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瑞娟
(北京工業大學,北京 100124)
在我國,音樂鑒賞歷史悠久,但是并沒有形成一個全國統一的指導性教學大綱,各個高校教學計劃多是根據自身情況制定。音樂鑒賞課程內容涵蓋了樂理基礎、西方音樂、民族音樂及戲曲的鑒賞,主要面向大學低年級學生開設。從學校來說,音樂鑒賞課為選修課,不僅沒有統一的教材,而且很難找到適合學生的教材。教學條件和設備匱乏;從學生來說,缺乏音樂基礎,音樂鑒賞課程專業性強,學生不僅會有恐懼心理,造成學生學習缺少積極性;從教師來說,教師的專業水平高,教學能力一般。安排課程隨意,教學進度不一致,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無法推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音樂素養。
順應時代發展,滿足社會生活實際需求,推動實現我國音樂教育的發展,新形勢下高校音樂鑒賞課的研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新形勢下,高校音樂鑒賞課程的研究首先就是要建立一個健全的教育教學體系,對未來音樂鑒賞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向進行明確規劃,根據實際教學規范設置教學任務,制定科學規范的教學計劃,明確教學任務,為音樂鑒賞課程改革創新從體制上找準方向。只有科學規范的提綱,才能規避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問題,推進音樂教育、音樂鑒賞課程的發展和進步。
新形勢背景下,傳統的音樂鑒賞教學方法難以適應時代發展,因此高校須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創新改革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為本,切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對音樂鑒賞課程進行思考,不斷探索專業領域,為學生創設寓教于樂的學習氛圍,不僅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而且調動音樂鑒賞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從而培養個人的綜合素質,提高音樂素養。
在高校音樂鑒賞課程中,學生對鑒賞作品的理解不斷加深,而且對音樂領域的探索不斷擴充,因此,在音樂鑒賞課程中不僅要讓學生被音樂吸引,而且深入欣賞和理解作品的情感。良好的教學效果有助于學生正確分析和理解音樂作品,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有助于培養他們對音樂的態度。
高校音樂鑒賞課程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音樂基礎能力,循序漸進的進行音樂作品的鑒賞,教學目標的設定應該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當前高校學生的情況來說,學生應當先提高音樂基礎理論知識,只有達到一定的基礎后再進行音樂鑒賞,逐步增加教學內容和提高教學要求,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對音樂藝術價值的理解,能夠理解音樂經典名目的深意,并促進提高學生的興趣,積極主動地欣賞和分析音樂。
在高校音樂鑒賞實際教學中,教學設備和環境決定和影響著教學效果。鑒賞課程內容除了中外名曲、戲曲、音樂劇及歌舞劇外,還有視聽練耳的內容,由此對音樂設備的要求極高。對此,新形勢下應當加大教學設備的投資力度,為學生音樂鑒賞創設一個多功能的音樂教師環境,配備高品質的音響及多媒體設備,為提高教學質量帶來保障。
新形勢背景下,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和教學質量,應在教學中將音樂理論與實踐結合,激發學生的特請,提高音樂欣賞水平。本文分析當前學生音樂鑒賞課程的現狀,基于存在的問題為音樂鑒賞課程教學提出相應的改革對策,以幫助學生領略音樂藝術之美,并在不斷的音樂鑒賞學習中發現樂趣,提升積極主動性,最終全面提升自身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