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騫
(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互聯網+”形勢下對于高職畢業生的創業就業工作進行分析,是擁抱互聯網經濟,帶動創業帶動,實現我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途徑。因而在這一前提下對基于“互聯網+”平臺的高職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機制進行研究就有著很高的必要性了。
高職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機制現存諸多問題,以下從服務內容過于集中、信息化水平較低、服務機制缺乏深度等方面出發,對于高職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機制現存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服務內容過于集中影響到了就業服務的整體質量。服務內容過于集中是指部分高校在就業對口的專業結構上存在供求錯位,從而導致了更加突出的高職畢業生就業矛盾。其次,因為部分高職畢業生的工作與其在院校內學習的專業知識不存在相關性,這使得就業服務機構無法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創業就業服務。舉例來說,在高職畢業生創業的行業中,電子商務的就業創業人數最多,比例也最高,接下來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創業則集中在銷售、餐飲、培訓等行業上,這種過于集中的服務內容會影響到就業創業服務的全面性。
信息化水平較低帶來了深遠的負面影響。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創業服務工作應當符合互聯網經濟發展的需要,但是現階段我國的高職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工作仍舊缺乏足夠的信息化水平,且在做好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對接上仍舊存在很大不足。此外,信息化水平較低還意味著部分高職院校無法通過搭上“互聯網+”這一新經濟的大潮來促進高職學生創業、緩解就業壓力并提高學生職業素養。
服務機制缺乏深度使得就業服務的內容趨于表面化。服務機制缺乏深度是指就業創業服務模式趨于同質化,且專業設置與企業需求錯位。其次,部分高職院校的就業服務機構缺少必要的行業、企業調查,在課程設置上也存在不合理之處,這使得其提供的就業創業指導缺乏必要的針對性和實際效用,對于畢業生創業就業的支撐效果也較為有限。
基于“互聯網+”平臺的高職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機制應當具有靈活性,以下從構建信息化服務平臺、堅持網絡與市場導向、提升就業創業服務水平等方面出發,對于基于“互聯網+”平臺的高職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機制進行了分析。
就業創業服務機制首先應當從構建信息化服務平臺入手。高職院校在構建信息化服務平臺時應當針對“互聯網+”模式下經濟發展特點,針對電子商務、高附加值設備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努力培養更多高質量的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其次,高職院校在構建信息化服務平臺時還應當考慮到就業培養的全面性,并開放性地面向各種企業、行業、職業領域的不同就業崗位層次,在這一過程中讓高職畢業生掌握創立企業、經營管理企業等知識與方法,來使其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與思維方法。
就業創業服務機制應當堅持以網絡和市場為導向。高職院校在堅持網絡與市場導向時應當構建出以培養企業家精神為核心的創業教育系統,并利用第一課堂的理論知識作為基礎同時以大學生創業規律為第二課堂來引導畢業生的創業思維。其次,高職院校在堅持網絡與市場導向時還應當摒棄傳統的以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考試為最上佳選項的過氣模式,而是應當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盡可能爭取擴大創意項目資助規模,然后以此為基礎構建創業資助系統。與此同時,高職院校在堅持網絡與市場導向時應當鼓勵高職畢業生進入中小微企業工作,并以實質性的利益鼓勵高職畢業生進行各種形式創業。
就業創業服務機制的關鍵是提升就業創業的服務水平。高職院校在提升就業創業服務水平時應當合理建立就業創業導師制度,并進一步完善就業創業教育組織機制。其次,高職院校在提升就業創業服務水平時還需要采取分階段發展的系統化發展戰略,從而能夠將人才培養方案的全程都融入到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中去。與此同時,高職院校在提升就業創業服務水平時還應當利用好創業平臺,并在模擬創業實景的同時吸引具有創業經驗與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參與到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去。
“互聯網+”是提高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質量的可行之路,因此高職就業服務機構應當在這一方針政策的引導下,革新人才培養機制,提升就業服務水平,才能夠為我國高職畢業生就業創業質量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1]豐華濤.“工匠”人才培養與就業聯動機制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7,3(10):71-73.
[2]劉明昇.創新管理的高校就業工作新模式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11(22):58-60.
[3]李文,石冬喜.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探討[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1(01):22-24.