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麗 娟
(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2)
對于學習聲樂的學生來說,性格在聲樂學習中有很大影響,性格的好壞對聲樂表現力也是大相徑庭。性格外向、積極上進、樂觀的學生在聲樂學習中進步較快,聲樂表現力會更理想。反之,性格內斂、孤僻、自卑、消極悲觀的學生在聲樂學習中,進步相對要緩慢一些,并且在眾人面前不善于表現自己,常常會出現過分緊張、不自信、自我懷疑、意志力差等心理狀態,導致作品完成的不理想。
聲樂學習者,不論是上課還是表演都要對自己所學習或表演的歌曲十分的熟悉。比如,作品背景、歌詞旋律、曲式結構、作品風格、伴奏等。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聲樂課堂主要是以學習聲樂演唱技巧為主,而非老師為我們教授歌曲。這樣的話,聲樂課堂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這好比廚師去學做菜,而沒有食材是一個道理,所以作品的背誦是基本。相反,歌曲的生疏,會給自己帶來心理壓力,將聲樂課堂視為一種負擔。
由于演唱作品的生疏,導致演唱技巧的失常,演唱水平大打折扣,得不到真正的發揮。這樣失敗的經歷,就會在心里留下“陰影”。在下次演唱中更加擔心重蹈覆轍,而思想壓力過大,形成了歌唱的心理障礙。
教師的態度影響學生的態度,教師的在課堂上情緒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發揮。太嚴肅了,學生對老師將產生一種敬畏感,歌唱欲望被壓抑;太急躁,學生將無所適從,心理上不平靜,氣息與聲音的調整就不能得到穩定感和平衡感;太粗暴了,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就會使學生膽怯、恐懼、發揮失常。
作為教師,在為學生授課時,不可將自身的情緒帶到課堂當中。人在心情愉悅的情況下,做事效率會事半功倍。愉悅輕松的課堂氣氛會帶動學生積極的演唱情緒。相反嚴肅呆板的教學氛圍會降低學習效率,也會使學生產生一定的逆反心理,造成不愿學習聲樂。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因材施教,根據不同人的性格進行各自的教學方案設計,達到有針對性的訓練,最終提高學習者的演唱表演水平。
作為學生,要正確認識在眾人面前唱歌的緊張或不自然,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和生理反應。要知道即使是歌唱家在演出之前,也會有不同程度的緊張。我們學生應該嚴格的要求自己,從平常的習慣到的聲樂的系統訓練做起,一步步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能力,最終提高自身的演唱表演心理。具體我們可以從下面幾方面加強訓練。
1.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基礎知識是每一門科學的基礎,一定要在掌握了扎實的基礎知識之后,才能有所創新,有所發展。聲樂學習演唱也不例外,只有夯實了基本,掌握了基本的演唱技巧,才能進一步提高演唱技能。
2.參加各種現場音樂會,觀看錄像視頻,或者傾聽聲樂示范講座,從中學習別人的長處,建立聆聽正確聲音的耳朵,幫助自己來糾正錯誤,促進自身學習。
3.在上聲樂課之前對老師布置的音樂作品要做到,視譜默唱,分析曲式結構,掌握歌曲風格特點、時代背景、題材體裁,辨認歌唱的基本要素,如調式、調性、節奏、速度、音程、呼吸發聲技術難點以及樂曲表現的“特點”等等。
4.充分做好表演前的準備
參加演出或進行專業考試。在鏡子面前,精心設計好歌唱時的手勢。先出哪只手,是高是低,左右手的交替。提前過臺,看好位置,設計好上臺的速度,這一切都做到心中有數。避免在正式考試或演出時慌亂。
歌唱藝術,是人的精神產品,是人類的一種高級心理活動。不論是歌唱技巧的表現,還是歌唱藝術的表演上,自始至終都貫穿著復雜的心理活動。不管演唱是成功還是失敗,演唱者都要具有不懼怕的心態,循序漸進提高自身專業水平,一步步提高自身自信心,再通過老師的細心教導和有效引導,這樣一定會戰勝演唱時的心理障礙,達到控制心理狀態的目的,最終完美表現演唱的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