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二娟
(山西師范大學,山西 臨汾 041000)
教育理念在教師課堂教學中具有指導作用。英語表面是英文字母,實質學習英語是通過字母感受異國的文化。文化品格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知。那么為什么英語教育教育要以文化為本;教師教學活動應如何以文化為本以及教師應如何對待這一理念?本文從這幾方面進行論述。
新高考中,英語將變為一年兩考,并且注重口語的考試。曾經應試教育讓學生只需要記住一些短語,背誦一些模板就能取得高分,而忽視了英語的文化價值。導致啞巴英語和中式英語的出現。新高考中將學生的文化素養提出新要求,英語教學中必須注重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
入鄉隨俗是真理。農耕經濟時我國形成了保守的大河文明,能征善戰的西方國家形成了開放的海洋文明,這就產生了東西方的文化差異。隨著全球化的推進,各國交流密切,出國留學,旅游等普遍流行。然而,要實現入鄉隨俗,就要了解文化差異。英語課堂將不再是單純知識點的傳授,而將成為文化學習交流的重要途徑。交流中不可避免的會面對文化的差異,處理得當就可以避免這些尷尬的出現。
如最典型的例子,當我們中國人碰到認識的人,我們一般會問“吃飯了嗎?”。這只是中國注重飲食文化的打招呼的方式。如果我們和英美國家的人說“吃飯了嗎?”,他們會理解為想要請他們吃飯。而英美打招呼常常提到天氣。英美國家的人不談論私人信息,而在我國一般不會忌諱。
以文化為本的教育理念,是應對新高考的需要,也是了解文化差異,減少交流障礙的需要。
在課前活動環節,可以設置每日演講或新聞播報。英語在表達中傳遞文化。我們經常看電視,會對誰演的好做個評價,還會推測結局,有些經典搞笑的語錄我們還會成為自己的生活語言。如賈玲在春晚上表演了女神和女漢子的小品,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做出評價。在每節課前,設置每日演講,可以傳達一些新的價值觀,讓同學們在品味語言的同時,增強文化觀點和文化意識。每日演講讓學生講后,其他學生做評論。演講的內容可以為感興趣的話題,或最新時事。演講時間五分鐘,不會影響上課教學時間。
課中設置角色扮演等活動。角色扮演可以更形象的讓學生感到文化的魅力,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為學生對話,也可以是一個故事,話劇等,有幾個角色就分成幾個人一組,然后讓他們排練,最后在班里展示,這樣,可以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在課后環節,可以做辯論賽,續寫結尾等活動。對于一些熱門話題,可以將全班學生根據自己的觀點分成兩組,讓他們自由辯論,從而激發已有知識,并接受新的文化知識。續寫結尾,對于故事性強的課文,而且學生學習后感覺興致未盡,可以讓他們繼續寫結尾。這樣的活動,既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文化判斷能力。
面對新高考和英語和核心素養的提出,以及全球化的出現,英語學習將不再僅僅局限于應對考試,而成為交際的手段,以文化為本的教育理念在英語教學中將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
在英語教學中,要有意無意的挖掘教材涉及的文化知識。這些文化包括顯性和隱性文化。英語詞匯可以是派生詞、合成詞、縮略詞、外來詞等,每個單詞都有他們的由來,教師可以找出一些典型的詞,并把詞的由來告訴學生。教師也可以介紹課文的相關背景知識。
英語中的文化熏陶也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定期讓學生在圖書館閱讀一本英文名著簡寫版,并讓他們發表自己的感想。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看一些英文電影等。如“生活大爆炸”,內容反應了原滋原味的英美人的生活習慣,而且發音標準,單詞相對簡單,每集只有20多分鐘,容易看懂,也可以了解英美文化。教師也可以定期請外國人來課堂與學生交流,使學生近距離接觸英美文化,體味純正的英語。
對待以文化為本的教育理念,必須注重文化包括我國的傳統文化,價值觀等。長久以來,如果在教師強調英美文化的重要性,在中學生價值觀形成之際,會用一些英美不適合我國的價值觀影響學生。現在,社會上存在的盲目崇洋而忽視傳統文化的傾向或多或少與上課接觸的文化價值觀有關。因此,教師要多用比較的教學方法,區分中西方文化的異同,文化優劣之分,但需要符合本國的國情與價值觀。不能盲目追求國外的文化而忽視對民族文化的繼承與發揚。
語言不僅是一種文化,而且是文化傳播的手段。因此,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必須注重以文化為本的教育理念,在以實施該理念的過程中,已經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促進人的文化意識和素質的提高的同時,文化里蘊含著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答案,最終也會提高學生的素養,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