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慧
摘要:高校內部審計是根據教育部的要求對高校財務管理部門的經濟業務活動活動進行監督和規范,通過對預算管理、內部控制、科研經費以及資產管理四方面的審查,促進高校財務管理的完善,改進和規避財務管理中的問題。
關鍵詞:高校;內部審計;財務管理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校規模不斷擴大,再加之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高校財務管理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由于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為行政單位量身定做的,故其在高校的推行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雖然各大高校紛紛為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而做出了相應的財務改革,但是由于高校財務管理機構自身的局限仍然有被忽略的地方。高校內部審計是依據教育部的規定對高校財務收支及經濟活動進行監督與規范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完善高校內控制度的一項重要舉措。高校內部審計在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改進和規避財務管理中的問題有著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校內部審計的定義
2004年教育部為規范高校財務管理與審計行為,發布了《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明確了在高校須設立內部審計機構。規定第四條明確“教育行政部門和單位應當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本規定,實行內部審計制度,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配備審計人員,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第五條在第四條的基礎上對教育行政部門和單位進行了解釋“本規定所稱教育行政部門,是指縣級及縣級以上的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單位,是指高等學校及其他教育事業、企業單位。”根據此工作規定的要求,各大高校在擴大規模的同時,實行內部設計制度,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逐漸重視內部審計在高校發展中的作用。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高校內部審計:高校內部審計是指高校內部審計機構的人員通過對高校財務管理及相關業務活動進行監督、對高校內部控制的合法性、適當性及有效性的審查,從而達到完善高校內控制度、發現和解決財務管理問題和實現高校快速發展的目標。
二、高校內部審計的范圍
根據教育部關于加強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意見,高校需要提高對內部審計的重視,切實保證內設機構的獨立性,明確內審的審計范圍,加強審計整改,落實責任追究,推進結果公開。
高校的內審范圍包括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過程及績效審計,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內控制度設計、單位層面及業務層面內控制度組織執行情況審計,評估風險,加強風險防控;三公經費、科研經費、基本建設及資產管理審計,關注重點領域,保證資金資產安全等。在以上基礎上還可以再擴大審計范圍,例如:經濟責任審計,建立健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強化經濟責任審計報告運用;重大項目跟蹤審計,保證重大項目及時高效的完成;專項審計,根據需要,就高效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進行專項審計,及時糾正處理。
全面的內部審計范圍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內審作用,準確評價高校財務管理及相關業務活動,為高校財務管理活動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三、高校內部審計對財務管理的促進作用
(一)審查預算編制與執行,提高預算科學性
高校預算是指以貨幣形式表現的總體計劃,是高校發展目標的直接反映,體現高校的發展方向。高校預算包括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兩部分。預算編制是指高校根據主管財政部門和教育部門或其他部門的要求,并分析結合近年預算編制及執行情況,充分考慮以前年度預算結余,經過“二上”“二下”,最終確定當年預算。
高校內部審計需要對高校整個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過程進行監督和審查,重點關注預算調整、追加與預算超支情況。審計應從預算編制為切入點,審查預算編制整體是否科學合理,方法是否有效,范圍是否全面,依據是否可靠,項目是否規范,有無重復遺漏,程序是否合法。預算執行情況,則可以從收入預算執行情況和支出預算執行情況兩方面入手,審查各項預算收入是否及時足額上繳非稅,實行統一管理核算,是否存在隱瞞收入或收入依據不足的情況;審查各項支出是否合理合法,專項資金是否專款專用,是否存在支出無預算或有預算無開支的情況,是否存在各項預算資金之間相互挪用等等情況。對調整預算和追加預算的情況要特別留意,分析其產生原因,關注其審批程序,著重其調整和追加的合理性。高校財務管理部門應根據審計結果有針對性的完善高校預算不足方面,提高預算的科學性。
(二)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提高風險控制能力
高校在運行過程中存在各種潛在風險,例如教學質量風險,教學質量不高,培養的畢業生無競爭力,就業困難;財務風險,資金使用效益不高,甚至于資金鏈斷裂;人力資源風險,人才流失,發展難以為繼等。為應對此類風險,應建立內控制度,并保障內控制度的落實,以達到控制風險,保證高校有效運行。
