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婷
(大同大學,山西 大同 032000)
新課程改革的推行,讓教育活動的開展賦予了更高的要求。以人為本的學生教育觀是新課改推行的一大亮點,要求教育活動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獲得全方面的發(fā)展。高等院校的揚琴教學改革必須要將新課程改革的精髓作為出發(fā)點以及落腳點,作為培養(yǎng)優(yōu)秀音樂人才的搖籃,高等院校的音樂教育改革活動要融入更多的創(chuàng)新因素,揚琴作為古典民族樂器的典型代表更是需要適應新時代教育改革的發(fā)展,將傳統(tǒng)樂器教育賦予更多現代的教育元素,讓古典樂器文化與當代教育理念結合起來,呈現出更加完美的教育成效。
揚琴是我國優(yōu)秀古典文化的一大表現載體,更是我國民族傳統(tǒng)樂器的重要構成要素。我國有著悠久的文化發(fā)展歷史,國內存在的民族樂器更是豐富多彩,民族樂器對于音韻有著比較高的要求,除此之外,更是體現出了較為明顯的樂器獨立性。僅僅使用揚琴這一種樂器就能夠比較良好地傳達出一個完整的音樂文化故事,傳達出較為生動形象的情感以及情緒。隨著我國國內不斷傳入西方的文化元素,揚琴的音樂文化發(fā)展不僅僅存在著中國古典樂器的特征,更是吸納了西方民族樂器里存在的精髓,是人們心中韻律比較優(yōu)美的一種樂器代表。我國很多的高等音樂教育院校都開設了揚琴課程,這也是我國古典音樂文化的一種傳承,然而放眼揚琴教育的實際狀況,大部分的揚琴教學活動只是照本宣科,對于揚琴教學的理論部分過于重視,對于揚琴教學的實踐部分卻十分欠缺,這也是高等院校進行揚琴教學改革的一大必要背景,表明了高等教育院校揚琴教學改革的必要性以及迫切性[1]。
高等音樂教育院校是社會音樂人才培養(yǎng)的基地,擔負著人才塑造的重要責任。新課程教育改革給教育活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假如想要謀求教育的更好更快發(fā)展,必須要從高等師范教育抓起,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改革。尤其是對于揚琴專業(yè)教學來說,假如不能夠進行改變就無法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音樂人才,更無法培養(yǎng)出社會需要的音樂教師,這也不利于揚琴文化的更好的傳承。在過去的時間里,高等院校對于的揚琴教學目標并不明確,教學理念缺乏創(chuàng)新性以及先進性,并未實現揚琴教學工作的長久性規(guī)劃,甚至存在著過于注重學術研究,忽視揚琴教學的實踐教育,特別是揚琴是一個實踐性比較強的樂器,只有注重高校學生的揚琴實踐能力培養(yǎng),才能夠真正地讓學生了解揚琴并且走進揚琴學習的世界,體味到揚琴音樂文化的精髓,促進高等院校學生實現更全面的發(fā)展,更是為社會提供真正的音樂人才的必由之路[2]。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一大理念,高等院校的揚琴教學導引主線就是揚琴教學課程,這就要求高等院校要重視揚琴的教學課程設置工作,不僅僅要做到因材施教更需要做到因人施教。尤其是高等音樂師范教育院校,更要注重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音樂教育人才,高等院校要依照教學目標的設置進行課程的選擇設置,給不同階段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專業(yè)教學課程。高等教育院校可以依照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選修課程的設置,讓學生能夠豐富音樂知識的同時更是促進揚琴專業(yè)的學習活動。除此之外,學生以及學生之間存在著揚琴學習基礎上的差異,高校的揚琴教學教師要針對專業(yè)基礎薄弱的學生進行重點引導,激發(fā)這部分學生對于揚琴學習的信心,讓學生能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揚琴專業(yè)學習中,在揚琴教學課程設置的過程中要注重增加對學生揚琴表演學習的比率,不僅僅要讓學生能夠了解揚琴的專業(yè)知識以及基礎構造,更是能夠引導學生可以熟練的演奏不同的風格以及流派的揚琴,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揚琴學習的廣闊天地[3]。
時代在不斷地發(fā)展以及變革,高等院校的揚琴教學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揚琴專業(yè)教材的引導,高等教育院校要結合時代的發(fā)展要求以及社會實際的需求,選擇一些時代性以及實用性都比較強的教材。高等院校要立足于教學的目標要求設置,選擇不同難度等級的教材給予不同階段的學生使用。對于剛剛接觸揚琴學習的學生來說,要選擇難度系數低并且趣味性強的專業(yè)教學教材,讓學生能夠從教材中獲得專業(yè)而全面的揚琴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能夠享受教材中一些趣味的音樂學習活動,例如有趣的樂譜小游戲以及音樂小對話等等,這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揚琴學習興趣,能夠讓學生通過教材來了解揚琴的魅力,更有助于學生進一步走進揚琴的學習世界。對于教材的選擇,要盡可能的避免一些枯燥過時的教材內容,這不僅僅會打擊學生揚琴學習的興趣,更是無法獲得良好的教學成效。對于揚琴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教師更是要通過徐徐漸進的教學教材內容來對學生進行引導,不斷積累學生的揚琴專業(yè)知識儲備,增強學生揚琴學習的自信心,能夠讓學生不斷獲得揚琴學習的收獲,教材的科學選擇有助于促進教學效果的大幅度提升[4]。
過去,高等院校的揚琴教學活動發(fā)展并不成熟,甚至存在著教學理念的偏差。當前高等院校的揚琴教學改革必須要重視教學實踐活動的占有比例。特別是對于揚琴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大部分學生未來的一個就業(yè)方向就是教師崗位,僅僅是掌握揚琴的專業(yè)知識是不夠的,必須要具備揚琴演奏的專業(yè)技能。高等院校的教師要增加揚琴演奏實踐培養(yǎng)的內容,教學過程中要做到言傳身教,在教學活動中加大與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技能交流,給學生積極地搭建揚琴表演的舞臺,讓學生能夠在揚琴練習以及揚琴表演中來獲得收獲。除此之外,高等院校的揚琴教師還要教給學生揚琴的教學技能以及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掌握揚琴知識技能的同時還有能力去傳播揚琴。高等院校也要積極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專業(yè)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能夠真正的走上實習舞臺進行實習,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為學生未來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固的基礎[5]。
高等院校的揚琴教學改革是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的必由之路,更是培養(yǎng)優(yōu)秀音樂人才的必然選擇。這項活動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取得成效的,這需要共同的參與以及努力,讓更多優(yōu)秀教育元素能夠融入到揚琴教學活動中,能夠讓先進的教學理念引領教學活動,培養(yǎng)出更多社會需要的揚琴專業(yè)音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