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維,隋奉芹
?
地方臺真人秀節目的本地化創新策略
孫 維,隋奉芹
(西安廣播電視臺,陜西 西安 710061;山東濰坊商業學校,山東 濰坊 262199)
近年來真人秀節目深受觀眾喜愛,愈來愈受到各電視臺的重視。由于自身的技術、資金、收視群體等方面的原因,地方臺在真人秀節目的制作上具有一定的劣勢,然而在本地資源和與觀眾的接近性等方面占有較大優勢。目前大部分地方臺的真人秀節目沒有與本地的文化資源、歷史風俗等相結合,而是普遍的照搬模仿已經成熟的節目模式。這樣的方式不僅會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也會嚴重影響觀眾對節目的印象,帶來負面的社會評價。在地方臺真人秀節目的設計中,應立足于本地的歷史文化、地域特色以及受眾心理等方面對節目進行策劃。
地方臺;真人秀;本地化;節目設計
目前,真人秀節目在我國受歡迎程度不斷增高,是觀眾喜愛的幾種節目類型之一。地方臺在真人秀節目的制作上由于其自身的技術、資金以及收視群體等原因不能與央視和各大省級衛視相比。然而地方臺也具有自身的優勢,即本地區域資源和與觀眾的接近性。我國在真人秀節目的引進過程中應該對原有的節目模式進行本土化的改造,才能使節目適應我國觀眾的審美期待和觀賞心理。目前,大多數地方臺在真人秀節目策劃與制作方面,并沒有與本地的文化資源、歷史風俗以及本地觀眾相結合,而是直接地復制和抄襲,這樣會給節目帶來負面的社會評價。因此地方臺應該以本地化的原則出發,在真人秀節目制作上進行創新設計。
“真人秀”是由“reality show”翻譯而來的,對于其概念的界定國內學者有著較為一致的看法。尹鴻、冉儒學、陸虹在《娛樂旋風——認識電視真人秀》一書中對真人秀的定義為:“電視真人秀作為一種電視節目,是對自愿參與者在規定的情境中,為了預先給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規則所進行的競爭行為的真實記錄和藝術加工[1]。”謝耘耕、陳虹認為:“真人秀是由沒有經過專業表演訓練的普通人,在預設好的情境中按照規則展現自我個性和表演過程,并被記錄下來制作而成的節目[2]。”筆者認為,真人秀節目可以概括為:普通人在一定規則的約束下參與其中,將整個過程真實記錄并且藝術加工,最后呈現于觀眾面前的電視節目。“本土化”(localization),是相對于全球化而言的一種趨勢,是指非本土的事物在一個新的文化環境中逐漸適應并轉化的過程。
我國的真人秀節目興起于2000年,廣東衛視推出的《生存大挑戰》被公認為是我國真人秀節目的雛形。此后,各個地方臺也有過多次嘗試引進國外真人秀,但沒有考慮中西方的文化與價值觀的各種差異,導致節目引進的失敗。2003年選秀類節目《非常6+1》在央視播出,其收視與社會評價均取得良好的效果。隨后選秀類節目在我國熒屏大熱,2004年湖南衛視推出了《超級女聲》,一時間《超女》火遍全國、轟動一時。 2012年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開啟了真人秀的新篇章,它在國外引進的新形式的基礎上進行本土化改進,給觀眾帶來新鮮感,大大吸引了觀眾的眼球。《中國好聲音》的成功播出,將國內真人秀節目的發展推向新的高潮,隨后各大衛視的真人秀節目在國內熱播。
1.地方臺對真人秀發展的制約。文中所說的地方電視臺指的是省級地面頻道以及各城市電視臺,這部分的電視臺在我國數量眾多,但由于自身團隊以及政策資金等方面的影響節目質量往往不高。在受眾方面,地方臺只針對本地的收視觀眾,受眾群體小。地方臺的發展劣勢主要可以總結為兩點原因:首先,地方臺與央視及各省級衛視相比,人才數量少、技術水平較低、資金較為短缺,在節目的制作方面沒有能力和條件花費大量的資金投入,節目的質量往往不高;其次,觀眾在節目的選擇上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央視和各衛視的節目更加具有吸引力,從而導致地方臺收視率和關注度不高,地方臺在總體的發展上具有天然劣勢。地方臺的發展面臨重重困境,因此對節目進行準確地定位和策劃設計是其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
