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佳
“巴洛克”一詞源于葡萄牙語,通常表現出豪華、絢麗、裝飾性強的傾向。音樂上的巴洛克風格盛行于1600至1750年。這個時期的音樂主要服從于教堂、宮廷、城市市民,顯示出威嚴神圣的宗教精神與顯赫富麗的宮廷氣概。在眾多的樂器中,鍵盤樂是發展最快的,最有代表性的樂器就是羽管鍵琴,成為器樂合奏或者伴奏樂隊中最重要的一件樂器。這一時期代表性的人物有德國J.S.巴赫、亨德爾,意大利的多米尼克·斯卡拉蒂等。
彈奏這一時期的鍵盤作品所需要的音樂創作風格特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斷連性、裝飾性、歌唱性、踏板,等等。
巴洛克時期音樂的織體結構,主要是復調音樂和模仿性的對位。巴赫傾向用一致的復調音樂,而亨德爾較多地運用復調和主調音樂的對比。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和弦具有極為重要和特殊的意義,和弦的低音聲部也有了新的、突出的地位,構成和聲的基礎。和聲上大多是在大小調式的基礎上把不同的旋律線條按一定原則組織起來,通常不分主次, 即使有所突出, 也仍應保持幾個聲部的獨立進行。曲式上形成節奏、速度、風格對比的多樂章結構,常用前奏曲與賦格,宣敘調與詠嘆調搭配。
這段時間的音樂總是充滿著一往無前的動力感,充滿了活潑、持續和反復悅動氣息。為了在沒有強弱變化的羽管鍵琴上奏出重音,作曲家往往在時值長度,和聲變化,樂句設計和裝飾音上巧妙構思來突出重音的效果。
巴洛克音樂的旋律具有延續性,一個開始的旋律會在一首樂曲中不斷地重復出現,可能運用變奏,也可能發展和延伸旋律,但旋律的性質保持不變。樂句長短不一,氣息較長,旋律空前的華麗復雜,富有流動感。
在巴洛克時期,樂曲基本上都保持一個統一和穩定的速度,不需要任意地去加快或放慢,更無須去過分進行Rubato自由處理。在速度上,快速音樂不宜過快,因為當時人們對快速(allegro)、急板(presto)的概念與今天我們的感覺不同,慢速也不需要過分夸張。總之,演奏速度比較適度中庸,音樂平衡,既不太快,也不太慢,快、慢是相對的概念,不是絕對的概念。
由于巴洛克時期的鍵盤樂器是以羽管鍵琴為主,它不能表達漸強、漸弱,只能在兩個不同的鍵盤上彈奏相對而言的較強和較弱。即一層一層地漸強漸弱,其特點是“階梯式的力度變化”,因此在兩個重復句常用mf、mp或mp、mf的對比性處理。如果使用夸張的力度表情,則會歪曲音樂風格。
巴洛克時期的作品,主要采用斷奏和連奏進行對比。由于這一時期的作曲家在樂譜上并沒有標上明確的奏法,因此大致有兩種基本的彈奏法,但并不是絕對的原則可供參考:音階性(級進的音)的進行采用連奏;三度以上音程的跳進用斷奏。或者例如在兩聲部的音樂中,一個聲部是連續十六分音符可彈成連奏,另一聲部都是八分音符可彈成斷奏。演奏巴洛克音樂應當樹立起讓每個音符、每個層次線條都歌唱起來的基本理念,要做到這一點,“歌唱性”是關鍵,不但聲音要歌唱,而且內心也要歌唱,將顆粒性音質與歌唱性音質完美地結合起來,使樂曲保持著一氣呵成般的細膩而古樸典雅的音響效果。
由于當時樂器的局限,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常在音符上加裝飾音,以達到保留長音的效果。演奏裝飾音有幾點可供參考:第一,裝飾音通常起于拍子上,重音就在裝飾音的第一個音。第二,顫音、波音和回音通常從主音的上輔助音開始。但是如果裝飾音前面的音是上、下行的音階,那么裝飾音就由主音開始,下波音也是由主音開始的。第三,一般都用原調的音,如果需要用臨時升降號,就要寫在裝飾音符號的上面或者下面。其實,在真正的演奏中,由于音樂的需要,所有的規則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是較為自由的。
巴洛克時期的古鋼琴沒有踏板,但是在實際演奏中,僅靠手指所不能完成的連奏處,在較為柔和的音色優美處,在不破壞聲部整體平衡情況下,適當地采用踏板的奏法是可行的。甚至有的時候為了避免由于使用踏板后產生較大的渾響,可使用半踏板奏法。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作品,就像美麗的珍珠,小巧玲瓏,晶瑩華麗,其鋼琴藝術更是其中的珍品。許多鋼琴作品至今仍是教學和表演不可或缺的必彈之作,甚至人們還把這些作品融入現代生活的氣息中,成為音樂審美的一部分。藝無止境,我們對巴洛克鋼琴音樂的探討也將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