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振華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陜西 西安 710130)
現階段,隨著商品經濟時代的進一步發展,科學技術與社會變革不斷進步,使得高校學生在畢業后所面臨的就業和生存壓力逐步增大,對高校畢業生的長遠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學生在高校學習期間逐步加強并推進培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加強其身心健康的培養,使其能夠擁有較強的心理素質,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將受歡迎程度較高的競技項目跆拳道引入到高校教育當中,為提高學生綜合素養提供了較好的實施路徑。
跆拳道作為格斗項目,在國際交流過程當中由韓國引入到我國,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與發展,跆拳道的防衛進攻作用逐步被增強體質鍛煉人們的心理素質的功能所替代,跆拳道因其深厚的競技思想內涵、內容結構易學、統一帥氣的著裝等優勢,成為了當下尤其是在高校青年學生當中受歡迎的體育類競技運動,并被迅速地傳播開來,也因此成為了現階段提高學生素養能力、豐富高校體育教學內容的主要途徑之一,其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能夠在通過跆拳道練習的過程中,使學生形成正確性、合理性較高改進自身體質的思想意識。在積極開展學習跆拳道的過程,通過對跆拳道系統的學習并經過不斷地練習、不斷地摔打,使學生在此期間能夠充分認識到,增強自身體育競技鍛煉對于今后學習和畢業后發展的重要作用,通過對跆拳道各部分、各階段的學習掌握,使學生對于自身未來發展形成良好的自我調節的習慣。
第二,進一步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等品德思想教育,這主要由跆拳道競技的內涵所決定的,跆拳道的競技宗旨所奉行的是:愛國、自強、自立、謙虛、禮讓,其核心內涵是通過學習了解跆拳道使學生能夠擁有較高的文明行為和堅強學習意志,同時進一步增強高校學生的集體觀念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使身體素質和文化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從而達到寓德于教、陶冶情操的目的。此外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建立自信心并提高言行自律性,改善并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提高高校學生的適應能力。
目前,由于受高校未來規劃發展因素和教學思想觀念以及教學師資力量等因素的多方影響,高校跆拳道授課發展現狀形勢不容樂觀,一方面,從課程安排上來講,受高校自身辦學理念和管理制度的制約沒有能夠形成良好的競技類體育項目引用管理體制,其對跆拳道引入的重視程度不高,沒有構建完成課程安排和相關引用措施機制,多數跆拳道課程課時安排得不合理,達不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目的;一方面,教學師資力量得不到保障,主要表現為受跆拳道專業性強的影響,多數跆拳道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沒有配備專業的跆拳道教師,使其在進行教學實踐當中對于跆拳道相關動作講解、練習指導不到位,不能夠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出及時地改正并有計劃的實施課程安排,使學生不能夠很好地了解所學內容,實施正確的方式練習方式;同時學習思想觀念上得不到重視,不論是從學校整體規劃上還是教學教師以及學生上,都不能夠對跆拳道授課形成一種統一的、正確的、客觀認識,認為跆拳道教學只是業余調節學生課余生活的課堂種類。
為了能夠在今后的高校教學中有效地提高并開展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推動提高跆拳道課程的授課占比,我們應當在遵照現有教學環境及條件當中探索出適合高校跆拳道課程發展的路徑,來促進高校跆拳道課程的發展,推動高校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一方面我們應當從教育管理制度上著手,針對跆拳道課程設置較為薄弱,建立并完善課程課時設置安排等事項,使其能夠滿足日常教學需求;一方面著重加強跆拳道教師任教資格的選取工作,進一步增強教師的執教職業技能培養,使其對跆拳道教學更加專業化,根據實際教學需求可以采取外聘方式,與專業的跆拳道教學機構達成教學合作,確保跆拳道質量得到有效地提高;同時在提高高校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鼓勵并激勵學生對于跆拳道學習的行動力,將喜好跆拳道運動轉化成為實際行動,使學生的體質、性格、心理得到切實的鍛煉,為迎接即將到來的社會考驗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提高其適應社會的能力。
綜上所述,建立并完善高校跆拳道課程實施管理制度,對于培養未來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的影響意義,一方面能夠進一步增進學生自我綜合素質的提高,使學生除掌握具有較強學習技術的能力之外切實提高學生適應高強度社會生活的心理素質,一方面使高校體育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對高校教學體系完整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1]劉煒,鄧素.長沙市部分高校跆拳道課程開展現狀研究[J].現代交際,2016(16):128-129.
[2]鄭珂威,林子禾.高校跆拳道課程與課余場館運營雙贏模式探索[J].成才之路,2014(22):80-80.
[3]于踐.高校跆拳道課程對學生健康心理的作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35):39-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