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華 胡 波
(1.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2.武昌理工學院文法與外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223)
當前各類本科院校商務英語網絡平臺教學均規定了相應比例的網絡平臺課程要求,且都秉承以信息化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理念,大力改造傳統教學模式,積極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以期充分利用網絡與計算機技術對于學生實踐的鞏固與提高。目前教育界對于利用網絡學習平臺的無限資源促進商務實踐教學已經達成了廣泛共識。然而在緊跟網絡化的時代趨勢,建設硬件設施,擴大網絡平臺教學資源的同時,如何評價各類網絡教學平臺資源及其使用效果,怎樣提高網絡平臺學習實踐主體即學生群體的學習效能感,成為衡量網絡平臺學習進入結構化調整和發揮其實質性作用的關鍵。本文著重探討網絡平臺評價體系構建和學生學習效能感的關系對于商務英語實踐教學的影響。
多數高校商務英語網絡平臺教學的模式設計過于重視硬件建設,忽略了對于網絡學習的效果如何進行合理評價,缺乏科學的實踐教學評價標準,無法有效促進學生學習效能感的提高,不利于實踐教學的效果的達成。然而,缺少行之有效的的評價體系,會致使實踐教學的衡量標準單一,考核結果呈現出一下問題,即學生應用能力、合作學習,情商融入能力低下,從而導致網絡平臺的學習成為某種形式化的量化學習,學生的反饋和教師的指導都不能得到真實的反映。學生的學習效能感受挫,網絡平臺學習將成為完成任務式的空洞教學形式。與此同時,相應的惡性結果就是指導老師不能得到實際的真實學習效果的反饋,難以形成科學的教學反思,無法為連貫的學習任務設置制定精準的方向指導。長此以往,將導致實踐教學偏離培養人才目標。
首先,商務英語實踐教學開放式網絡平臺的評價體系構建應當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根本指導。根據社會需求制定的人才培養規格決定了所使用的網路平臺資源是否符合要求。開放互動式網絡教學平臺的優勢有目共睹。網絡的便捷、高速和資源共享的特性既可以巧妙的轉換學習的傳統模式,吸引網絡一代的青年學生,又可以簡化教師工作步驟,開拓新型實踐形式,開展多角度教學改革和體驗,取得教與學的最佳效度。開放式網絡平臺的出現為商務英語實踐活動營造出數不勝數的模擬情景與活動練習,這樣就充分保證了學生訓練和聯系的內容能夠與專業實際需求一致,從而能避免了實踐教學材料與市場脫節的可能,一方面確保了教師教學任務的完成和相應演練的進度,另一方面讓學生實時了解市場動向,緊跟時代變化,達到實踐教學的目的。只有當學生實踐內容與人才培養方案高度一致時,才能做到教與學的配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感,從而促進自主學習,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學生的學習效能感的保障依賴于長期性的培養和鞏固,因此開放式網絡平臺的評價體系的構建要避免的一項根本原則是傳統的單一式的評價方式。任何單一形式的形成性評價或終結性評價都無法保證整個學習階段的良好的學習效能感的體現。對網絡平臺的使用可以一方面通過形成性評價跟蹤教師指導網絡學習的過程和學生進行網絡學習操作中的問題,形成及時的教學反饋信息,從而提高實踐教學質量,通過評價和監督,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對網絡平臺的使用也必須輔之以終結性評價。利用終結性評價進行實踐教學效果的最終判斷。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合理結合能夠促使學生依據復合式評價做出自我認識,認識到實踐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并充分感知個人學習的階段性成果,形成反思性學習,體驗成功,增強學習效能感,最終促進實踐教學目的的達成。
最后,任何形式的開放式網絡平臺的評價體系構建要充分考慮將參與網絡平臺使用的個體融入到評價體系中來,即無論是作為網絡平臺的選擇和設計的主題的教師人員,還是進行網絡學習操練的學生群體,甚至包括后期對于學生學習效果進行直接檢驗和接納的用人單位,做到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核網絡平臺的學習效果,做到全方位測試和訓練學生的知識,要求體現知識與技能、學習與合作、過程與方法等綜合因素,以保證網絡平臺利用的意義的實現。實踐教學指導教師不是網絡平臺有效與否的唯一的評價者,學生和相關企業的評價也應當融入考核開放式網絡平臺學習效果的主體。學生作為評價主體之一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其自身通過對網絡平臺的使用和操作進行學習反思,對自身實踐能力的鍛煉進行評估。用人單位作為評價主體之一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企業通過實習實踐進行技能鑒定,檢驗學生學以致用的實踐能力。
商務英語實踐教學對于開放式網絡平臺的依賴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各類網絡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商務英語專業的快速發展和市場需求的瞬息萬變的特點決定了其實踐教學的網絡平臺的構建不可能是機械的傳統教學材料的網絡化,而是要實現學生知識與社會企業需求的雙向互動,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只有以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導向,遵循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根本原則,做到評價主體多元化,才能保障網絡學習平臺構建的合理性和適用性,提高學習效能感,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真正體現信息化技術的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