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翔
【摘要】班主任作為班級的教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對班集體良好班風的形成和學生的健康成長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成敗,深刻影響著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班主任 工作 方法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8-0187-02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專業技能、身心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培育。班級是學校教育、教育學工作的基本單位,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工作。班主任要創建融洽和諧的優秀班級體,讓班級成員認為自己是班級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讓他們感覺到在這樣的集體溫暖幸福。那么我認為要做好以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強自身修養,帶好班干部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教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是班級工作的主要操作者。班主任在班集體建設中起著主導、決定作用,一個優秀的班級體,是班主任長期辛勤勞動和智慧的結晶。在學校里,班主任對學生影響最大,因此,規范學生的行為,首先規范自己的行為;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質。要求學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帶頭做到;要求學生講文明禮貌,自己首先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人格,從不挖苦、諷刺他們。如隨手撿起地上的一個紙團、把講臺上的粉筆盒擺放好、以飽滿的熱情出現在學生面前等等,這些都是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激勵學生,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在班級管理和日常生活中,我始終注意培養學生誠實、友愛、進取的優良品質。班主任工作時間長了,就容易形成一種思維定勢,和學生談話,不自覺地總以教育者的身份,居高臨下,或批評,或教育,或指缺點和失誤。這樣的做法,班主任習以為常,感覺到自己盡到了老師的職責。但有時也會事與愿違,往往學生并不領情,而且還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所以作為班主任,一定要注意反思自己的言行,調整自己的心態,轉變自己的觀念,引領學生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培養良好的班風,光靠班主任完美形象的力量是不夠的,在班集體的共同目標設定之后,要使每個目標得到全班學生的擁護和認同并進行實現,還要組建一個堅強有力的班干部班子。班干部是班集體的“龍頭”,在帶領同學實現目標中,起著表率和橋梁的作用,培養一批優秀得力的班干部,是建設一個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班集體的關鍵。因此選好、帶好班干部是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環。班干部通常是由教師指定或教師提名學生選,或者直接由學生無記名投票產生,雖然后兩者也屬于民主選舉,但學生頭腦中有一種定勢,即老師經常表揚的一定是好學生,是班干部,導致每年選出的班干部總是那幾個成績好的學生。在實踐中,還應采取學生競選的形式,只要自認為哪個職位適合自己即可參加競選,每個候選人進行一周左右的實際工作,展示自己的才華,然后由學生投票決定正式人選。通過參與競選,使學生有自我表現的機會,有獲得成功的機會,使一些成績不太優秀但工作能力強的學生脫穎而出,更使成績優秀的學生也注重了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質與能力。
建立健全班級監督機制。在班委會外,另設一個獨立的紀檢部,其組成人員由學生輪流擔任,以監督、檢查班委會工作。如果學生對班委會工作有意見,可以向紀檢部投訴,由紀檢部進行調查處理,并做出匯報。這樣,使學生在行使班級管理權力的同時,更感到了一種責任感、一種制約、一種監督,從而不斷完善其工作。
2.建立規章制度,樹立良好班風
一個功能健全的班集體,不僅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而且直接影響學生興趣、學習態度和學習結果。對于每學年入學的新生,首先要對他們進行常規教育和訓練,嚴格要求,一抓到底。針對學生實際,利用一切有利時間加強學習習慣的培養。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過每一件事、每一項活動,長期熏陶才能形成。
為建設良好的班風,要著重抓好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加強對日常生活、文明禮貌、課堂紀律、衛生勞動等方面基本行為準則的教育,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責任感和自學、自理、自控能力,建立全班學生輪流值日制度,培養自育能力。只讓少數干部輪流值日,這樣只能使好的學生好,差的學生仍然趕不上,使其失去了上進心和積極性。在值日中學會管理,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值日生要管理別人,首先得以身作則,這樣才有說服力。
學生是班級的主體,學生是班級的主人,每個學生都有組織和管理班集體的責任和義務,也有參與管理班級的權力,從而激勵學生更加熱愛班集體,促進學生“主體意識”的確定。
實踐證明,在一個以關心他人、關心集體、與人為善為榮的集體里,人們自律、互律、互助、共進,孤獨者得到溫暖,缺陷者得到補償,愚者因而變智,弱者因而變強,人的內在積極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調動,創造性得到最充分的發揮。這樣,既可促進成員個體身心的健康發展、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學習效率的提高,又可增強班集體的內在活力。課外,主動與家長聯系,召開以“同心協力”為主題的家長座談會,保證學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3.抓住班級特點,強化學習意識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導向和強化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因,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變量。現階段,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有一部分學生,糊里糊涂在打發時光,學習上松松垮垮,敷衍應付,毫無上進心,究其原因是缺乏明確、長遠的學習動機。因此,加強學生學習動機的教育和培養,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是十分必要的。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在學習生活中注意抓住學校、班級的每一次活動機會,甚至每篇好的文章對學生進行教育。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喚起人實現自我教育,乃是一種真正的教育。”從確立學生的學習目標入手,通過主題班會途徑介紹名人、偉人成長事跡,使學生明白,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夠做出巨大貢獻,除了機遇之外,崇高的追求目標和百折不撓的頑強精神,是他們成功的關鍵,激發學生以他們的先進事跡鞭策自己,自覺樹立遠大理想和抱負,追求崇高的奮斗目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比說服教育更具有說服力和號召力,更容易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給學生對鼓舞、教育、鞭策,激起學生模仿和追趕的愿望。因此,在進行情感激勵的同時,必須施以榜樣的激勵。
在人的成長道路上,失敗與挫折就像預先為人設下的激流險灘,只有通過它,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總要經歷大大小小挫折的“磨合期”。對此,要時刻提醒學生:當遇到挫折或失敗時,要挺住,不氣餒,敢于承認和正視挫折的存在,要有和挫折抗爭的精神,學會在失敗中奮起,在挫折中成長。
4.堅持以人為本,培養創新意識
我們培養的學生未來多數是從事護理工作,他們需要與患者及其家屬、醫生、同行、等建立相應的人際關系。重視他們的全面發展,重視學生完整人格培養、個性充分發展,是21世紀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今世界各國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和共同趨向。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一個班級的靈魂和生命力。所謂“以人為本”就是把每一個學生當作教育的目的,確立和尊重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尊重他們的個性特點,讓學校的一切活動都是為學生創造一種良好的、和諧的、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的管理活動。集體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園地,班級是初始化的社會群體。搞好班集體建設,能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和集體責任感、榮譽感。樹立良好的班風、學風,同時能逐步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在“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中應設立“合理”的目標。決策是“人人參與”的決策,它超越了班主任的個人智慧,借助班級這一組織及班級組織內外的人共同參與,把決策權分散給全體學生,鼓勵學生做主人,為班集體建設出謀劃策,多做實事、好事。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合作意識和競爭的社會,而更強調一種合作意識,只有合作、團結,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績,才能使學生償試建立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人際關系,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21世紀的教育是創新教育,因而把“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引入班級管理中,對形成特色班級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工作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把學生養成合格的白衣天使,是一項崇高的事業。
參考文獻:
[1]秦麗.淺談職業學校班主任工作管理藝術[J].現代交際 2012年05期
[2]陳靜.職業學校班主任專業化發展的路徑探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 201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