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婁葑實驗小學,江蘇 蘇州 215012)
差異,在《漢語詞典》中意思是“差別”、“不同”,它是不同事物區別于其他事務的關鍵。
差異教學與評價中的“差異”主要是指日常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各種差異,包含學生之間發展狀況的差異和學生不同階段發展的差異。差異教學本質上是努力達成“不求同步,但求進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義務教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努力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它對差異教學的關注值得我們每一位老師重視,在日常教學中,充分了解差異教學的內涵和學生的需求,努力達成學生個性發展的目標。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作為教師,潛心承認學生彼此之間的差異,重視學生獨特的個性,是我們作為教師必須要重點關注的。
現行的班級授課制度有著明顯的“統一化”特征:統一的教學內容,統一的教學目標,統一的教學要求,統一的評價標準。這樣幾近“工廠化”的授課有利于規模化教學,利于大批量地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和成長。但是,就像“機器制造”出來的“產品”大同小異,培養出來的學生失去了原先具有的鮮明的個性,棱角都被抹去,創新越來越少,必將影響社會的新進步。不僅如此,優秀的被平庸化,落后的被各種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也被抑制,所謂個性發展終將停滯不前。
(一)教學目標分層展開
不同的學生因為種種原因有著不同的接受能力,同一堂課的固有而明確的教學目標指向的是絕大多數學生,但是不可避免會忽視一部分學生的能力層次。預習后通過已有經驗和能力可以掌握的老師無需再教,預習了還是沒有理解的教師需要在課堂上詳加指導。只有這樣,學生根據不同的課堂教學目標設定進行學習,才更有利于學生有所學有所獲。
教學目標的分層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準備活動時認真分析班級的情況,進行合理的小組劃分,對學生的層次情況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在綜合考慮學情的基礎上,設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對于班級相對落后的可以選擇識記型知識進行教授,對于班級一點就通的可以正常教授書本上的內容并適度選擇一些拓展性的知識,對于通過預習或原有經驗已經可以自行掌握知識的學生可以進行拔高層次開放式的教學。
(二)教學評價因人而異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考試測評逐漸淡化,分數早已經不能成為唯一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標準,教學評價的差異性越來越被一線教育工作者所重視。針對小學語文重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目標指向,教學評價可以從多角度展開。教師要詳細了解班級情況,清楚孩子們的學習現狀,發現他們的“最近發展區”,針對班級情況制定合理而詳細的評價標準。同時,建立每一位學生的語文成長記錄袋,記錄學生語文成長的具體情況,有效觀察每一個學生的點滴進步與成長,不斷調整評價的標準,促進學生不同層次的發展,努力使優者更優,差者進步,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愉悅的成長。
此外,在實施個性評價的時候,作為教師一定要有良好的耐心,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堅持長期對每一位后進的學生施以多倍的關注。因為種種原因,總有后進生的出現,他們個體的內心多少是失落和難過的。針對這樣一批起點低一些,步子小一些的學生,教師一定要在充分尊重他們的基礎上去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合理有效地評價其成長與進步,從而激發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鼓勵他們更多地參與到課堂和課后的語文學習中來。
(三)教學方法差異引導
1.學與問的結合
為了更好地實施差異教學和評價,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活動中我們應該嘗試放手讓學生在學中問,在問中學。讓學生通過課前的預習和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質疑,提出自己的疑惑,嘗試分析理解。教師給學生創設“問”的空間,這樣才有利于產生不同個性的問題,從而開展為文本多角度的獨特解讀,實現教學的個性化理解和學生的個性化成長。
2.開放性問題
小學語文課堂與數學、英語等課堂有所不同,那就是答案并非唯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切記,少給所謂的“標準答案”,不要把學生“框死”。教師可以有計劃地多設置一些開放性問題,讓學生有話說,讓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說,讓學生都能說出自己的獨特的理解。教師只要細細地聽,幫助他理清晰思路,幫助他優化好言語,然后真誠地夸獎“言之有理”即可!
3.發現閃光點
每個學生都有差異,每個學生也都有獨特的潛力,發現其閃光點加以引導,也是差異教學的重要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學會用審美的眼光看待學生,讓其都能閃亮自身的光芒。課堂上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他人學習的榜樣。
為了學生的更好的個性發展,目標需要分層,評價需要多元,方法需要靈活。差異是時刻存在的,對于小學語文差異教學與評價的探索是無止境的。對此,我們還將不斷研究與嘗試,相信只要我們教育得當,未來的個性人才一定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