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欽云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江西 南昌 330096)
隨著近幾年我國教學事業的不斷發展,其對教學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此形勢下,需要教師加強對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的調整和改變。總的來說就是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為此,在實驗教學課程中,教師需通過電子信息教育,實現該目標。
因電子信息會涉及到較為復雜的理論知識,且電子信息技術發展速度較快,使得學生還沒有熟練掌握舊知識,就已經出現新的知識[1]。進而使得學生在課程學習上具有一定的難度。
學生學習電子信息技術主要是通過實驗來掌握更多的知識,因而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實驗任務中的芯片進行初始化編程,能夠更好的掌握電子信息相關知識[2]。但是結合實際發現,多數學生對實驗這門課程并沒有正確的認識,在學習中,是直接選擇內存中已有的相關程序進行教學實驗。長期下去,不僅使得課堂教學實驗失去應用的重要價值,還使得學生失去學習更多知識的機會。因而需要教師對此予以足夠的重視。
在電子信息教育在實驗課程中的改革工作上,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電子信息教育與其他學科是不同的,主要表現為其沒有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這就導致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具有一定的難度。為此,院校需要按照要求對授課內容進行適當的改革。
1.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重難點知識的講解,并在最短時間內形成屬于自己的教學觀點。期間,教師要從淺到深的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提高其學習效果。
2.對教材中比較難以理解的知識進行適當的簡化。如,在對電路分析相關內容中,教師可將其外部所具有的特點作為重點對學生進行講解,而對于內部電路的運行規律等內容,可對學生進行簡要概述即可[3]。使學生對此有大概的了解和認識。
3.注重對電子信息教育的實踐。由于電子信息教育屬于工科類課程,因而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而教師在自身教學工作中,主要是培養專業化和實踐性較強的技術人才,所以在具體教學中,要能夠將相關理論知識與實際進行有效結合。比如,在教學電路設計這節知識中,教師可先讓學生對電路進行自主設計,之后還要將其在課堂中進行展示。這樣做,不僅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在這節知識中創新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還使得學生在設計分享過程中,進一步擴寬其視野。
4.在對學生進行電子信息教育實驗課程中,教師可按照要求,將各個教學環節進行有效結合,即基本的理論知識教學、具體的實驗教學以及教學實踐進行結合。這樣做,不僅能夠為教師實驗課程的開展提供重要的理論知識基礎,還有助于其在教學中深入貫徹理論教學,促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具體實踐,進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滿足自身發展需求。
1.創新教學方法。在過去課程教學中,教師所使用的“一言堂”教學模式,極大地影響學生學習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創新思維能力。針對這種情況,則需要教師調整教學方式。在具體教學中,其可根據教學內容,將問題導向法、啟發式教學法等應用在教學中[4]。通過對學生開展實驗教學,能夠有效加深其對相關知識點的認識,而學生所出現的錯誤想法也可在實驗操作中的驗證進行修正。
2.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驅動下,我國互聯網電子技術獲得較大的發展成果,這使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獲取更多的教學資源。同時,也促使教學形式的多樣化,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對此,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注重網絡資源的利用,以此提高其教學效果。
具體有兩個方面:一是,在具體教學中,根據相應的網絡教學素材進行個性化教學設計,借助這種形式,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二是,學生在學習期間,可通過對計算機網絡的有效利用,進行自主學習。
綜上所述,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推動院校教學工作的發展。特別是在實驗教學課程中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得到明顯的完善。結合實際,教師在實驗課程教學中進行電子信息教育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教師有必要加強對課程的改革。以此能夠更好的保障課堂教學效果。電子信息教育在實驗課程中的改革中,教師需從兩方面進行,即:實驗教學中授課內容的改革、實驗教學中授課方法的改革。做好這兩方面的課程改革,能夠為現階段社會發展培養出其所需要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