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藝愷
【摘要】藝術類高職院校的特殊性要求其教師的工作量體系層次多樣、內容豐富、方法獨特。本文對其工作量體系進行了全面的探討和分析,以期對高職教師的工作提供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藝術類 高職院校 教師工作量 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8-0180-02
高等教育作為我國較高水平的教育階段現在已具有大眾化和普及化的特點,高達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升學率使入學學生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而藝術類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是由藝術類中專學校升起來的,學生的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學習的自覺性和學習習慣較差,相反學生的性格活潑開朗,愛說,愛笑,愛動。同時很多教師仍然延用傳統教學模式,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陣地,以傳授知識為目的,忽視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和個性的培養,為適應當前科學技術和信息化社會的新形勢 ,也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的工作量體系的更新就顯得尤為重要。日常教學工作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末,是達到有效教學、提高教育質量、增加學校效益的主要途徑。因此,藝術類高職院校教師的工作量體現在教學教育和管理教育兩部分。
藝校類高職院校的學生形象思維活躍,他們善長用直觀的,生動的形象思維去理解和表達客觀現實 ,一定程度上并不善于應用嚴謹的、精準的抽象思維形式進行邏輯推理。因此對高職院校的教師的要求不僅是專業知識全面與扎實,還包括教學方法的技巧性與有效性,更是教學工作體系質和量的創新,這是教學工作者必須注重的因素。
高職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引者和執行者,是落實教育創新的重要因素,與教育的成敗息息相關。因此,必須要有一個建立健全的教師工作量體系,對此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探索。
第一,作為專業的教學工作者,各個專業的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積極與企業合作,與市場對接,尋求與本專業對口的科研項目,帶領學生積極探索,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精神,豐富了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氣氛,并且使學生從精神上和物質上得到鼓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整個學校生機勃勃,充滿活力。與此同時,教師參與實踐,拓寬了視野,積累了經驗,發揮創新精神,為以后的教學和科研奠定了基礎,教師工作量不僅體現在學校專業課的教學上,也體現在社會實踐上。
第二,針對藝術類高職學生的特點,高職院校的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具有高超的授課藝術。藝術類學生對形象、情感、情緒、行為的把握和運用比較準確,敢于求新、求異、求變,能夠敏銳捕捉到人內心的變化和性格特征。這種思維上的求異性可能造成他們的叛逆心理,較強的個性,受不得教學管理制度的束縛。藝術類高職學生一般對文化課不感興趣,文化基礎普遍較低 ,學習習慣較差,這些因素對教學效果的提高是極為不利的。藝術類高職院校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如何管理好學生,組織好教學,培養更高素質的藝術類人才。組織好教學活動則需要科學的教學大綱和科學的教學計劃。教學計劃直接關系到整個教學內容的落實和教學效果,高職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懂得理論知識,掌握實際操作技能,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所以,制定教學計劃時,必須把創新能力的培養考慮其中,讓學生懂得理論、學會技能、敢于創新。尤其是教學模式上,實行校企聯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帶領學生走出去,接觸外界先進的方法和理念,學以致用。同時,建議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組織或參加各種娛樂兼學習型的社團,揚長補短,開拓視野,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與實踐能力,有效提升創新教育成果,教師教學的工作量體系中方法技巧的應用。
第三,藝術類高職院校的教師必須更新教學管理理念,對新時期高職教育的意義和任務有清醒的認識,正確的教育管理理念決定著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的機制與手段。藝術類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者必須樹立創新意識,明確創新的重要意義,以人為本,在教學管理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性。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藝術類高職院校的教育也在不斷發展。當前,多樣化招生模式已成為藝術類高職院校招生的主要趨勢,例如中高職對接、高職本科對接、自主招生等等。這就要求教學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改變觀念,更新知識,增強服務意識,以德樹人,以情感人,以人為本,因材施教,不能墨守成規,要不斷地學習和探索并應用新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嘗試新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長,使學生將來能立足社會,自食其力,擔當社會和時代的使命。
綜上所述,藝術類高職院校教師的工作量較大,其工作量體系中主要包括增加在校學生的實踐經歷,豐富課堂內容的校企合作方面,努力鉆研專業知識,強化自己的內功,提高授課能力和技巧方面,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服務意識方面等。這樣的工作量體系對藝術類高職院校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藝術類高職院校的教師要主動適應時代發展,保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觀念,共同努力開創藝術類高職院校教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