
(二)沒有團隊意識
當前,大學生普遍具有非常強烈的表現欲望,喜歡逞個人英雄主義,不懂得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也不懂得怎么和其他人展開合作,其渴望快速取得良好的成績但往往事與愿違,長久以往下來存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比如,在某項活動中,學生們普遍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但是相互間的合作卻非常少。
(三)以自我為中心忽略他人感受
當前,大多數的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成長的過程中,都處在長輩們的精心愛護中,稍有挫折便盡顯頹廢。在這種情況下成長起來的大學生,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在人際關系交往中,很容易忽略他人感受,對周圍人不關心,團隊意識薄弱。
(一)整合校內各部門思政教育資源,加強校與校之間的溝通聯系
在網絡得到大范圍普及的當下,學生面對網絡上復雜的信息,高等院校應當加強內部思政教育網站的建設,精心選取適合學生健康學習生活的內容上傳,同時加大校內宣傳,使思政教育系統人人皆知,將其發展成為學生了解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引導其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另外,要加強高等院校內各個學院思政工作之間的聯系,將優質的思政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加強思政教育工作的影響力。最后,高等院校與高等院校之間要緊密聯系,通過相互溝通,取長補短,及時彌補自身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進而使思政教育工作為學生的健康學習生活保駕護航。
(二)潛移默化,針對學生的生活喜好進行思政教育工作
根據社會有關機構統計,當前95%以上的大學生都擁有移動智能設備,微信、QQ、微博等等是學生的了解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學生們普遍喜歡在閑暇等待時間、吃飯時、睡前使用這些手機軟件,高等院校可以針對學生這一習慣,推出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方式進行思政教育宣傳,高等院校要組建專門的編輯隊伍,在這些平臺上發布文章,吸引學生閱讀,并通過學生分享、轉發等方式實現“1+1>2”的裂變,通過類似的這種方法創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豐富思政教育工作方式,進而更好的開展思政教育工作。
(三)強化網絡道德建設,注重校園文化環境建設
在網絡做為信息傳播重要渠道的當下,人們的道德觀念受到了新的挑戰,比如,缺乏證據的言論被個別網友進行大范圍的轉發,把學生的思想引導向錯誤的方向,這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除了缺乏強有力的監督管理措施外,也有相關法律存在漏洞等因素。因此,高等院校加強對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就顯得十分重要。高等院校可以專門開設網絡道德教育這門課程,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網絡道德素養以及健康的網絡道德觀念。同時,高校要將這門學科劃入期末考試的范圍內,以此督促學生認真學習,抵制網絡上不健康、不道德的信息傳播。
網絡的快速發展在給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種種優勢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因此,在網絡環境下,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工作理念、工作方法,保證思政教育工作的高效性,使思政教育工作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注入持久的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