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來(東莞圖書館 廣東 東莞 523071)
2017年是第六次全國公共圖書館評估年,評估工作成為全國公共圖書館界的重點工作,也成為圖書館界工作、交流、研究的熱點。在濃烈的圖書館事業發展和評估的環境中,讓我不由想起30年前,1987年在遼寧省開始的公共圖書館評估研究與實踐活動,深感有幸參與了圖書館評估起步、探索、實施的全過程。
每項事件、活動的產生,都有時代背景和客觀環境,也有其內在的需要。20世紀80年代,中國社會久困的發展動力隨著改革開放極大地釋放出來,學習成風,理想飛揚,睜開雙眼再看世界,熱情擁抱現代科學,管理科學的理論和實踐被大量引進。在全國普遍開展發展戰略研討之后,圖書館事業整體性認知和綜合性發展被廣泛關注。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指出,“教育管理部門還要組織教育界、知識界和用人部門定期對高等學校的辦學水平進行評估”,教育系統開始教育評估的引進與研究。與高校評估相伴,評估思想也被引入到圖書館領域,并由教育系統圖書館延展到公共圖書館。東北工學院高校科研所的盧德勤老館長曾執筆以遼寧省高校圖工委名義擬定“(遼寧)高等學校圖書館辦館水平評估方案”[1]。 受高校圖書館評估研究啟示,遼寧省文化廳圖書館處將公共圖書館評估列入1987年工作計劃,組織進行評估理論的學習研究,同年發表“圖書館評估研究綱要”[2],擬定“圖書館評估指標體系”、制定評估實施方案,向全省地級市圖書館發放評估數據表和指標調查表,以檢驗和修正指標體系及其權重、指標值。1987年6月4—8日,遼寧省文化廳圖書館處組織召開了全省公共圖書館評估工作研討會,經與會專家深入、細致研討,通過了市級圖書館評估指標體系[3]。隨后開展市級圖書館試評估,以完善指標體系和工作流程。遼寧省文化廳圖書館處還委托有關同志和部分市圖書館調研制定縣區圖書館評估工作方案[4-5]。在試評估基礎上,不斷完善評估方案和指標體系,同時開發foxbase版計算機評估指標體系賦值生成與分析系統。1988年 8月,遼寧省公共圖書館評估正式開始,分兩級進行,分別組織專家建立了圖書館評估委員會。對11個市級圖書館的評估,由省文化廳組織實施,歷時40天;對72個縣區館的評估,按統一的評估工作部署和指標體系要求,由各市文化局組織實施,從10月開始,到1989年2月基本結束[6]。圖書館評估委員會集中3天時間,分析并提交《遼寧省十一個市圖書館評估結果報告》[7]。省文化廳發文通報評估結果并提出整改要求,為評估工作畫上圓滿句號。后來,經評估形成的“公共圖書館評估系統”獲得1979—1989年遼寧省公共圖書館優秀應用科研成果一等獎,是“國內一項集評估理論、評估指標體系、評估實踐于一體,并利用計算機技術對量化模型進行運算處理的綜合性科研成果”[8]。
遼寧省公共圖書館從學習評估理論起步,到研討指標體系、制定工作方案,再到最先啟動大規模的圖書館評估實踐,在全國最早推出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圖書館評估理論架構和實踐樣例。遼寧的首次評估能夠得以高效推進并富有成效,在于其有如下特點:
當時評估的主要發起和組織單位是政府主管部門,有行政管理、引導及其強勢的業務組織能力。遼寧省文化廳專設圖書館處,有行政管理和業務管理的雙重職能,3位組成人員都是圖書館專業干部。實施圖書館評估既有加強圖書館科學管理、促進圖書館業務提升的要求,也有政府主管部門希望加強對圖書館事業的了解、進而實施宏觀管理與指導的目的。為增強專業性、權威性,遼寧省文化廳組建了圖書館評估委員會,聘請專業領域或管理領域有較深造詣的專家擔任評估委員,合理設置行政領導和專家學者的構成比例;設計、制定嚴密的評估工作程序,評估實施過程要求同級政府主管部門領導參與,了解存在問題;同一類級的圖書館評估完畢后,圖書館評估委員會進行綜合評議,民主評分,從而得出參評館的總評估值。
國外的教育評估有諸多評估理論和實踐案例,常以數理結構的評價公式作為其評估體系的理性基礎。遼寧省初始評估,需要了解評估的由來及發展,需要尋求評估理論支撐。學習、研究評估理論,將之引進、借鑒到圖書館評估中,理性探路并做好圖書館評估理論準備,這成為遼寧評估的重要特點。通過梳理國外圖書館評估的發展歷程,提出圖書館評估的內涵與特征、原則與方法,研討圖書館評估指標體系架構及其所依托的數學模型,明確圖書館評估過程,最后指出需要對圖書館評估本身進行可靠性分析研究。為便于評估實施,將評估的數學公式簡化為實用性的層級指標和權重結合而構成的指標體系表[2]。這既是理論的實用性簡化,也是評估的操作依據。
