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浩月 朱胡萌 易鑫
【摘要】本文簡要闡述了我國中小企業開展國際貿易過程中的融資現狀與融資問題,并針對融資困難問題,著重探討了中小企業國際貿易溶劑困境的解決措施,旨在為我國中小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穩定發展與成長,提供出可供參考與借鑒的內容。
【關鍵詞】中小企業 國際貿易 融資困境
前言:新時代背景下,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以及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理念的倡導與實施,均為我國中小企業開展國際貿易,提供出極為便利的政策條件與經濟條件。而中小企業在進行國際貿易過程中,常常會存在融資困難問題,使得開展國際貿易的中小企業,在發展上受到嚴重阻礙與制約。對此,應對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的融資困境做細致的分析與研究,并從中找尋出解決此類問題的有效措施。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我國中小企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程度持續增長,也才能為我國整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下堅實的經濟基礎。
一、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新形勢下,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促使中小企業經濟實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現階段,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對外貿易領域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然而,由于中小企業規模較小、經濟能力有限、且起步較晚,使得其自身的資本積累不足,并在眾多發展領域中需要國家的政策予以扶持,此類問題現已成為限制中小企業成長與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時,由于我國針對中小企業的出口融資信用擔保機構尚處于緩步增長階段,不僅擔保金額較低,且受保的中小企業更是無法與發達國家相提并論。并且,受政策因素影響,很多融資信用擔保機構多設立在大中型城市,且在銀行等金融機構中,對于大中型企業與中小型企業的出口融資政策,具有明顯的政策差異性。例如:中小企業在進行融資貸款時,由于自身資金實力與規模等方面的影響,致使對銀行授信決策的影響較大,進而使得所應給付的貸款利率相對偏高,且抵押與擔保手續較為繁瑣,并需要進行擔保費的支付,這也將導致中小城市的中小企業,在發展中會受到較為嚴重的制約。至此,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困難的問題便得以凸顯,其此類融資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實際準入門檻偏高。雖然依據國家發展中小企業經濟的力度不斷提升,且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于貿易融資業務的準入門檻做出相應的調整,但對于實力相對較弱的中小企業而言,其準入門檻仍普遍偏高。例如:若進行打包貸款,不但需要中小企業在資信等級較高銀行進行信用證的開立,更需要對有效擔保做出明確的認定,且將視同于流動資金貸款進行管理。而此種情況的存在,將對打包貸款所具備的優勢得以消除,若中小企業未能滿足流動資金貸款標準,則打包貸款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便失去意義。
(二)缺乏完善的融資審批標準。現階段,除發展速度較快的大中型城市以外,很多中小型城市的商業銀行,在進行融資業務審批時,仍將視同于一般貸款業務進行審批辦理,而此種做法,不僅無法體現出貿易融資業務的特點,更會因審批流程的繁瑣性,而影響到中小企業的良好發展機遇。例如:出口即期信用證業務,其所設定的收匯期限通常為30之內,若將貿易融資審批業務等同于一般貸款業務進行審批,則可能出現審批時間要長于貿易融資期限,使中小企業的發展機遇無端浪費,且對于重大商機也存在貽誤情況。
(三)融資形式較為單一。現行的國貿融資形式,通常以傳統的信用證結算或與融資相結合的形式為主,不僅種類匱乏,且所具備的功能性較為單一。而銀行等金融機構也僅能進行部分業務變種形式的非深度革新,無法滿足國際金融行業的深層次發展與變革。這也導致貿易貸款、打包貸款、票據貼現等極為基礎性的貿易融資方式依然留存在各個省市地區的銀行機構中,而對于國際層面所興起的福費廷、倉單融資、以及出口商業發票融資等形式,則開辦的銀行仍然較為稀缺,這使得對于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難以得到有效滿足。
二、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困境的解決措施
(一)對發達國家融資經驗予以借鑒。由于發達國家進行國際貿易融資活動較早,且受大范圍的金融環境因素影響,也得到了較為快速的發展。在此過程中的豐富經驗則值得我國借鑒。首先,擴大國內產品出口。通常情況下,發達國家堅持進行出口融資,以此對本國所需的商品等進行購買。例如:美國出口信貸所涵蓋的國產產品出口率超出85%,這在促進中小企業貿易融資的基礎上,也對本國的經濟活力得以充分調動。其次,貸款與審判分離。在此環節中,發達國家對于出口信貸與所進行擔保的項目等,會做出極為嚴格的審查,以此確保貸款的有力償還。例如:日本企業在企業進行貸款項目審查時,要明確企業自身的經營情況,并對其償還能力做出評估,若貸款得以批準,則銀行便要對貸款方進行緊密跟蹤,以此對貸款^的執行做出持續性監督,且在存在拖欠現象時,能夠第一時間采取行動。
(二)完善國際貿易融資法律與法規。我國立法部門應充分國際金融與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在對我國現有法律進行完善的基礎上,建立起更為完善的貿易融資法律法規體系。如押匯業務中國,銀行針對單據及貨物所應保有何種權利,如何明確與客戶間的債務關系等,都應做出明確的規范。以此在完善貿易融資體系的基礎上,有效的規避存在的法律風險。
(三)拓展間接融資渠道。直至現階段,我國銀行等金融機構,依然是中小企業貿易融資的首選。對此,相關政府對接部門應對商業銀行進行發展戰略上的調整,使商業銀行將發展任務盡量偏向于對中小企業發展的大力支持,并促使其間接融資渠道的有效拓寬。同時,政府應對具有良好運行基礎,且資金相對充足的中小金融機構進行規范性重組或轉制,并同步進行支付困難的中小金融機構,做出明確的清產核資,以此將我國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速度進一步提升。此外,受發達國家豐富經驗的影響,我國也可大力發展中小企業的擔保基金,以此解決融資困境問題。
結語:綜上所述,隨著我國中小企業的迅猛發展,以及其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有利地位,應通過各類措施促使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困難問題得以解決。唯有如此,才能使中小企業的發展趨勢更加快速,也才能為我國綜合經濟實力的提升,做出相應的推動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