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邯鄲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邯鄲 056000)
隨著現在網絡信息的不斷普及,互聯網以及智能手機已經走進千家萬戶,同時以微信、微博、貼吧、QQ等這些軟件作為代表的自媒體,已經得到現在大學生的普遍認識,成為學生獲取知識和交流聊天的主要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思維表達方式以及心理健康。所以,現在的高校一定要注重自媒體給大學生帶來的影響,主動尋求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自媒體到來之后學生可以通過各種軟件獲取大量的信息和資源,同時還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可以表達自己思想的平臺,通過這些渠道進行表達論辯。在針對相同的觀點時,通常就會出現相同的觀點,會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得到認可和尊重,自信心得到滿足。
通過自媒體的平臺,學生可以第一時間關注社會新聞動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會生活實踐中,這樣就會滿足大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促進大學生可以很快地適應以后社會上的生活,有利于大學生以后融入到社會中。
通過自媒體平臺可以將教師和學生融合到一個平臺上,通過屏幕以平等的方式在虛擬的環境中進行交流,這樣的方式就會讓學生感受到被教師尊重,進而會更愿意接受別人的建議和幫助。
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大學生價值觀形成具有阻礙,使得大學生價值觀變的扭曲。當代大學生處于成長階段,對于一些是非不能很好地分辨,缺少判斷力,久而久之就會對大學生價值觀造成影響。
自媒體的到來還有一個誤區就是會讓學生依賴手機,網絡是豐富多彩里面的東西千變萬化,對一些自制力比較弱的學生來說,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通常就會對網絡產生依賴,眼睛不離開手機,時間久了會讓學生產生敏感、自卑的情況,甚至嚴重的會出現抑郁癥、焦慮等心理疾病。
對于大學生實際生活人際交往能力弱,大家都喜歡看視頻、聊微信、看新聞,通常都是在網絡上進行交流的,這樣會使的很多人忽視了現實中和親人朋友的交流,在聚會中也會經常看手機,有些人接觸網絡時間久了,面對真人不會說話,打字卻說得很好,這種現象會使大學生交際能力逐漸降低。
高校應該樹立自媒體時代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和特點,以學生作為主體,重點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在高校進行設計教學內容時,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意見,并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展開不同的教學模式,選擇因材施教的方式。例如,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在自我意識方面就是不同的,在自我要求方面也是有著差異,所以學校在對這些學生進行教育時,應該有針對性的教學。
很多高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通常都是呆板的,只是停留在篩查階段,缺少持續動態的報告,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不能夠很好地掌握,對于早期治療是沒有幫助的。檔案的建立應該包括學生的個人信息,以及定期心理檢查的評估報告,平時的行為表現和成績等,同時還應該包括學生在微信等自媒體平臺上的簽名或者動態。這些簽名或者日志可以反映出學生的心里情況,對于以后教師觀察學生,進行疏導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所以說建立一套二者合一的教育機制是現在最應該做的工作。重視教學理念,家庭學校達成共識,高校現在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漸在重視,但是學生家長通常都是在全國各地的,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夠重視,有一些家長只是看重學生吃好穿好就可以,忽略掉學生內心情感的變化。所以,高校應該在家庭和學校教育中充當組織者和主導者,主動和學生家長聯系,讓家長認識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性,和學生一切擔負起教育責任,自覺自愿的進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針對自媒體對學生的消極影響,就需要對自媒體的網絡資源進行優化和整合,為學生營造一個健康的網絡環境,這樣才會在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網監部門,應該看重這項工作,刪除一些低俗信息,禁止出現不雅信息和視頻,推動網絡實名制,促進網絡法律的建設和完善。
綜上所述,作為高校學生心理教育的工作者,應該分析自媒體帶來的影響,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應該樹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采用全新教學方法,建立動態持續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做到對學生的實時監控,同時鼓勵家庭和學校一起進入到教育工作中,讓家長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促進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做得更加出色和有效果,自媒體時代全面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