2.地方臺真人秀的發展空間。由于地方電視臺在收視覆蓋面以及自身條件等因素上的限制,在真人秀節目的制作方面資源、資金等比較欠缺。但對節目本土化而言,要能夠盡量貼近本地觀眾的日常,融入他們的生活。所以,雖然地方臺受到多個方面因素的制約,但其所特有的地域性、接近性等特點正是其他電視臺無法替代的優勢。
在本文中“本地化”的概念是相對于“本土化”的概念所提出的。在真人秀節目的引進過程中,節目如果要想獲得長足的發展,就應該要符合中國的文化。同樣,地方臺的真人秀要想贏得本地觀眾的認同,就必須符合本地的文化滿足觀眾的期待。與央視、省級衛視相比,地方電視臺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本地資源。地方文化、歷史軌跡、人文風俗等都是地方臺獨有的優勢,將這些資源有效融入至節目制作中,會大大提升節目效果。地方臺在制作真人秀節目時,可以在借鑒央視及省級電視臺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區域的文化、風俗、觀眾等多方面的因素進行本地化的創新。
1.使用與滿足理論。使用與滿足理論是以受眾的心理需求為出發點,在節目設計中注重受眾的主觀能動性,讓受眾的心理和社會需求在節目中得到滿足。好的用戶體驗及產品的可持續性是提高用戶滿意度的前提[3]。真人秀節目不僅能滿足觀眾對娛樂的需求還可以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另外,因為真人秀節目大多邀請明星參與,觀眾對于往常有距離感的明星們的真實個性和日常生活有一定的窺探欲望,通過真人秀節目可以消除明星與普通觀眾之間的屏障,使觀眾從中獲得滿足感。
(1)體現地區區域文化與特色。一定區域內的文化資源和地方特色是這個地區不可替代的精神財富,在當地的民眾心里會產生根深蒂固的影響。在真人秀節目的設計中,如果只是簡單地復制現成的節目形式和內容,而忽略節目與本地區域文化資源和元素的結合,那么節目效果和社會評價必然難以達到預期的設想。與之相反的是如果在引進已有模式的基礎上加入本土的文化元素,發揮優勢,便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地方電視臺可以從自身所具有的天然優勢出發,從本地的文化資源作為切入點,在已有的真人秀模式中加入自己的文化思維和元素,打造擁有本地特色的真人秀節目,這也正是節目迎合受眾心理的重要表現。
(2)打造地區草根明星。近年來,明星效應的出現促使央視及各大衛視的真人秀節目紛紛邀請明星做為節目嘉賓。在觀眾眼里,明星與他們的距離相距甚遠,總想了解他們更多的個人信息,以滿足好奇的心理需求。根據使用與滿足理論,滿足觀眾從節目中獲得心理需求上的滿足,同時節目也可以達到良好的收視效果。由于地方臺資金有限,可以從本地化原則出發,打造屬于本地的草根明星。草根明星更加具有親和力,同時只在一定地區內明星與觀眾互動的機會更多,增加了與觀眾的接近性。
2.接近性原則。接近性原則指的是在信息的傳播過程中受眾的求近心理,即受眾對于貼近自己生活程度高的信息更加感興趣。筆者認為真人秀節目的制作可以以接近性原則作為理論依據之一,貼近觀眾的生活,這樣可以使觀眾提高觀看節目的興趣。(1)凸顯地域元素,迎合觀眾期待。真人秀節目大多具有激烈的競爭機制,具體在節目中表現為通過一定的規則要求使選手淘汰或者晉級,特別在西方一些國家的真人秀節目中,節目更加注重真實性,所有參與者的真實表現都會如數展示于觀眾面前,這對于西方國家的觀眾來說可以增加其對于節目的關注度和好奇心。