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睿
(隴東學院,甘肅 慶陽 745300)
高校學生工作要牢牢把控思想教育是靈魂、安全穩定是底線、制度建設是基礎的工作思路,強基固本、突出重點、落實責任,堅持“學生為本服務至上”的工作理念,構建內容完善、標準健全、運行科學的一體化學生工作體系,切實提高學生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提升學生工作內涵式發展能力。
(一)德育為先,突出價值引領。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學生工作首要位置,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工作理念,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著力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二)學生為本,強化服務意識。學生工作要以學生為中心,緊緊圍繞學生需求,密切關注學生問題,積極回應學生關切,不斷強化服務意識,在關愛學生、幫助學生、尊重學生、服務學生中有效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三)協同聯動,形成整體效應。加強各級黨組織對學生工作的領導,落實層級責任,從領導體制和管理機制上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學團齊抓共管,各部門相互配合協作的學生工作大格局。
1.突出黨委的主體責任。學生工作是辦學治校的重要方面,學校黨委要切實履行加強和改進學生工作的主體責任。黨委會應每學期定期聽取學生工作匯報,及時研究解決重大問題。
2.落實學院的第一責任。學院是學校辦學的運行主體,承擔教育引導學生成長成才的第一責任。要堅持把學生工作作為重心工作抓實抓細,抓出成效。各項工作安排、各種制度設計都要以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為出發點。
3.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每一位教職員工都要徹底克服“重教書、輕育人”的現象。不斷提升職業道德素養,做到教書與育人相統一,言傳與身教相統一,充分發掘和運用所授學科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
1.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堅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通過理論宣講、主題活動、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教育引導學生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不斷增強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念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培育踐行核心價值觀。堅持貫穿結合融入、落細落小落實的原則,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到育人全過程,引導師生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和實踐要求,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教育,提升學生道德素養。
3.發揮文化育人功能。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組織開展雅言經典誦讀、詩詞大賽、漢字書寫大賽等系列活動,深化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強化校訓校史育人功能,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引導學生勤學、修德、明辨、篤實。
1.規范學生資助工作。健全四級資助認定工作機制,合理確定認定標準,做到精準認定,實現精準資助。堅持資助育人導向,深入開展感恩教育、勵志教育、誠信教育,著力培養受助學生自立自強、誠實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擔當的良好品質,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循環。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中心標準化建設,按師生比不低于1:4000的比例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師。構建四級預警防控體系,抓住關鍵少數,及時掌握重點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疏導和心理危機跟蹤干預與轉介。以5·25大學生心理健康節活動為平臺,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
3.持續推進制度建設。要著眼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規范評價引導、獎懲評優、權益保護等工作內容和程序,建立多角度、全方位評價學生個體的多維評價制度,全面構建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的制度體系。
1.探索互聯網+模式。學生工作者要充分借鑒互聯網思維,運用“互聯網+”改造傳統的學生工作模式,按照建好網、管好網、用好網的總要求,將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與學生教育、管理、服務深度融合,探索“互聯網+學生工作”新模式。更多采取結構化、翻轉課堂的教育引導方式,將學生工作者承擔的第一課堂教學任務和第二課堂教育內容以慕課、微課等形式來表現,增強互動性。
2.提升公寓育人水平。學生公寓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要不斷加強公寓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員活動室、黨員示范宿舍、黨員監督示范崗等陣地和載體的作用,加強公寓文化建設,結合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題和方向,精心打造學生家園文化。
3.注重工作智庫建設。加強學生工作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及時總結工作經驗,凝練提升為理論成果,以項目團隊的方式推進學生工作課題研究,逐步探索并最終形成“理論構建平臺、平臺拓展實踐、實踐豐富理論”的良性循環,形成學習型、研究型、創新型學生工作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