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紅
(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與人文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最根本的創造力,它是獨屬于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獨特的價值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壯大的精神支柱。五千年來,中華兒女團結一致,抵御外敵,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任何一個國家的治理都需要以文化作為基礎,我國更要充分的發揮出中國文化底蘊豐厚這一優勢。在社區文化治理工作中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有利于社區公共服務事業的良性運行,營造出和諧的社會氛圍。
社區居民的品質對社區建設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社區文化治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提升社區居民的素質和能力。市區因選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內容對社區居民展開有針對性的教育。比如人文主義教育,要突出人性,弱化神性。《左傳》中有“夫民,神之主也”的人文主義內容,與現代的人文價值相符合,可以提升社區居民的文化自信。中華傳統文化還重視擔當精神的教育,對自我立命、對自我負責的意識,實現自我價值。還有傳統文化中的修身教育,自古便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說法,將修身作為一切的基礎。
社區是由許多個家庭組成的,只有每個家庭內部成員都能夠和睦相處,才可以使社區正常運轉,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就十分重視家庭問題。孝道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如《孟子》中的“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還有對孝敬老人的教育。中國一直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還有一直流傳的“二十四孝”的故事,《孟子》中也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華傳統文化也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如啟蒙教育《三字經》中的“子不教,父之過”,還有曾子殺豬、孟母三遷的故事等都是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進行的教育。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還有許多可以助力公共設施建設的內容。中華傳統文化重視重義輕利的教育。在《孟子》中有“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荀子》中也有“利少而義多,為之”,這些內容都對社區的公共建設有所幫助。還有中華傳統文化中有關勤儉廉正的內容,有《左傳》中的“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尚書》中的“崇功惟志,業廣惟勤”?!睹献印分械摹案F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都在教育人們要為社會建設做貢獻。中華民族還有對天下大同的教育,《左傳》中的“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論語》中的“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禮記》中的“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這些都為社區公共服務的精神提供理論支撐。
社區文化治理工作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辨證的分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馬克思主義及其一系列的中國化成果都為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強大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方法。中國傳統文化在形成時會受到當時人們認識水平以及社會制度的制約,經過幾千年來的發展,可能會存在陳舊過時的現象,其中的一些內容也不再適用于現代社會。因此,在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區文化治理工作時,要堅持古為今用,結合現代的實際情況,對文化的內容進行取舍,不能生搬硬套,要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對中華的傳統文化進行辯證分析,甄選出其中的優秀內容,對一部分落后內容進行改造發揮出它們的有益作用。
在利用中華傳統文化進行社區文化治理工作時,不能脫離社區的實際情況,要考慮到社區居民面臨的實際問題。自然的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滲透到治理工作中,通過傳統文化中的家庭教育內容形成良好的家風,鄰里之間和諧相處,為構建良好的社區環境做貢獻。在社區進行建設的過程中,對于確實需要施工的內容,在設計時就應體現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利用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使社區文化品質化、特質化、高效化,家庭鄰里關系問題的和諧解決,提高個人品質,推進社區建設。
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社區文化治理工作時,要以開放的心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立足于當下時代的發展趨勢,立足于市場經濟的發展情況,吸收、借鑒外國的文化的優秀成果,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優化,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可以更好的發揮出來。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其他文化的優秀成果、現代化科學成果結合到一起,在這個過程中尋找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和方法。在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重視吸收外來文化的優秀成果,妥善處理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構建起具有現代化價值的優秀文化體系,推動社區文化體系的發展,提升社區居民品質。
在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中,除了漢族人民創造出的優秀成果以外,還有少數民族人民用他們的智慧創造出的精神成果。因此,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社區文化治理中,要以平等作為前提,要考慮到各族居民各種信仰人群的接受能力,最大的程度上發揮出社區文化的作用,發揮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提升少數民族文化的價值。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一個社區的居民來自五湖四海,社區中不僅僅會有不同民族的居民,還會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居民。因此,在社區文化治理工作中,工作人員要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色,也要關注到社區內不同民族文化的特色,不同國家公民的文化特色。在文化治理工作中,要客觀的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優劣做出評價,要對居民開展不同文化背景和諧相處教育,要用平等、法制的價值觀念引領不同文化和社會相適應,為社區居民的現代化生活提供支持,促進社區的和諧發展。
社區在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文化治理工作時,要重視加大宣傳力度。社區可以增設古代名人雕像、建設具有文化底蘊的建筑,還可以在社區辦公的走廊、墻壁等地張貼富有深意的古代詩詞或名言警句,生活在充滿傳統文化韻味的社區當中,居民會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進而提升自我修養。社區還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手段對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宣傳,比如建立微信公眾號、QQ興趣部落、微博等新媒體手段發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信息,使社區居民在日常休閑時也可以了解到中華傳統文化。社區從事文化治理的工作人員通過這種方法陶冶居民的情操,提升他們的素質,助力社區文化治理工作。
社區還可以在文化治理工作中開展文藝活動來宣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比如開展經典詩詞朗誦比賽、傳統曲藝表演晚會等活動來帶動居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學習。社區還可以組織詩詞鑒賞活動,曲藝交流大會,書法交流大會等,鼓勵居民積極參加活動。除此以外,社區還應結合我國的傳統節日,突出相關的民俗要素,組織迎春晚會、元宵燈會、端午縫制祈福香囊等體驗活動。與此同時,社區還可以從地方文化著手,將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緊密相連,這樣有利于調動起社區居民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主動性,還可以促進地方文化的發展。
在社區文化治理工作中,社區可以通過學術報告、國學講堂、專題講座等方式向社區居民介紹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讓社區居民從更加專業的角度增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情況,減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融入社區文化治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精神追求都在傳統文化中體現了出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的蓬勃發展在精神層面提供了支撐,是我國最深厚、最有底蘊的文化軟實力。在社區文化治理工作中,要以社區居民的需求和問題為基礎,結合社區發展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邀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關專家、學者進行專題講座,對問題進行討論,以提升居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提高社區居民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性。
社區可以通過組織參觀活動來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社區文化治理工作中。社區可以結合地方傳統的文化資源,分批的組織社區居民進行地方文化古跡的參觀活動,這樣可以使社區居民對傳統文化有著更加直觀的認識,有利于發揮精神文化力量對社區居民的鼓勵作用。市區還可以組織居民參觀展覽館博物館等,在各項參觀完成后社區還可以組織相應的知識競賽,還可以借助社區的宣傳欄、廣播、微博、微信公眾號等針對近期的文化宣傳活動發表文章,與居民進行互動,在社區里營造出優良的文化傳播氛圍。
綜上所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立足世界、影響世界的重要的文化軟實力內容,中華民族的發展和振興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得到傳承和不斷的發展。因此,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社區文化治理工作時,要加強宣傳力度,開展文藝活動,開展學術講座,組織參觀活動,充分地發揮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提高社區居民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結合社區的實際情況弘揚和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