內部審計既是內部控制的一部分,又是監督內控制度建立及實施的有效手段。在審計過程中,要分析內控制度的設立是否符合本校發展的實際,又要關注已經設立的內控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實施。具體來說,審計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內部管理控制,審查各類事項是否有規定的流程,辦理該事項是否按流程辦理以及該流程是否合理等;二是內部會計控制,根據財經法規、相關會計準則及會計制度結合本校有關文件制度審查會計處理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違紀違規情況出現;三是內部資產控制,根據國有資產有關管理規定以及本校有關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審查國有資產管理是否符合規定,有無國有資產流失風險。在審計的指導下,尋找到內控的薄弱環節,加以改進,防范風險,提高風險控制能力。
(三)規范財務收支,防范財務風險
高校的特殊性要求高校需要保證收支兩條線,收支分離,不可混淆。但是就目前高校的收支管理上來看,收入存在著收費依據、收費標準不明確,票據使用不規范等問題,支出存在財務把關不嚴,票據審核不嚴謹,甚至存在套取財政資金等情況。從整個學校的發展來看,財務收支管理不規范是高校財務管理混亂的一個表象,從長遠上來說勢必會影響到高校的前進勢頭,不利于高校的發展壯大。endprint
高校內部審計首先要明確高校收取的各項費用是否有依據,是否嚴格按照國家出臺的各種文件對各項應收費的項目進行收費,杜絕多收、亂收、少收等情況的出現,并關注高校收取的費用是否及時上繳財政。其次要明確支出的真實性、合理合法性,根據高校自行制定的報賬管理辦法審查各項費用的報銷是否真實合理,佐證材料是否完善,手續是否齊全,審批是否到位等。其中,審計需要重點關注三公經費的使用情況,督促完成三公經費逐年遞減的要求。
(四)規范管理科研經費,提高科研經費使用效益
科研能力是衡量高校辦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科研課題經費也是高校收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高校的發展,科研課題數量和經費總額也隨之增長,但是各大高校對于科研課題經費的管理卻仍舊停滯不前,導致科研課題經費使用效益不高,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甚至出現了一些違規現象。
高校內部審計從科研經費內部控制、真實性、效益性三方面入手,致力于規范科研經費的管理使用。評審內部控制,指關注科研經費的使用是否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是否有經費支出、成本核算管理規定,是否有科研成果社會及經濟效益考評機制等;評審真實性,指科研經費支出是否真實合法,是否有套取資金的現象發生;評審效益性,主要分為兩大塊,一是科研經費使用效益,著重分析科研成本,二是科研成果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經濟效益。根據審計結果,規范科研經費支出,合理運用科研成果,提高科研經費使用效益。
(五)加強資產管理,保證資產安全
高校資產種類繁多,不僅包括教職工及學生日常教學辦公所需資產,還包括實驗室建設購置儀器設備。而如今很多高校存在著國有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脫節的現象,國有資產管理軟件未能連通財務管理軟件,導致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與財務部門數據不相符的情況出現。這不僅反映出高校資產管理方面的欠缺,也是內控薄弱的表現。
高校內部審計應對高校購置資產的必要性進行分析,避免資產重復購置以及使用率低下的情況發生,并對教學實驗耗材等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方法進行審查,避免浪費。另外,要督促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與財務部門在管理資產方面加強合作,以免賬實不符的情況出現。高校為加強資產管理,保證資產安全,高校內部審計必須將資產管理作為一個重點進行審計,并提出完善資產管理的意見。
但是,我們應清醒的認識到,在現階段高校對于審計還不夠重視,審計的作用還不能很好的發揮出來,審計對于財務管理的促進作用也就相當有限。所以,高校應當從管理層開始重視內部審計對于財務管理的監督促進作用,大力開展審計工作。財務人員也應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高校內部審計旨在完善財務管理,規避財務風險,不應該對內部審計存在著抵觸情緒,使得審計工作受阻。同時,高校內審部門應充分發揮監督及管理職能,全面審計高校各項經濟活動,保證各項經濟活動合法合規,揭示和查處各項經濟活動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和改進意見,監督問題整改和審計建議的落實,提高高校財務管理水平,保障高校持續穩定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淑紅.淺談高校內部審計在財務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外資,2013(08):131-133.
[2]陳芳.高校財務管理中內部審計質量的作用分析[J].中外企業家,2016(34):86.
[3]宋寧.淺談內部審計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作用[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1):139-140.
[4]王猛.內部審計質量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作用[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01):17-18.
(作者單位:湖南警察學院計劃財務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