“建立科學的、嚴格的、客觀的評估指標體系是連接評估理論與評估實踐的橋梁”[6]。評估指標體系由條件指標、工作水平指標、提高指標3大部分組成;指標有上下位包含關系,至多4級;每個指標由權重、指標項目、評判標準、分值4部分組成。指標體系體現了對圖書館工作的整體性統籌評判和綜合性認知管理。每個項目指標盡量獨立,指標重要性及相互關系通過相關權重來體現。始終關注評估指標體系的整體架構,注意指標增減和權重調整所帶來的整體系統畸變,并將之控制在合理區間。這種圖書館評估指標體系奠定了此后各類圖書館評估的框架結構。
鑒于評估的指標多、數據量大,且需要合成運算多而頻繁,在當時的數據庫foxbase上開發了評估指標體系賦值生成與分析系統,實現了數據表集中采集錄入、客觀數據指標值自動生成、指標體系綜合輸出、指標項目選擇排序分析等功能。評估管理的軟件技術支持與數據分析,還起到了引導和重視定量指標,尤其是客觀的數值類指標的作用。在1988年12月發布的“遼寧省十一個市圖書館評估結果報告”原文后有4個表格附件:(l)遼寧省各市圖書館評估結果分析;(2)遼寧省各市圖書館評估數據重要比值分析;(3)遼寧省各市圖書館評估結果;(4)遼寧省各市圖書館重要評估數據通報[7]。這是評估數據處理能力的體現。重視評估結果分析,對重點指標項目和指標數據單獨進行排序標識,可以深入到某項工作考察具體圖書館在同類圖書館所處的位序,深化并擴大了評估的效能。
在遼寧省評估之后,天津市及黑龍江省等也開展了圖書館評估[9-10]。1994年,文化部組織了首次全國公共圖書館評估,至今已歷6次。2017年,第六次全國公共圖書館評估開始委托給行業協會來具體承擔運作,政府部門發揮指導作用。這可以視為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與事業評估的重大轉變。這種全國范圍數千圖書館參與的、大規模的圖書館評估,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外鮮有匹敵。公共圖書館評估不糾纏于理論模式,偏重實用性導向,是為鮮明特征。公共圖書館評估已有30年,這也是中國圖書館事業迅猛發展的30年。圖書館評估檢驗標識圖書館事業發展,而事業發展也要求圖書館評估理論的進步和評估實踐的完善。對照圖書館事業發展,審視圖書館評估自身的理論與實踐,落差較大。圖書館評估雖有變化但進步不大,在理論演進、體系架構、手段方法、組織機制、問題分析等都少有重大突破。
未來的圖書館評估,有必要在以往30年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做較大的結構性調整。中國幅員廣闊、地區發展差異大,用既有的評估模式已經難以準確反映各地圖書館事業發展,也不能有針對性地激勵不同發展階段的圖書館。應該加強圖書館評估理論研究,完善組織機制,按照4個結合搭建新的評估體系架構,即:符合式評價與成熟度評價相結合;長周期一次性評估與日常動態評估相結合;綜合評估與專項評估相結合;社會化評估組織獨立運作與行業和政府指導相結合。這也是新時期圖書館社會化發展的題中之義。
參考文獻 :
[1] 安慶岳,盧德勤. 對高校圖書館開展評估工作的一些設想[J]. 圖書館學刊, 1987(2): 7-9.
[2]李東來,王孝龍,黃麗華. 圖書館評估研究綱要[J]. 圖書館學刊,1987(2):1-7.
[3]省廳召開圖書館評估、深化“星火計劃”服務工作研討會[J].圖書館學刊, 1987(4): 34.
[4]王麗萍. 縣圖書館評估初探[J]. 圖書館學刊, 1987(5): 5-7.
[5]王文龍,關明久. 關于縣(區)館評估工作的幾個問題[J]. 圖書館學刊, 1987(5): 8-9.
[6]王孝龍,李東來. 圖書館評估理論、實踐及其反思[J]. 圖書館學通訊, 1990(2): 56-61.
[7]遼寧省十一個市圖書館評估結果報告[J]. 圖書館學刊, 1989 (4):8-16, 53.
[8]叢 文. 遼寧省公共圖書館優秀應用科研成果獲獎名單及書目提要[J]. 圖書館學刊, 1990(1):3-5.
[9]天津市文化局(通知)津文化字(90)第40號——關于下發《關于我市公共圖書館系統開展圖書館科學評估工作的試行方案》及有關附件的通知[J].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1992(S1):3.
[10]董紹杰. 黑龍江省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試點工作結束[J]. 圖書館建設, 1993(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