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偉 梁玉柱
【摘 要】眾所周知,無論語文教學如何改革,學生的閱讀量始終是提升語文教學成果的必要條件之一,但就中等職業教育來說,由于學生入學前的學習基礎限制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偏差,引導學生增加閱讀量非常艱難。本文從日常教學中總結的經驗和探索來分析中職學生語文閱讀量如何有效提高,希望對同行教學能夠起到借鑒意義。
【關鍵詞】職業教育;語文教學;閱讀量;長春職業技術學校
課外閱讀無論對基礎教育還是中職教育來說,都是語文教學拓展知識面和延伸視野的重要基礎,是學生在課外時間展開語文學習活動的最重要內容,是日常語文教學的繼續學習與擴展學習,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辨識能力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日常教學過程當中,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日常語文閱讀能力的引導和加強,可以對提高學生的語言和文字水平所起的作用比較明顯,但脫離了課外閱讀,不管日常語文教學的效果有多好,脫離了課外閱讀這一重大閱讀量提升的基礎,都不會收到明顯的成效,甚至可能會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1 充分利用智能設備帶來的便利條件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智能設備如手機、筆記本電腦、智能手表、平板電腦等已經逐漸普及,學生作為接受新鮮事物最快的群體,這些智能設備已經融入到他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大多數學校特別是基礎教育的初高中學校對這些新鮮事物的到來避之不及、畏之如虎,個人認為大可不必,既然我們不能阻止這種潮流的產生和發展,不如順應時代發展研討如何合理應對、適當安排學生利用這些智能設備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來。如:在《鴻門宴》這邊文言文教學過程當中,由于文章摘自《史記》對中職學生的理解能力來說是有困難的,特別是一些日常無法解除的古代理解、物品時,如果通過正常教學,限于教學時間的限制這些知識是無法展開的,這就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如果讓學生在課外自行利用智能設備進行查找,并以預習作業和課后作業的形式,分兩次讓這些知識成為學生自行查找的學習過程,則可以節省教學時間,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外學習的過程當中對自己該興趣的知識點加深認識,然后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和擴展教學,可以讓語文教學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2 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創造閱讀的環境
只有養成學生日常生活中自覺開展課外閱讀的習慣,培養學生通過閱讀提升文字辨識能力、掌握文章閱讀技巧,從而形成具有學生個人色彩的閱讀能力,只有通過有計劃的、大量的閱讀,以及進行多種閱讀方式的訓練。課外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使學生具備較廣闊的知識背景和認知能力。當新的學習內容呈現在他們面前時,他們就會比別的學生學得更好、學得快。由于學生把廣泛閱讀積累的大量詞匯和寫作方法遷移并運用到自己的學習與寫作中,語文能力便會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正如呂叔湘先生說的一樣:“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的是得益于課外閱讀。”
所以,在現有條件下如何讓學生更便捷、更直接的接觸“閱讀”是語文教學需要面對的最直接問題。以長春職業技術學校為例,首先,學校通過在班級、學生餐廳、校內廣場、花園周邊布置讀書角的方式,讓書籍成為學生生活環境的一部分,在戶外為手機充電的時候可以閱讀、在餐廳用餐過后可以閱讀、在公園閑坐時可以讀書、甚至在踢完足球或打完籃球休息時也可以在休息區讀書,書籍由學校免費提供,學生可以在任意讀書角通過手機掃碼借閱并歸還。其次,語文教師會定期在學生微信群和學校微信平臺發布推薦書單,讓學生在有效的引導下有計劃、有區分的閱讀,并通過多種方式對閱讀量大、收獲大的學生進行公開表揚和獎勵,從而讓課外閱讀成為學生主動從事和學習的方向。
3 細致調查學生的興趣點并融入教學內容
閱讀不僅有利于語文水平的提高,同時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有很多正面影響。課外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在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學生會將自己從課外學到的知識融匯到他們從課內書籍中所獲得的知識中去,融會貫通,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使知識更加牢固。這對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其他學科的學習都起到了極好的互助作用。所以,如果能夠將學生的興趣點也納入日常教學的內容教學當中,會顯著提升學生課外閱讀量,比如通過在網上與學生廣泛互動了解學生目前的興趣集中在哪些知識點,從而有目的的開展專題教學,長春職業技術學校前段時間開展的《味覺:甜——原始的需求》語文主題課就是根據學生對“饞”這一興趣點開展的,受到學生的廣泛歡迎。這類課程的開展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同時也需要注意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學習的內容進行必要的引導,利用教師的專業知識讓學生在提升閱讀量的同時也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和辨識能力。
4 長期穩定的教學引導幫助學生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逐漸培養學生刨根究底的欲望。可以從日(下轉第62頁)(上接第63頁)常教育文章中的注釋、書后的參考資料等方面入手,通過教師簡要的介紹和引導讓學生對這些知識產生興趣,從而自覺自愿的開始檢索并閱讀;也可以讓學生對自己關注、喜愛的作者進行檢索,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其他作品,通過教師的引導教學,讓學生了解作者在知識結構、內在氣質、個性特征等方面或與學生的相通之處,并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查找他們的主要乃至全部作品進行擴展閱讀,讓學生自覺的進行課外學習,在獲得意外的收獲后,學生會產生一種獲得感,從而更加主動的投入到課外閱讀當中。
同時,閱讀也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這種循環往復,就是人們常說的精讀。每一次的重復閱讀,都會有更深的體會和收獲,有定評的經典性作品,經過時間的篩選,一定有著深邃的思想,豐富的內容,高尚的品格,是人類迄今為止所能達到的峰巔。一個人能夠獲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決于這種循環往復的閱讀。所以,教師可以為學生節選一些文學經典中的精彩段落讓學生往復閱讀,通過反復閱讀和展開討論獲得對文章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從而加深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和欲望,也對語文學科產生更濃厚的興趣,讓學生真正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
個人認為,閱讀是一個人一生中必須堅持的一個習慣,是一種需要堅持一輩子的“終身教育”,我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表現在行動上來說,主要指的就是閱讀。讓閱讀習慣成為生活中自然而然的行為。閱讀習慣的養成就像一場“馬拉松”,需要鍥而不舍的不斷堅持;需要從播種到收獲的守望;是由量變到質變的不斷飛躍。
讓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是每一個有責任心、有事業心的語文教學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在日常教育越來越不能滿足學生需要的今天,如何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如何提升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如何利用現有條件滿足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渴望和對課外閱讀的需要是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所以,從提升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開始著手,探討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可能的條件下讓學生自覺的開展校外閱讀活動是現代中職語文教學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培養閱讀興趣是提高閱讀質量的關鍵[J].秦玉文.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
[2]價值引領下的初中生課外閱讀有效實施策略[J].張麗.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
[3]教材文本“剩余價值”的開發[J].高群,王家倫.語文教學與研究.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