然而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異,中國的觀眾卻往往不容易接受這種激烈的競爭模式,甚至會出現比較排斥的心理。傳播的主體、動機、目的、信息以及傳播方式和方法,往往因其所對應的受眾不同而異[4]。針對我國地區的真人秀節目,筆者認為更應該摒棄這種模式,其原因為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在電視娛樂節目中也應該秉持這種思想,凸顯節目的溫情元素,在娛樂和放松的同時使得觀眾感受到真情。(2)環節設置與節目宣傳貼合觀眾生活。地方臺由于受眾覆蓋面等原因更容易抓住這一接近性的原則,在節目制作中發揮優勢。在節目的環節設置和后期宣傳等方面,應該盡可能地貼近地區觀眾的生活。例如節目的錄制地點的選擇,如果將節目的錄制地點選擇在商場或廣場附近,當地的觀眾會更容易接近節目并參與到節目中去。這樣不僅活躍了節目的氣氛,而且大大縮小了節目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同時觀眾也會因為自己或者熟識的人參與而更容易關注節目,提高節目的收視率和關注度。
地方臺由于自身人員素質、技術水平、資金能力等原因,在節目制作上沒有央視以及各省級衛視的優勢,然而與央視和省級衛視相比,地方臺卻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即本地資源。地方臺的觀眾是當地區域內的,其本身具有的親和力和接近性,這是其他電視臺所無法比擬的。在真人秀節目的制作上,應該充分利用當地的地方文化、歷史軌跡、人文風俗等,最大程度上拉近節目與當地觀眾的距離。
首先在當地資源整合上,可以從地方風俗習慣、特色文化符號、地方名人事跡、歷史故事與史實以及當地的名勝古跡等多方面著手進行分析,并將其中可用的元素加入到節目的設計中去,并結合受眾分析對節目進行設定。在受眾分析方面,主要明確頻道的觀眾收視構成,以問卷調查或其他調查的方式對觀眾期待的錄制地點和參加節目的嘉賓等問題有所把握,做到以觀眾為導向設計節目的環節和內容。在節目錄制場景的選擇上,可以考慮名人故居、地方特色景區、本地的標志性地點以及“古村落”等,這些場景均可體現當地的特色元素。在節目主持人選擇方面打造一位地方草根明星,要求滿足本地知名度高、受觀眾追捧且熟悉本地方言,這樣不僅可以為節目的效果錦上添花,也可以通過明星主持拉近節目和觀眾的距離。嘉賓的選擇與設置應注重體現嘉賓參加節目前后的對比,言行舉止體現溫情元素。再具體的節目錄制中,道具應該能夠體現地方性元素,游戲任務貼近百姓的生活并在節目中注重觀眾的參與。在節目的后期包裝方面,要根據節目的定位對節目進行包裝,在字幕、特效等的應用上貼近本地觀眾期待。最后在節目的宣傳方面,尋求當地觀眾所接受的宣傳方式,如通過本地明星直播的形式。
現在,電視節目琳瑯滿目,觀眾可選擇的范圍越來越廣,對于地方臺真人秀節目的設計者來說,要充分把握觀眾的收視心理與收視喜好。在成本可控的范圍內盡可能地利用本地資源,將觀眾關注的內容以他們樂于接受的表現形式呈現在電視上,進而獲得觀眾的認可。
[1] 尹鴻,冉儒學,陸虹.娛樂旋風——認識電視真人秀[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6(01):6.
[2] 謝耘耕,陳虹.中國真人秀節目發展報告[J].新聞界,2006(04):8-12.
[3] 米高峰,李思美,趙夢飛.全民閱讀語境下圖書資源整合與共享平臺設計研究[J].出版廣角,2018(06):61-63.
[4] 李亞銘.國家話語中的口語傳播[J].編輯之友,2018(01):75-80.
[責任編輯:傳馨]
2018-05-20
孫維,女,西安廣播電視臺播音部主任,主任播音員,主要從事播音主持工作;隋奉芹,女,山東濰坊商業學校教師,碩士,主要從事電視節目策劃研究。
G22
A
1672-8122(2018)06-01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