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燕
(深圳市龍崗職業技術學校,廣東 深圳 518000)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職音樂教師越來越注重學生的課堂體驗,為提升音樂課堂的質量,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嘗試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在不斷的嘗試中,體驗式教學法逐漸被師生認可。如何正確使用體驗式教學法,使體驗式教學法更好地為中職音樂教學服務,已經成為音樂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
體驗式教學法指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景,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行體驗式學習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在具體的教學場景中,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從而樹立學習信心。在音樂課堂中使用體驗式教學法不僅可以使學生快速掌握課本知識、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還可以擴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力,使學生接觸到更多藝術形式,這對學生藝術水平的提升十分有益。
體驗式教學法對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求較高,教師必須設定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才能使體驗式教學有序地開展,才能充分發揮出體驗式教學的優勢。
例如,在教授學生《中國民歌》一節時,教師可以根據中職學生活潑、發散性思維強的特點,設置學生參與度較高的教學環節。如在課上請學生根據自己家鄉所處的地區進行自由組合,形成具有不同地區特色的音樂小組,來自江南地區的同學組成“江南地區音樂小組”,來自陜北地區的同學則組成“陜北民歌小組”等,同一地區的同學根據本地區的特點選擇幾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向其它同學展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要選曲,還要組織本組的同學合作演唱某一特定曲目,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且在每個小組創設的不同情境中,學生更容易體會到不同地區民歌的特點,這有利于加深學生對不同地區民歌的理解,區分不同地區民歌的特點。
設置具體的學習情境將有利于學生感受不同音樂種類的魅力,從而加深學生對該音樂種類的印象。中職音樂教學的內容十分廣泛,適用體驗式教學法的章節也很多。例如在教授《合唱藝術》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音色、發音規律對學生進行分類,在上課時模仿合唱團的布局對學生進行分類,從而在形式上使學生感受到合唱藝術的魅力所在。在教授具體曲目時,教師可以根據該曲目的高低音分布,將不同的小節分配給不同學生演唱,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當明確這一做法并不是為了考察學生的歌唱能力,而是為了使學生感受在合唱藝術中不同部分相互協調的重要性,從而學習合唱的技巧。在學生相互配合的過程中必定會出現許多問題,如有的學生聲音太突出導致整體合唱效果不佳、不同聲部的學生的聲音相互影響等,教師可以在學生合唱出現問題時指明合作、融合在合唱藝術中的重要性。在犯錯的過程中學習,學生必定會對音樂知識印象深刻。
當前,我國多數中職院校的音樂教學局限在校園內,然而,校園內的資源是有限的,很難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音樂學習需求,因此,教師可以考慮在教學過程中增加“音樂實踐”這一環節,帶領學生到具體的藝術場館學習與音樂有關的知識。尤其是在將音樂與其它富有表現張力的藝術形式相結合時,體驗式教學法的優勢最為明顯。
如在教授拓展模塊中《舞蹈的魅力》這一單元時,僅憑教師口述,學生很難真正感受到音樂與舞蹈結合的魅力。通過教師口述,學生很難感受到音樂所帶來的情感的變化,通過觀看視頻,學生對舞臺燈光、舞蹈者的肢體變化、音樂節奏的變化也遠不如現場觀看來得強烈,因此,教師應當適當安排音樂實踐課程,帶領學生到具體的藝術場館觀看芭蕾舞劇、歌劇、音樂劇等表演,使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感受音樂與其它藝術結合的魅力,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藝術感知能力,增強學生學習動力的目的。
體驗式教學法重視學生的真實體驗,重視學生多感官的調動,這與音樂課堂提升學生藝術素養的目標相匹配。教師在使用體驗式教學法的過程中,必須重視教學成果的反饋與評價,傾聽學生對該教學方法的意見和建議,結合新的教育觀念對該教學方法做具有創新性的調整,使之更好地適應本校學生的特點,最終達到提升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