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小芬
(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1231)
隨著經濟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發展,高校以及高職院校大幅擴招,學生素質和個性發展差異較大,不少學生價值取向模糊,道德素養不高,對高職院校思政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因此,新時期研究高職院校思政工作改革發展路徑和模式,探索高職持續健康發展之路,可謂意義深遠而又任重道遠。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文)里提到:“學校教育要把人才培養作為根本任務,堅持以德育為先、育人為本的原則,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最首要的位置”。思政教育是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的保證,在高職教育中占舉足輕重的地位。高職院校學生思政工作影響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其效果直接影響到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因此,新形勢下探索高職院校學生思政工作,不斷改革創新,培養德才兼備的復合型人才,以滿足新時期社會發展對高職人才的新要求,是我們高職院校亟需解決的迫切問題。
隨著高校擴招以及學生本身的一些因素,高職院校學生思政工作也顯現出一系列問題。一是高職院校思政工作沒有從學生的現實情況出發,“知行脫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開展工作前沒有進行全面系統的調研評估,往往根據自身現有經驗開展工作,導致工作流于形式,成效不明顯。二是高職院校學生思政工作方法陳舊,往往采用大班課集中授課形式,沒有深入到學生中開展具體有效的針對性工作,切實解決學生可能存在的一系列思想問題。三是高職院校學生思政工作缺乏系統性、專業性,隊伍建設有待加強。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疲于行政工作或教學工作,缺乏走出校門學習和交流機會,在教學實踐中缺乏與時俱進和開拓創新的魄力,不利于有效開展工作。
高職院校需要大力提高認識,強化“立德樹人”意識,大刀闊斧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發展,擔負起培養社會主義建設所需人才。高職院校要樹立“德育為首”的大德育觀,要大力宣傳典型和榜樣,推出形式各異的先進個體,發揮榜樣的力量,讓思政工作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深入人心,努力提高思政工作的成效。
加強思政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思政人員的管理水平。首先要建立嚴格的人才選拔機制,引進優秀人才加入到思政隊伍中。其次,考核激勵相結合,確保思政隊伍穩定性和健康發展,提高思政工作者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管理能力,為思政工作者搭建提升自我的平臺。最后,要加大培訓力度和科研投入,鼓勵思政教育工作者走出校門多參與學習交流,教學科研相輔相成,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養。
加強制度和文化創新,整合有效資源,為思政教育工作創建從校內延伸到校外的全面育人格局。高職院校要高瞻遠矚,建立健全各項管理機制,確保思政工作既有章可循又可大膽創新。利用好校內的大型校園文化活動,發揮文化校園的魅力,增強感染力,樹立全員共同建設的意識。通過學生的社會實踐和“老帶新”幫扶,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引導高年級學生對新生開展幫扶、指導和教育,讓學生在參與各類實踐活動中理解體會思政理論知識,提高主動學習的自覺性。
加強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將思政教育融入滲透到教學改革的方方面面和各個環節,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的作用。思政教師要把握理論前沿,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立足學生成長需要,走進學生,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在教學組織、教學模式、實踐活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激發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熱情,引導學生深入社會,主動參與教學實踐,積極參加各類社團、比賽、主題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主動學習,樂于交流學習,不斷完善自身修養。發揮網絡教育優勢,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和手段,搭建網絡互動平臺,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提高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廣泛性和深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