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淑雅
(江蘇省行政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9)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一種經實踐證明符合中國具體國情的中國方案,這個中國方案中暗含著強烈的“中國特色”。本文在此基礎上試圖探析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在起源發展、制度建構和實踐運行中的“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中國特色”體現在它起源于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的實踐探索,發展于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的理論創新,是探索、建立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產物。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以傳統文化中具有鮮明特色的民本思想和協商傳統為基礎。在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不僅長期存在“以民為本”的民本主義思想,同時也孕育出了“和而不同”的協商思想。民本主義思想和協商文化不僅深刻浸染著中國歷朝歷代的制度建設和施政綱領,也成為中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起源發展的一種寶貴的文化基礎。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便深深植根于中國自身優秀的文化傳統中。
早在新民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便探索創立了具有協商性質的“三三制”政權。通過傾聽各方觀點和看法,注重照顧和維護各方利益,盡可能的把協商的思想貫穿于政權的實際運作中,形成了遇事大家協商討論的良好民主氛圍。此后,為繼續貫徹這種協商的傳統,政協也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運行協商民主的主要政治機構,至此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有了專門的承載機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開始全方位地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政治資源,逐漸形成了多領域、多層次、多形式的協商民主制度體系。僅擴展了協商的層面使協商民主從黨和國家的層面逐漸向社會的層面延展,而且拓寬了協商的領域使協商民主從政權領域逐漸向經濟、社會以及百姓的日常生活領域邁進。不斷拓展和延伸了協商民主的廣度和深度,使得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在各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在制度建構上的“中國特色”突出體現在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體現民主集中制、同社會主義選舉民主相結合三個方面上。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作為一種制度存在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服務人民,在一些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上運用協商的方式尋求一種滿意的結果。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價值追求完美契合了中國共產黨依靠人民、服務人民的宗旨。黨領導協商不僅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最大特色,只有通過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才能在廣泛聽取社會各階層的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達成最大共識。
(二)堅持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核心。一方面,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集中指導下的民主,協商必須有一定的前提,即以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度和體系。另一方面,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體現求同存異、尊重差異。在堅持廣泛參與平等協商的過程中承認差異并尊重不同階層的利益表達訴求,通過專業性的審議、分析和討論,尋求各方接受的最滿意結果。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和選舉民主緊密相關,互為補充。兩者既具有共同的政治價值與政治目標,即都以實現和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為宗旨。又在具體的運行中具有各自的政治功能和實踐優勢,選舉民主注重投票與決策,堅持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運用投票的方式表達與整合各種利益訴求。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注重溝通交流、求同存異,強調在投票決策前對各種利益訴求的博弈與融合。
在實踐運行中,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中國特色”表現為渠道廣泛、形式多樣。在中國這樣規模巨大、結構多樣的社會,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內在地具有團結各族人民、整合國家、協調各方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的巨大功能。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實踐的主渠道。在目前中國整個政治系統中,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化發展中最為完善的部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實踐的重要制度平臺。人民團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密切聯系群眾的作用,是我們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基層組織的協商主要存在于社會自治領域,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實踐渠道的基礎和重點。
在具體實踐中,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以中國共產黨、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協、人民政府、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基層組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各類智庫等為協商途徑,以政治協商、立法協商、行政協商、民主協商、社會協商、基層協商等為協商形式,以提案、會議、座談、論證、聽證、公示、評估、咨詢、網絡等為協商辦法。
新的時代催生新的思想,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回應了時代對更好社會制度的要求。作為一種有理論可循、有制度可依、有文化支撐、有特色可顯的“中國方案”,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在起源和發展、制度建構上、實踐運行中均彰顯著獨特的中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