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銳
(襄陽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襄陽 441000)
基于我院的省級眾創空間“服飾文化創想·家”(簡稱“創想·家”)建設為例,探討雙創教育改革,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供強有力的服裝設計、制作、營銷及管理人才支撐,同時在眾創空間平臺下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推進協同育人,促進專業教育與科技、經濟、社會的緊密結合,并通過雙創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進一步發展眾創空間,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局面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
“創想·家”將大力培育優秀服飾設計師,全面服務于學生在服飾領域的創新創業。在“創想·家”中建設的簡藝服飾工作室,其運行過程包括了市場調研,制定項目,技術研發,技術轉化,成品展示與營銷五個方面組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技術指導,提高學生技能水平的同時,服務于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
依托服裝實訓中心建設“專業化”眾創空間,規劃與建設服裝專業實訓中心,打造理實一體化工藝實訓室,具有理論教學、實訓同步教學、服裝產品研發三大功能特點,是集服裝理論知識教授、實踐操作、科技研發于一體的學生實戰場所。
在“創想·家”建設中將構建“學校-社會-政府-企業”四位一體的“全方位、一站式”的雙創服務體系。整合襄陽服裝設計與生產技術資源,建設眾創空間網絡管理團隊,建立創客會員信息庫、創客創新創業培訓資源庫、企業與客戶需求信息庫等資源庫,為創客網絡學習、企業合作、客戶交流提供平臺支持。
1.專業課程內容與“創想·家”建設項目融合,構建“專創互融”的課程體系,將聯合服裝企業,開發緊密結合服裝背景的創新創業課程,完善服裝專業課程體系,實現課堂內外、校園內外、虛擬實驗與生產性實訓“三結合”。
2.“創想·家”將創新創業導師團隊與專業教師隊伍融合,培育“專創互通”的專兼職教師隊伍,是以雙創與專業教學深度融合為基礎,以成果轉化為重點,以雙創成功為導向的“雙師型、創客型、導師型”相融合的教師團隊。
3.“創想·家”與專業實習實訓基地融合,以服裝專業實訓中心為基礎,共建專業實習實訓和雙創實踐一體的平臺,搭建“創訓一體”的實踐基地。
雙創教育的源頭是創新,聚焦在教育,精髓是通過教育,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內化為學生的一種素質。在“創想·家”的建設與實踐過程中,重構了服裝專業課程體系,深化了實踐項目教學改革,將課內指導與課外社團指導相結合,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引領學生在服裝款式研發與服裝技術創新,恰恰體現了與雙創教育目標的融合。
依托行業協會搭建地區服裝企業交流研發、轉化、交流平臺,協同企業定期開展服裝技術競賽與交流,定期邀請企業專家來校講座、技術指導,組織協會成員參加培訓學習,同時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平臺。
“創想·家”將積極開展專業教師、學生的創新創業講師課程培訓活動,鼓勵教師持有創新創業指導師證書。同時認真落實專業教師的企業實踐活動,打造高水平“雙師型”教師隊伍。其次強化服裝專業教師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支持教師參與創新項目研發、創業項目實踐,積極推進“創客型”教師隊伍建設。最后推行服裝專業教師指導和參與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推進“導師型”教師隊伍培養。
“創想·家”構建多元鏈式雙創實踐模式,依托行業協會,搭建集研究、技術研發、技術轉化的服務平臺。依托服裝實訓中心建設“專業化”“特色化”眾創空間,打造“真實市場環境”下的學生實戰場所。
“創想·家”將依托合作企業將研發中心、品牌工作室的技術研發成果、技術轉化成果運用傳統媒體、微電影、網絡營銷等形式進行線上展示,以及通過“創新成果展示中心”進行技術研發、服裝成品靜態、動態的線下展示,促進“創想·家”雙創項目的拓展與專業技術的提高。
總之,適應“雙創”的發展趨勢,符合“雙高”的高職專業建設,培養優秀的服裝人才,建設好眾創空間是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