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冰怡
(唐山師范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2017年河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總量是35.6萬人,非師范類高校畢業生為31.94萬人,師范類高校畢業生3.66萬人。其中畢業研究生1.48萬人,本科畢業生17.75萬人,專科畢業生16.37萬人。從去年省內畢業生就業情況看,找份工作不挑不撿用以維持基本生計還算較為容易,但想找一份比較理想、合適專業的工作還是非常困難的。從目前看,河北正處于化解過剩產能階段,鋼鐵、煤炭方面的需求量減少了,受其影響有些關聯行業對就業崗位的需要量也隨之減少了。
另外省內一流高校較少,河北省高校985、211相對少一些。從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講,特別是對外省的就業崗位及面對外省籍生源在就業競爭力上相對弱一些。
首先是學生思想觀念存在問題,高中之前的學習生涯非常艱苦,一旦進入大學較為寬松的學習環境后,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在一段時間內會迷失方向,會主動追求放縱享受,美其名曰“享受大學的美好生活”。這些人到了大三大四時才淺淺意識到該為進入社會或考驗做些準備知識了。但這樣學到的東西又都是淺嘗輒止,對自身和就業沒有太大幫助,關于深層面的知識與實踐的融合更無從談起。
這些學生一旦進入社會又眼高手低,一心向往進入大公司做白領,還自認為天之驕子,傲氣凌人。時間一久自己想象的高水準得不到滿足時,又會怨天尤人或自暴自棄,甚至迷失人生的方向走入歧途。
以上種種都是從思想上不能認清當前社會現實,缺少腳踏實地的精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萬仞高山起于壘土。每個初入社會的“驕子”都需從最實處做起,從基礎做起,逐漸積累自己的社會閱歷,積量變為質變,從外在的知識積累轉化為內在自身的修持。
當前我省高校在專業設置上普遍存在專業陳舊,觀念落后與社會需求明顯脫節的問題。學生苦讀幾年所學專業知識不能有效指導就業,實用性和實效性非常低,與當前國家高速發展的科技文化需求極不相稱。對于學生就業能力的其他方面如職業規劃能力、自我展現能力、團隊協同能力等方面也都存在著明顯的不足。
面對以上問題,對于高校要著力增加和發展特色專業,改革就業指導方針。學校應當根據自己的教育方針及方向并結合本地區的實際需要,合理設置和規劃自己的專業,對于落后薄弱的專業要堅決進行改革,大力發展適合學校適合地區需求的特色專業。提高教學質量,增加科研創新投入,打造自己的特色專業品牌。中國的古教育思想就提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萬里路就是實踐,同時還要把如何來“行”的問題真正落實到當前高校教育思想的改革之中,專業教授與社會實踐均不可偏廢,要做到相輔相成,兩條腿走路才穩。
高效及時的就業信息資源是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建立的重要因素,因此應當積極構建起學校、用人企業、政府合作的三方聯動就業服務機制。首先校企高效合作建立起覆蓋全專業、結構合理的就業實踐基地。校企合作的基礎要深入本地區社會做調研,同時要掌握學生的當前就業意愿,企業當前人才需求和行業的發展前景。根據區域性、專業性、層次性的原則,校企開放性、創新性的推動就業實踐基地的開辦和維護。切實做到能夠滿足大多數學生就業實踐工作的需要。
充分利用政府人才服務機構的就業指導作用,通過政府部門和學校的聯動機制將重要的人才招聘企業及時引入校園,多多組織單項或綜合性的人才招聘活動全面和充分的增加學生了解企業了解就業崗位的機會。
另外在校園內提升就業信息及時性安全性的質量,充分發揮校園就業市場的主導作用,高校應構建與當前社會發展和人才市場同步的就業信息網絡。讓校園就業信息網絡平臺成為學校就業政策、就業知識與技巧的有效轉播渠道。構建畢業生應聘就業崗位、用人單位聘用人才、學校推薦學生的聯動渠道。
以上通過校企成功開辦就業實踐基地,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領會到書本上學不到的就業指導課,充分增加學生就業實踐能力。政府與學校就業信息的共享,把政府性人才交流市場及時引入校園,讓用人單位能充分展現現代先進的企業管理文化,同時也給每一個有志競聘學生以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校園內構建三方聯動的人才信息網絡,可以充分指導學生的就業選擇,讓學生可以及時便捷的了解到當前本地區本行業人才需求情況,對在校學生學習專業的選擇,以及學生畢業前的就業規劃都具有相當專業的指導作用。
通過構建高效及時的三方主體聯動機制,真正做到學校搭臺,政府推薦,企業登場的充分配合,必能有效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社會問題,保證人才的高效輸出和利用,對家庭社會的穩定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也可保證校企利益的雙贏。真正做到大學生畢業后就業的雙向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