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育鋒,嚴 斌
目前臨床治療結直腸癌首選手術,微創手術相比傳統開腹手術具有微創、術后并發癥少等特點,臨床應用較多,易被廣大患者接受[1-3]。但常規LAS存在操作難度大、學習曲線長等缺點。在這種情況下,HALS應運而生,能有效彌補LAS不足,但臨床實際中HALS治療相對成本高、術者易出現手腕疲勞等,為此關于LAS與HALS孰優孰劣尚無定論。本研究通過比較分析LAS與HALS治療結直腸癌的臨床療效及對患者創傷應激反應的影響,以為臨床結直腸癌術式選擇提供依據。
1.1 病例資料 選擇醫院2015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結直腸癌患者75例,均滿足以下標準:(1)符合手術適應證,首次治療;(2)術前經結腸鏡、病理活檢證實;(3)無遠處轉移;(4)耐受性較好,年齡≤70歲;(5)簽訂知情同意書;(6)排除手術禁忌證、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手術不耐受、急診手術、中轉開腹、姑息性切除手術等患者。以患者知情自愿選擇為基本原則,根據不同術式將其分為LAS組(n=39)與與 HALS 組(n=36)。LAS 組中,男 22 例,女17 例;年齡(60.85±4.49)歲;TNM 分期:Ⅰ~Ⅱ期 14例,Ⅲ~Ⅳ期25例;直腸癌21例,降結腸癌6例,升結腸癌5例,乙狀結腸癌5例,橫結腸癌2例。HALS組中,男 21 例,女 15 例,年齡(61.02±5.13)歲;TNM分期:Ⅰ~Ⅱ期12例,Ⅲ~Ⅳ期24例;直腸癌15例,降結腸癌5例,升結腸癌6例,乙狀結腸癌6例,橫結腸癌4例。兩組上述臨床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1.2.1 LAS組 全麻,選擇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常規建立CO2氣腹,保持氣腹壓12~14 mmHg。結腸癌手術時,根據患者腫瘤位置植入5個Trocar,探查全腹情況;采用超聲刀游離結腸及附近系膜組織,顯露系膜血管,鈦夾夾閉血管根部,清掃血管根部脂肪組織及可疑淋巴結,注意保護輸尿管等重要器官。徹底游離病變腸管后,于上腹或左下腹行輔助切口,大小3~5 cm,置入切口保護膜,經由切口取出腫瘤。直腸癌手術時,采用超聲刀銳性切除全直腸系膜,注意保護輸尿管等,裸化直腸系膜至腫瘤下3~5 cm;采用直線切割閉合器對遠端直腸離斷,左下腹行輔助切口,大小3~5 cm,由此切口拖出腫瘤,吻合器經由肛門對直腸及乙狀結腸吻合。確定無活動性出血后,留置引流管,逐一關閉腹腔,術畢。
1.2.2 HALS組 全麻,選擇低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在臍旁行繞臍縱小切口,大小4~6 cm,逐一切開進入腹腔,置入手輔助裝置(藍碟)。先將藍蝶聚硅酮瓣膜環旋開,直視下促使環下方腹腔內套部分進入腹腔,保持其與壁層腹膜緊貼,對腹腔內臟器無卡壓。手術操作者經由藍蝶口將左手(佩戴無菌手套,涂有石蠟油)放入患者腹腔內,根據腫瘤位置于腹壁建立2個Trocar(圖1),隨后旋閉藍蝶,建立CO2氣腹,保持氣腹壓12~14 mmHg。其后操作同LAS組。

圖1 HALS術中不同腫瘤位置Trocar置入點分布
1.3 觀察指標 (1)手術相關指標,統計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淋巴結清掃數目、術后排氣時間、術后24 h疼痛視覺模擬評分(AS)及住院時間;(2)術后并發癥,主要包括切口感染、腸梗阻、吻合口瘺等;(3)應激因子指標,分別在術前和術后24 h清晨,抽取患者空腹外周血3 ml,2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采用Countstar自動細胞計數儀(北京康碧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測定WBC,分別采用免疫比濁法、放射免疫法、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C反應蛋白(CRP)、皮質醇(P)、白介素 -6(IL-6)水平,試劑均購自上海潤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例和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相關指標 LAS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均明顯多于HALS組(P<0.05),術后排氣時間、VAS評分均明顯少于HALS組(P<0.05),而兩組淋巴結清掃數目和住院時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見表 1。
2.2 術后并發癥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 0.05,表 2)。
2.3 創傷應激指標 與術前比較,兩組術后24 h血清 WBC、CRP、P、IL-6 水平均明顯上升(P< 0.05),且HALS組IL-6水平顯著高于LAS組(P<0.05,表 3)。
HALS第一次應用在1992年,指的是腹腔鏡術中把手插入腹腔中,通過手觸覺輔助完成手術,除了保留常規腹腔鏡手術的優點外,還能有效減小手術操作難度,縮短學習曲線[4-5]。

