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濤 楊 雨
(云南師范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0)
(一)昆明大學城詐騙案件現狀
2012年6月以來,大學城師生被騙1700多人,損失740多萬。幾年來發生的高校詐騙案件都是在重演這六個類型。一是冒充。指冒充政府有關部門,如警察、法官、銀行、醫保中心等要對個人款項如何處理……二是中獎,即告知學生需要交相關費用就能領取,不領取就違約……三是網購,即以客服名義說重新匯款、定單如何需要退款、批發客戶需要退定,以網購機票方面最多;四是兼職推銷,好多學生幫淘寶刷單想得返利被騙,有的損失幾萬元;五是補貼,陌生電話告知什么政策,要發家電補貼、購車補貼、生孩子的補貼……交費就可領取;六是借,以香港大學等來找同學,手機等丟失為借口,向同學借手機、錢、電腦等拿著就走掉了;電話自稱是老師、領導等,以借錢打到卡上要去送禮騙錢;盜用好友QQ,以好友身份借錢、借卡打錢等。還有其他如論文投稿、培訓、盜刷等案件。
(二)昆明某大學詐騙案件現狀
近期對昆明大學城某高校2016年1月至4月學生所遭受詐騙情況進行統計,其數據顯示,網購被騙13人,刷單被騙6人,QQ被騙7人,兼職面試被騙6人,冒充老師詐騙4人,電話詐騙3人,此外還涉及中獎、代購、代理、充值、投稿、游戲幣、支付寶、冒充要拘捕等詐騙方式。案件中呈現出涉案金額較大,受騙的女生所占比例遠高于男生的特征。在2016年1月—2016年4月,被騙的金額從100元到133460元不等,涉案總金額高達346850元。其中1千元以上5千元以下的有38人,5千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有6人,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有6人,10萬元以上的1人。可見大學生受騙金額大多集中在0-5000元之間,這正是大學生一學期的生活費,現在大多數的學生不愿意每個月都找父母拿生活費,所以會要求父母將一學期的生活費一次性拿給自己,父母也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管理一學期的生活費。從數據中也可以看出,被騙學生總人數50人,男生15人,女生35人。
(一)詐騙犯罪心理分析
1.從認知方面,詐騙犯思維敏捷、反應較快,善于抓住如開學、畢業季等時間節點,研習教育相關政策,善于想象和聯想,具備某些方面的知識經驗,對社會各階層的社會心理狀態十分熟悉。他們通過研究能模擬出被害者的現實情境,然后基于現實情境一步一步對受害者實施詐騙,使受害者步入圈套。
2.從行為方面,詐騙犯罪分子及其狡詐。他們熟知大學生心理狀態,主要利用大學生對某些社會角色的崇敬心理,虛榮心、同情心、急于求成的心理,利用他們的疏忽大意進行詐騙[1]。他們善于觀察獲知受害人的心理弱點,投其所好,采取各種方法,達到自己犯罪的目的。
3.從詐騙的心理歷程來看,犯罪分子對人的研究非常深入,對人性拿捏地非常準確,他們相信不論多么拙劣的騙局,一定會有人上當受騙。然而他們對上當受騙后的被害人心理是完全漠視,他們對于被騙者受害后的痛苦無動于衷,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二)受害人心理分析
1.“災害自我例外”心理。盡管報紙、電視、網絡等各類媒體不停地刊登和播出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段,學校也舉辦各種防詐騙講座,但很多學生都不關注,因為他們覺得這些詐騙離自己很遠,總覺得自己不會被騙。詐騙的產生,與被害人的防范意識有著密切的關系,一般情況下,詐騙犯罪都是因為防范意識欠缺而具有被害傾向。
2.沉沒成本效應。為什么有的人一次又一次受騙,就是因為人們不愿意之前投入的時間、金錢打水漂,于是在進行價值判斷時,常常考慮過去的成本和收益。然而,理性的決策思考是應該考慮及時止損,考慮當前的成本和收益。
3.僥幸心理。每個人多少都抱有“一夜暴富”的幻想,但是哪有那么多的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在收到類似助學金、貸款、中獎等詐騙消息時,往往抱有僥幸心理,輕易相信對方,以致被騙[2]。
通過上文分析,網購、QQ、打工兼職等都潛含著安全隱患,大學生受騙案件均存在于學生日常生活當中,同學們需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識,避免被詐騙。
(一)樹立防騙意識。培養學生安全防范意識,通過多種渠道,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識。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貪圖便宜、不謀取私利,對價格明顯偏低的商品還是要多個心眼,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也不會有憑空掉餡餅的事情。在保持善良的同時,也要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意識。防騙意識的弦要始終繃緊于大腦中,對涉及財務、私人信息的任何事情都保持警惕心,很多人都認為騙子不會騙到自己身上來,而騙子正是抓住這種心理才一次又一次得逞。
(二)學校要大力拓展防范詐騙宣傳教育工作的手段和渠道[3]。高校要利用線上線下的活動的實施以鞏固學生的安全意識。要充分運用宣傳欄、黑板報、校報、校園網、兩微一端等媒體,通過班會、現場會、講座、團體心理輔導、研討會等多種形式定期開展防詐騙主題活動,針對女生受騙比例高的問題,學校應通過女生協會等社團,舉辦與之相關的主題活動。使學生普遍了解高校詐騙的形式、手段、特點和危害,掌握必要的防范技能,切實筑牢思想防線[4]。
(三)校地合作。學校保衛處聯合當地派出所,邀請駐校民警在特殊節點時期到校開展安全防騙講座,民警將遇到的慘痛的案例、一般怎么發生、發生后如何處理等一系列步驟講訴給學生聽,確保每一位學生都宣傳到,同時在各學生公寓門口、內部也張貼防盜、防騙宣傳資料及屬地派出所的聯系方式,促使廣大學生提高警惕,保護好個人財物安全。
(四)學習“十字”、“五不”防詐騙技巧。“十字”即當遇到詐騙的時候,做到冷靜、核實、兩問、刪除、虛擬。冷靜即時刻保持冷靜;核實即仔細核實信息;兩問即有意識的問清楚對方能被找到嗎?事情敢公開嗎?刪除即及時刪除垃圾信息;虛擬即自己設想一個情景,問問自己這個可能嗎?“五不”即凡遇陌生來電、短信,無論任何機關、任何理由要求轉賬、匯款、索要賬號、密碼、手機驗證碼不聽、不信、不轉賬、不匯款、不回撥陌生人電話。
(五)遵紀守法。刷單等兼職本就是違法活動,由于法律意識淡薄,大學生以為這是一個賺錢的好辦法,只需一部手機或是一臺電腦,就可以足不出戶賺點生活費。但是世上沒有白吃的午餐,很多大學生就因此被騙。所以大學生要筑牢遵紀守法意識,絕不觸碰法律的紅線,絕不做任何違背法律道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