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茜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要不斷增強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1]。這直接反映在高職院就是要加強黨建工作,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提高黨組織生活的實效性。但現實中高職院的黨組織生活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一些傳統觀念及組織方式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增強黨組織的生機活力,提高黨組織生活的實效性,已成為當前高職院黨建工作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發展的中堅力量,高職院校承擔著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職院基層黨組織是黨的工作的基礎,擔負著團結帶領黨員群眾,落實黨的方針、路線、政策,推動高職院人才培養和改革發展的重任[2]。
高職院黨組織既是學院的政治核心,也是推動學院改革發展的重要戰斗堡壘,承載著高職院科研、教學、管理等工作的協調運轉。同時,高職院黨組織還是聯系學院黨委與廣大師生群眾的重要紐帶,有利于學校基層部門掌握師生需求,了解民情民意,有助于學院黨委把握學院發展脈搏,推動高職院的持續健康發展。
高職院黨組織的重要地位決定了提高其組織生活實效性的必要感和緊迫感。
高職院黨組織的黨員構成比較簡單,由學生黨員和教職工黨員兩部分組成。教職工黨員又分為專職教師和行政管理人員。
高職院黨組織的類別共有四種:一是由行政職能部門黨員組成的機關黨組織,二是由專職教師組成的教師黨支部,三是由學生黨員組成的學生黨支部,四是由教職工黨員和學生黨員組成的混合型黨支部。
教職工黨員是學院教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各自崗位上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學生黨員是政治過硬、能力突出、品學兼優的代表,起到較好的表率和帶動作用。
1.黨組織生活吸引力不足
當前黨組織生活缺乏吸引力和表現力,較多停留在開會、看電教片、讀文件、傳達上級精神等“走形式、走過場”層面,學習內容空泛,學習方式生硬,黨員對參加集中學習感到乏味,參與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學習的效果也大打折扣。黨組織生活的內容不夠立體豐富,形式不夠新穎多樣,“封閉式”的組織生活難以真正發揮以黨建工作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作用。
2.黨組織生活互動性不強
黨組織生活以單向為主,通常由支部書記或者組織者以灌輸的方式來進行,缺乏雙向溝通交流。內容與現實聯系不夠緊密,對時政熱點及黨員關注的問題涉及不多,觸動黨員內心深處、聯系黨員主觀世界,深入黨員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遠遠不夠,解決實際思想問題的不多,組織生活針對性不強。
3.黨組織生活缺乏系統規劃
黨組織生活缺乏總體謀劃和全盤考慮,組織生活的開展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和主觀性,有時是為了完成任務臨時策劃,交差了事。黨組織生活必須保持嚴肅性、規范性,需要提前布局,統籌謀劃,使全年的組織生活按照既定軌道緊扣主題,有序進行。只有經過系統科學的規劃,黨組織生活才能發揮持久的教育功能。
4.學生黨員實習期黨組織生活薄弱
高職教育學制為三年,最后一年為頂崗實習期。學生黨員深入分布于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不同單位進行實習,黨員分散性強,流動性大,與黨組織基本處于半脫離狀態,難以開展正常的組織生活。學生黨員實習期的組織管理已成為高職院黨組織生活中最為薄弱的一環。
針對當前高職院基層黨組織生活的主要問題,結合黨組織的現狀,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不斷提升高職院黨組織生活的實效性。
要提升黨組織的生機活力,增強組織生活的吸引力,必須打破黨組織生活的“封閉性”,引入“活水”,讓組織生活實現形式多樣化、內容豐富化[3]。首先,要突破黨組織的地點和行業限制,開放黨組織生活。高職院可以與社區、街道、行業企業等單位進行共建共聯,開展開放式的“大組織生活”,既可以邀請共建單位來學院參加組織生活,也可以走出去參加共建單位的組織生活,實現黨組織資源共享,組織生活內容的互補。與不同單位、不同部門、不同行業的黨員共同學習交流,相互思想碰撞,有利于拓寬黨員組織視野,豐富黨員的信息渠道,增強黨組織生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次,要鼓勵“菜單式”黨組織生活,發揮靈活自主性。黨員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靈活選擇本地區其他黨組織的特色活動。黨員由“被動參與者”轉變為“主動選擇者”,進行“自主點單”,這一變化既滿足了黨員的個性化需求,又提升了組織生活的創新性和實效性。
單向灌輸的黨組織生活容易引發黨員的心理抵觸,成效甚微。只有建立良好的雙向互動軌道,讓黨員來“唱主角”,黨組織生活才能夠真正深入黨員的內心世界。一方面,要重視黨員的思想交流。對于黨員關心的時政熱點,可以讓黨員自己講、相互評,大家一起談,引導黨員各抒己見,充分交流,在辯論、研討中拉近與黨組織的距離,強化自我認知,提升政治敏感度。同時,鼓勵黨員對黨組織提出意見和建議,并及時反饋,讓黨員積極成為黨組織的“建設者”。另一方面,要強調黨員的自身感悟。擯棄理論說教,開展紅色話劇、毛主席歌詞朗誦、紅歌賽、參觀紅色景點、情景模擬等特色鮮明、寓學于樂的活動,讓黨員成為活動的中心參與者,注重黨員的感性認識,化解傳統組織生活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習方法枯燥等突出問題,充分讓黨員在組織生活中感知感悟,在實踐體驗中升華思想認知。
黨組織生活要注重頂層設計,做好科學規劃,要將黨組織生活與學院改革發展聯系起來,與部門重點工作結合起來。要將全年的主題教育、學習熱點和實踐活動有序串聯起來,形成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的有機整體,實現整體合力的最大優化。一是要規劃好不同類別黨組織的組織生活。專任教師黨支部可以開展“師德規范”主題學習,機關行政黨支部可以開展“提高服務水平”主題研討,學生黨支部和混合型黨支部可以開展黨性教育、黨史知識競賽等主題活動。二是要緊密結合黨員的專業優勢與工作特點。二級院系部黨組織可以結合其臨床醫學、康復技術等專業特色,服務街道、服務社區,服務共建單位。后勤服務黨組織也可發揮工作特長,開展電器維修、管道疏通等為民服務活動。黨組織生活中可以引入理論教學研討、學生工作經驗交流等工作相關內容,豐富黨員的知識儲備,發揮出強大的教育功能。
新時代背景下,如何使用好新媒體,打好思想陣地的主動仗,是做好新時期黨建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對于學生黨員實習期的管理,要善于利用新媒體,打破黨組織生活的時間和空間壁壘。新媒體最大的特點就是便捷,黨員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觀看視頻,收聽語音,參加空中黨組織生活。要定期舉行“支部視頻會議”,開展網絡化黨組織生活。創建黨組織的微信平臺,推送短小精悍、內容新穎的黨建微視頻、思政微語音、微動畫黨課等內容給實習期黨員。同時,利用移動終端,每天向黨員發送黨史知識,要求打卡閱讀并后臺記錄,完善黨組織對黨員的監督,促進學生黨員實習期間黨性修養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