表1 2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LAS相比,HALS治療結直腸癌具有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的優點,與許力等[6]研究結果相符。分析其原因,HALS是對傳統開放手術與常規腹腔鏡手術的有效結合,除了擁有常規腹腔鏡手術特點外,還可借助手輔助器觸摸腹腔臟器以調整手術操作。同時在手輔助器幫助下顯露及牽拉,可有效避免或減少誤傷,且可及時控制出血,避免血液干擾術野,縮短手術時間的同時減少術中出血量。而LAS操作中由于無觸覺判斷,盲目鉗夾可能引發不必要的出血,加上其止血效果不如HALS[7]。本研究也發現,HALS相比LAS術后排氣時間顯著長,VSA評分顯著高,與李偉學等[8]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其原因,HALS術中借助手輔助器操作對腹腔腸管的損傷更大,不利于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HALS藍蝶處切口相對較長,且藍蝶借助持續壓力于切口附近固定,易導致充血水腫、切口組織挫傷等發生,加上手腕動作對切口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其疼痛程度比LAS更高,會延遲患者下床活動時間,進而導致其術后排氣時間延遲。并發癥方面,HALS與LAS比較無顯著差異,與宋武等[9]研究結果相符,但由于本研究樣本例數較小,因此,關于其并發癥、遠期預后等情況,需通過擴大樣本例數、延長隨訪時間等進一步分析。

表2 2組術后并發癥比較[n(%)]

表3 2組手術前后創傷應激反應相關指標比較
另外,不論是傳統開放手術,還是腹腔鏡手術,均會導致機體生理功能變化,出現相關創傷應激反應[10]。臨床用于應激反應評價主要指標包括WBC、CRP、P及IL-6等,其中WBC異常上升通常表現在感染性疾病或其他炎癥;CRP在感染、創傷、手術刺激等多種因素影響下顯著上升,敏感度高,但特異度差;P為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支,對機體應激反應的敏感度較高,客觀性強;IL-6在炎癥反應中起重要作用,也可用于機體應激反應評價。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術后24 h血清 WBC、CRP、P、IL-6水平均顯著上升,提示腹腔鏡手術對機體造成一定的應激反應,與霍雄偉等[11]研究結果相符,且HALS組IL-6水平顯著高于LAS組,這可能與HALS術中單手操作有關。
綜上所述,相比LAS,HALS治療具有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的優點,而LAS具有術后排氣時間短、疼痛輕的優點;LAS和HALS均會導致一定的創傷應激反應,而HALS創傷應激反應相對較大。
[1] 李震寰,黃曉方,詹宜,等.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對患者胃腸功能及疼痛狀態相關血清指標的表達影響[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13(6):26-28.
[2] 張建都,張逖,王泰岳,等.腹腔鏡輔助右半結腸切除術治療結腸癌23例臨床分析[J].醫學臨床研究,2011,28(2):269-270.
[3] 肖永彪.腹腔鏡手術治療結直腸癌臨床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12,19(18):2823-2824.
[4] TajimaT,MukaiM,YamazakiM,etal.Comparison of 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conventional laparotomy for colorectal cancer:interim results from a single institution[J].Oncol Lett,2014,8(2):627-632.
[5] 魏斌,馬寧,周玥,等.手輔助腹腔鏡在結直腸癌手術中的臨床療效與評價[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2,15(12):997-999.
[6] 許力,黃曉旭,夏亞斌,等.對比分析手輔助腹腔鏡與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的療效及安全性[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5,20(2):123-125.
[7] 王國森,周建平,盛偉偉,等.手輔助腹腔鏡、腹腔鏡輔助和開腹結直腸癌手術近期療效的比較[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7,46(2):126-130,135.
[8] 李偉學,鄔善敏,曾濤.手助腹腔鏡與腹腔鏡輔助結直腸癌根治術的對比研究[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6,21(3):181-184.
[9] 宋武,韓方海,何裕隆,等.手輔助腹腔鏡與腹腔鏡外科治療結直腸癌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醫學雜志,2011,91(35):2485-2487.
[10] 陳靜.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對機體細胞免疫和應激反應的影響[J].西南國防醫藥,2015,25(11):1192-1195.
[11] 霍雄偉,王效龍,魏光兵,等.手輔助腹腔鏡與腹腔鏡輔助手術治療結直腸癌的對比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7,38(1):92-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