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王騰
在谷峰看來,CFO適合創業的理由在于這一角色的通盤運營能力。
作為一線車企中標志性的CFO人物,從大學畢業伊始就加入上海汽車旗下合資企業上海通用汽車工作的谷峰,完整地經歷了國內汽車產業從小到大的各個階段,即經歷了桑塔納、捷達、奧迪為代表的“老三樣”合資品牌長期一統江湖的時代,也見證了國內車企自有品牌從弱小到壯大的產業新階段。
在如今新能源汽車賽馬拉力賽鳴鑼之際,谷峰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選擇某種程度上成了這一產業的風向標。“新能源車對于傳統的燃油車來說是一種革命性的產品,確切地說,是革了燃油車的命,很難想象那些成熟發展中的企業會有一種魄力自己去全力培養一個革自己命的競爭對手。即便現在很多國際化的大型車企都在做新能源車,但用自身孵化出來一個新能源汽車并且以摧枯拉朽之勢把自己的燃油車淘汰掉,那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新能源汽車一定是要全新的企業、全新的團隊和思路才有機會。”如今身為愛馳億維聯合創始人兼CEO的谷峰很堅定地表示。

愛馳億維聯合創始人兼CEO谷峰
顯然,谷峰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判斷也成就了他這次令業界震動的創業。谷峰1997年加入上海通用汽車公司財務部。2001年調任上汽集團,十幾年的實踐中,谷峰從財務部總監到資產管理部總監再到公司CFO,期間領導和參與了上汽集團多起境內外收購兼并業務以及上汽集團的自身改制、上市工作,對國資改革、證券市場運作,對上汽集團金融板塊業務開拓和發展有著扎實的經驗。
從綜合運營的角度來看,上汽集團多年來一直是中國汽車行業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2016年,上汽全年實現整車銷售648萬輛,首次躍上600萬輛新臺階,同比增長9.95%,高于市場平均增速。其中,上汽自主品牌乘用車全年銷量32.2萬輛,同比大增89.2%,成為所有板塊中最亮眼的增長點。不可否認,作為原上汽集團CFO,谷峰在上汽輝煌的業績背后貢獻了相當的力量。
2017年,谷峰在沒有任何外部征兆的情況下選擇了自己創業,以聯合創始人兼CEO身份加入愛馳億維。谷峰在上汽集團業績持續多年保持“高位”增長之際選擇“出走”愛馳億維,令業界不僅驚詫這家新創公司是“何方神圣”?
愛馳億維的全稱為“江西愛馳億維實業有限公司”,現階段擁有300多人的團隊,其中80%為產品研發人員。而生產基地也已于今年3月28日在江西上饒正式奠基動工。

創業公司愛馳億維員工年輕人居多

愛馳億維生產基地奠基儀式
對于愛馳億維來說,目前正處于整個項目的早期規劃、投入階段。這一時期,引入谷峰這樣一個操盤過6000億元營收盤子的傳統車企大咖,顯然看中的不僅僅是他的資本運作能力,更多的是綜合運營方面的深厚經驗。而谷峰之所以選擇愛馳億維,他所看重的,正是愛馳億維這樣一批真正有著造車經驗的創業團隊,“決定創業項目能走多遠的,永遠都是團隊。”
幾乎每天都要和各條業務線團隊緊鑼密鼓開會的45歲的谷峰,很享受現在這一重新出發式的創業狀態。他和團隊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要多想想還有沒有別的可能,不要被車子現在的樣子所束縛”。
“在傳統汽車行業里面很多東西都已經定型了,很難有機會自己做一個新的品牌汽車,或者是加盟到新的汽車行業去做,傳統汽車經過這么多年發展,競爭格局已經基本定型。而現在新能源、智能駕駛的出現,給了很多有想法的創業者機會。在設計階段,我們要盡可能把車子的所有構成元素都一一拆解開,再不停地進行重新排列組合,看看有什么新的不一樣的東西可能出現,這就是創新的來源。”谷峰說。
談及CFO創業的話題,已經在路上的谷峰認為這一角色在運營上的綜合管理能力恰恰是創業公司能夠九死一生的重要成功因素。谷峰說:“有些人認為在創業公司,CEO最好是業務出身,但創業決不僅僅是做個業務,尤其是汽車行業創業更是一個系統復雜程度非常高的管理性工作。更何況,作為一個CFO本身也應該對企業的業務有全面的了解和認識。比如說我在以前擔任CFO的時候,要面對的資本市場溝通,投資者很多都是相當懂行的專業人士。如果你不能全面了解企業的業務情況,那怎樣才能夠和投資者、和分析師更好的溝通呢?“
個性內斂卻不失張力的谷峰,選擇新能源汽車作為創業切入點,主要還是出于對這一行業對包括技術實力、市場開發和資本運作等綜合能力高門檻的駕馭能力。而且谷峰判斷,現在可以說正是新能源汽車的爆發期,就看抓不抓得住未來3-5年這個市場瞬間爆發的戰略機遇了。此外,在經歷了過去幾年高速成長期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有了質的飛躍,越來越多的新生力量也逐漸加入了這一行列。在產業政策、財政政策、環保政策等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發展新能源汽車將不僅有助于中國汽車產業實現“彎道超車”,也極有可能成為“中國制造”走向國際市場的一張致勝王牌。
而谷峰對眼下新能源車一涌而起的投資熱潮首先表示了肯定,但同時也給出了自己的判斷,“新能源汽車,本質上還是制造汽車。它的變量在于,首先是能源驅動形式發生了改變;其次,互聯網+的浪潮對于新能源車更是如虎添翼的戰略機遇。”
對于當下新能源汽車產業加上移動互聯網和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新潮流,谷峰相當認可,并認為其可以實現很多傳統汽油車實現不了的功能,而且新能源車企也可以互聯網思維來解決當下所面臨的種種困境。另外在產業生態上,谷峰認為,新能源汽車的新進入者們之間更多的存在的是合作的空間,而遠非競爭的沖突。“和傳統車企之間是敵對的競爭關系不同,我認為新能源車企之間的合作共贏才是讓各方共同獲利的唯一途徑。因此,各新能源車企都應具備分享共享的互聯網精神,如在采購等環節的合作,共同分擔一部分成本,將能夠幫助所有車企更好地投入生產。這樣不僅將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具性價比的終端產品,也能夠推進整個行業的良性運轉,加速實現‘彎道超車’。”
事實上,谷峰在多個場合對未來新能源汽車能給消費者提供的完善的出行服務這一點深信不疑:“新能源汽車+移動互聯網未來將會為消費者帶來更加完善的出行服務閉環。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及云計算技術,車企將能夠以用戶為原點,更具針對性地向用戶提供服務和信息,實現個性化的增值服務,從而為其提供貫穿于整個汽車生命周期的高品質服務和用車體驗,讓未來出行方式變得更智能、更便捷、更愉悅。”
論及肩上壓著的CEO重擔,谷峰不失幽默地表示:“如果讓我說從CFO到CEO,有什么壓力和變化,我認為從能力到專業方面,我在汽車行業從業幾十年,沒有覺得什么太大的壓力,整個產業的背景基本一致,企業管理的方式方法也是相通的。如果說有壓力的話,就是CEO比CFO多一橫,多一橫就是要兜底。我做CFO的時候,遇到搞不定的事情可以找CEO匯報,但是當我做CEO了,我就得研究怎么來為別人兜底,但這也是對我個人能力一個巨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