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輝 王璐陽 黑河學院
俄羅斯是一個注重手工藝技術的國家,人們崇尚手工技術的研究和制作。為了能夠更好、更準確地了解俄羅斯手工藝品的制作手法,我們曾經多次去往俄羅斯進行專業考察和技術研究。其中,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編織工藝便是其中一個研究項目。
不同的材料帶給我們的感覺是不一樣的,不論是視覺上還是觸感上,都有著個體的差異。人們的審美源于人對事物的感知和認知。在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里,同樣的事物卻因為材料的不同給了我們不同的視覺效果,而在編織領域里,我們通常使用最多的材料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與我們的生活環境親密接觸,而能用于編織的材料通常被稱為“纖維”。而纖維的類型有很多種,我們平時最常見,也是最常用的一般有植物纖維、動物纖維和合成纖維。我們平時種植的棉花、麻、藤都是用于植物纖維的最好材料;小動物身上的毛、皮及分泌物是動物材料的主要來源。
化學纖維是科技的產物,代表著時代的發展。化學纖維的種類很多,首先是有機化學纖維,也被叫作再生纖維和醋酯纖維;其次是合成纖維,最常見的有滌綸、棉綸、腈綸、維綸、丙綸、氯綸、乙綸等;有的是普通合成纖維,有的是特種合成纖維。芳綸、氨綸、碳纖維、石墨纖維、抗燃纖維等,各種纖維根據各自不同的特性,體現出來的藝術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這個就需要我們在使用前將其特性考慮在設計中,讓材料與設計完美結合。另外,無機化學纖維也是人造纖維的一部分,是通過科學技術得來的產物,最常用的有玻璃纖維、陶瓷纖維和金屬纖維。
用于編織的材料種類有很多,根據材料性質的不同會得到不同的藝術作品,正因如此,我們需要對材料與設計的結合進行探討和研究。
不論是在人類文化藝術的發展中,還是在科技進步、經濟生產的發展中,手工藝都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對于編織的實用性來說,它是手工藝的一種表現,是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最初的編織工藝來源于對物質的使用性能,通過手工編織成各種不同的生活用品。
通過技術的熟練程度,以及人們對藝術的追求,藝術性逐漸發展成熟。人們更注重實用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編織技術,研究各種材料在編織領域中的應用與創作,突破傳統手工藝的藝術領域,走入科技技術的時代。機械與手工藝之間的相互結合是現代編織的新領域,是支配設計方法與形態的發展新過程。但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編織工藝并沒有因為科技時代的沖擊而衰退,反而以自身的發展形勢獲得了現代化的演變,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機械文明推動了現代化手工藝的形成。
在平面編織中,藝術性遠勝于實用性,編織的技法也有著各自的特點與共性。在平紋編織中,大多是以經線和緯線之間的相互穿插、纏繞、結索而形成具有藝術性的畫面,具有一定的審美效果。在這種編織技法中,通常用以毛纖維的染色效果最為絢麗,使得編織出來的色彩靚麗而豐富;而麻纖維的上色效果相對灰暗,卻具有另一種藝術魅力。在設計過程中,通常會把各種編織材料也構思在設計效果中,這樣才能將最后的藝術效果與設計原稿完美結合。
立體編織在藝術領域中的應用特別廣泛,不僅能編織成各種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更能把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使得物品的實用性更加具有審美效果。它是時代的藝術產物,代表著編織技術的進步。而各種編織技法與藝術手法,是編織技術的精華,不同的編織技法能產生不同的肌理效果,更加增添了編織技術的神秘性,給人帶來視覺上的沖擊,達到完美的藝術效果。
在對俄羅斯編織工藝技術的考察中發現,俄羅斯人從最初的手工編織到機械編織又回歸到手工編織技術。在時代發展過程中,編織技術的成熟使得俄羅斯人更加注重編織的手工技術,并且崇尚于手工技術的藝術形式,在編織中尋求對藝術的理解與探究。在編織過程中,每道程序都非常嚴格,從最初的選材,材料的加工,到編織的制作,都是極其嚴格的,更加說明了俄羅斯人對手工藝的崇拜與執著。
除了編織技法與材料的生成外,俄羅斯人還注重形態的自然美,突出其手工藝的藝術形式,以此來展示編織技術所產生的藝術效果和審美效果?,F代科技的形成沒有使得俄羅斯編織技術消亡,反而更激起了俄羅斯人對編織藝術的手工藝性和技術性的追求,通過各種材料豐富了編織藝術的技法,使得人們對編織技術開展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